APP下载

我们真的能离开煤炭吗?

2014-08-24

中国煤炭工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煤炭工业煤炭企业煤炭

文/本刊记者

已过立秋,暑气仍炽。但笼罩在煤炭市场上的“寒气”依然浓重,煤价仍在低位徘徊。今年以来,煤炭市场延续前两年的低位走势,形势更加严峻,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寒流’来得更快,来得更猛,冲击力更强”。受此影响,全国煤炭市场继续呈现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态势,库存居高不下,价格持续下滑,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不久前的煤炭经济运行通报中指出,当前煤炭企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市场机制尚未健全,企业转型升级滞后,市场竞争能力亟待提高;二是企业负担重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煤炭税负重、企业分离办社会难、历史遗留问题多(如破产煤矿遗留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但解决起来难度较大;三是退出机制不完善,部分国有煤矿受体制机制的制约,“关不起、关不死、退不出”的问题突出;四是企业资金紧张,现金流量大幅减少,经营风险加大。

煤炭人在困境中苦苦支撑,多方寻求突围。煤炭企业的艰难处境也引起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6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了 《我们还要不要煤?》一文。文章从煤炭的历史贡献、改革发展业绩和面临的转型发展机遇几方面,进行了深入解析,指出煤炭并没有没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煤。文章在煤炭行业引起共鸣。

在煤炭产能建设超前、环境约束加强、新能源发展迅疾的情势下,控煤、削煤、去煤之声时有耳闻,煤炭的处境日益尴尬。在这种态势下,人民日报的文章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警示性,给人们抛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有一种“去杂音、聚共识、正视听”的效果。

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煤炭的地位和价值?我们真的能离开煤炭吗?煤炭工业的出路又在哪里?

上篇——消除偏见,重估煤炭工业的战略地位和社会价值

其实,“我们要不要煤炭”实则是个无需争议的“伪命题”。历史和现实都雄辩地说明,我们根本离不开煤炭。

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煤炭是“黑、脏、乱”的,“带血的煤”“暴富的煤老板”等一度成为行业的代名词,直接拷问煤炭行业的经营伦理和道德底线。加上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让煤炭的处境日显尴尬。

记者不久前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在一次饭局上,当一位煤炭企业家被朋友介绍给大家时,面露愠色,显得很不高兴。原来,朋友在介绍他时,以“煤老板”称之,而他厌嫌别人称谓他“煤老板”。

煤炭所受到的误解乃至一些人对煤炭的偏见,由这则消息可见一斑。

偏见来自于没有对于煤炭科学和理性的认知。煤炭的巨大历史贡献,几代煤炭人的拼搏奉献和融入煤炭中的血汗,被这种偏见一同抹杀了。

相对于煤炭的诸多“负面影响”和对于煤炭的误解,公众对于煤炭的“三性”,即可靠性、经济性、可清洁利用性,则缺乏客观的认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曾多次强调指出,要大力宣传煤炭的“三性”,让全社会科学、全面认识煤炭的生产和应用,认识煤炭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

从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条件来看,我国煤炭储量较为丰富,截至2012年末,全国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4万亿吨,占一次能源资源总量的94%,而油气等资源仅占6%左右。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一直保持75%和70%左右,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从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来看,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建成煤炭总产能39亿吨左右,国内煤炭产量占消费总量的92%以上,进口煤仅占8%左右。而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少,增产难度大,进口量逐年增加。2012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6.4%和28.9%。受国际政治、经济复杂变化等影响,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油气资源供应风险增加。因此,现阶段我国大幅提高石油天然气利用比重,还存在较多制约因素。同时,可再生能源对煤炭的替代作用较弱。所以,在较长时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供应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难以替代。

“很多人说,中国少用点煤炭行不行?把能源结构调整一下,不用煤炭,多用石油、天然气、核电。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中国能源消费量非常大,资源禀赋以煤为主,将来相当一段时期不得不以煤为主,这是由国情决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指出。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分析,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增速按7%左右测算,煤炭消费弹性系数由1.0下降到0.5左右,预计未来一个时期煤炭消费增速将保持在3%~4%左右,到2020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将在48亿吨左右,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仍占60%左右,仍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此外,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煤炭工业的转型发展带来新机。近年来,我国先后完成了百万吨级煤炭直接液化、间接液化、60万吨煤制烯烃、20亿立方米煤制气示范工程,标志着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核准了一批大型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建设项目。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举转变战略已经启动,必将为煤炭工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仍将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方面,据介绍,近些年来,我国水煤浆、型煤、褐煤提质等技术取得了积极进展,高效煤粉锅炉、清洁燃煤发电技术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国内部分电厂正在进行高标准的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等技术改造。燃煤电厂技术改造后,可以达到燃气电厂的排放标准。电力是我国最大的煤炭消费行业,年耗煤20亿吨左右,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50%以上,通过技术改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将大幅提高。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煤炭的支撑。目前,人们对于煤炭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的认识远远不够。

记者注意到,近来,针对社会上对煤炭的误解和偏见,业内人士纷纷发表观点,让人们充分认识煤炭工业的巨大历史贡献和现实处境,理解煤炭人的艰辛和奉献,要求重新评估和正视煤炭工业的战略地位与社会价值,凝聚合力,帮助煤炭企业走出困境,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发展。

“新中国成立65年来,我国生产的620亿吨煤炭流向祖国各地,支援着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繁荣发展。据测算,1吨原煤可以创造4000元社会财富,煤炭生产利用对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量的贡献率达到15%和18%。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煤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可以说,作为煤炭人,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的事业感到自豪和荣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路耀华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据路耀华介绍,煤炭为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提供了70%的原料或燃料,每生产1千瓦时电、1吨钢、1吨水泥、1吨合成氨需要消耗320克、0.6吨、0.13吨、1.2吨标准煤。2013年全国煤炭消费36.1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的65.7%,有效保障了国家能源的稳定供应。预计到202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率仍将占60%左右。

路耀华强调指出,各级政府应客观认识煤炭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管理体制和市场形态,理顺煤炭体制、机制,注重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营造尊重煤炭法人主体地位的氛围。尤其是主要产煤地区的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要将煤炭产业摆在战略性、基础性地位,重点解决制约煤炭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强对煤矿企业的服务和扶持,依法对煤矿企业进行监管和引导。

针对一段时间以来煤炭行业出现诸多被误解的现象,比如:煤炭的地位下降了,煤炭属于第二产业,煤炭是空气污染的主因,矿工的地位待遇不算低,煤矿生产不安全,煤炭是暴利行业,等等,山东能源集团公司董事长卜昌森指出,煤炭是基础性能源,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新中国的工业从建立、发展到成熟,一直都离不开它的支持。建国初期,没有机械装备,缺乏资金和技术,煤矿工人硬是凭借一双大手、一把铁锨,“一镐加一炮”,恢复了煤炭生产,建起一个个新矿区,源源不断地向整个工业提供着乌金。是煤炭,撑起了国家工业的大厦,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的和稳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尽管有页岩气、可燃冰等非常规能源出现,煤炭仍然是最廉价、最安全的能源。

卜昌森认为,大家对煤炭行业的误解,还是源于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对它的定位不科学。目前,全球大多数矿业资源丰富的国家都把矿业归属在第一产业,摆在农业之后,享受相应的对待,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我国却把矿业划归第二产业。我国的这种划分并不科学。

因为,从地位上来说,矿产和粮食具有相同的基础性地位。从产业特性上看,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采矿业与第二产业中的其他工业门类有着本质不同,必须区别对待。从政策导向上看,对第一产业的政策导向是“保护稳定”,对于第二产业的政策导向是“创效增利”,在利润导向的驱使下,采矿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过度开发等问题。

卜昌森建议,应根据矿业的技术经济属性,将其从第二产业调整到第一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而不是支柱产业,这样会有多方面的益处。比如,国家可以采取更为宽松的扶持政策,对矿业进行保护性开采或可持续性开采,提高矿业资源的利用率,使矿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有利于参与国际矿业竞争和合作。

下篇——转型升级,迎接能源“革命”的挑战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煤炭。煤炭工业正面临新一轮能源领域“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6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能源“革命”是本次会议的关键词。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官方媒体首次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公开报道。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习近平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五点要求。第一,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第二,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第三,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第四,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第五,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在习近平提出的五点要求中,提出要推动能源领域四项“革命”。有关专家表示,官方此前曾一度使用“革新”一词描述能源战略的调整,此番使用“革命”一词,意味着中国能源战略将出现根本性的重大变化,能源改革将出现较大动作,能源领域的改革发展将出现新的局面。

对于煤炭行业来说,新一轮能源“革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倒逼煤炭企业加快战略调整步伐,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增强整体竞争实力。

当前,煤炭市场低迷,煤炭企业举步维艰,煤炭行业积聚的矛盾和问题,不是煤炭行业自身可以应对的。政府应给与政策扶持,帮助煤炭企业摆脱困境,使煤炭企业有能力参与新一轮能源“革命”的竞争,进而提升全行业的发展质量,实现转型升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前不久,针对煤炭企业税费负担过重的问题,各地纷纷出台减负救市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炭企业的经营压力,提振了企业的信心和士气。

山西省继去年的 “煤炭20条”之后,新近又出台了救市17条政策,新政中,“煤炭20条”中规定时间截止的措施,今年将继续实施,包括暂停提取煤炭企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以及减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务费两项措施。在2013年制定的“煤炭20条”基础上,今年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多项措施,进一步改善煤炭企业经营环境。据悉,山西单取缔未经省级以上政府批准的涉煤收费项目,就可为企业减负50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为应对煤炭市场下行压力,建立东部区煤炭销售联动机制,保障煤炭有序有效供应。东部区销售联动机制坚持同区域、同煤种、同市场、同价格,按照“政府推动、行业自律、企业主导”及“大企业牵头、区域联动”的原则,划分为呼伦贝尔和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两个联动区,由神华集团、中电投蒙东能源公司分别牵头,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相关铁路局(公司)指导联动区域开展工作。内蒙古的煤炭救市政策,是利用政府带头的作用协同生产、销售,以期达到信息共享,杜绝内部竞争,稳定价格和市场的目的,是一种抱团取暖的策略。

为了帮助龙煤集团脱困,5月15日,黑龙江省省长陆昊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龙煤集团当前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下一步改革发展措施。会议强调,省市政府要对龙煤集团“三供一业”移交、厂办大集体改革、矿区医院整体移交并享受公立医院政策、社保和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移交以及优良矿产资源配置、加强市场拓展、延长煤炭产业链、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增加流动资金等给予支持,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提高竞争力。

四川、陕西等地相继跟进推出救市政策,进一步清理涉煤收费,为煤企减负。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在出台的稳增长“16条措施”中,近6年来首次要求暂停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为处于生死边缘的川煤企业赢得喘息之机。

业内人士指出,地方政府在为煤企减负的同时,更应着眼长远,立足当地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帮助煤炭企业转型发展,以增强煤炭企业综合竞争力。比如对煤炭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降低能耗,走清洁高效发展之路,鼓励支持延伸煤炭产业经济链条,在转型发展和新项目融资上给予大力支持。此外,在目前煤炭市场供需矛盾紧张,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尽早破解体制机制制约,完善退出机制,解决一些煤矿企业“关不起、关不死、退不出”的问题。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在于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和多元发展。

当前,煤炭行业对于绿色开采、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已形成共识,许多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山东能源集团大力推行以矸换煤、充填开采等工艺,将煤矿开采过程产生的煤矸石作为原料填到井下,同时解决了地面沉降问题。内蒙古伊泰集团将60万吨/年以上的矿井全部实现封闭地面筒仓储煤,矿井水处理全部达到一级标准,复用于地面洒水、冲洗用水和绿化用水,利用率达到90%以上;同时对塌陷区实行回填复垦、坡式造田,采取耕作、防护林等措施实现水土保持。开滦集团按照废弃物全部回收、能量梯级利用、污染物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在矿井瓦斯、矿井水、煤矸石、采煤塌陷地治理和煤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方面构建产业格局,形成了五条产业链,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有关专家强调,为了迎接新一轮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挑战,赢得新的发展机遇,煤炭行业应在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上下更大的功夫,付出更多的努力。煤炭企业要积极实施清洁煤战略,新建煤矿应同步建设煤炭洗选设施,现有煤矿要加快建设与改造,提高煤炭洗选比例,降低污染排放。继续大力推广矸石充填开采技术,做到采煤不见矸,采煤不塌陷,实现绿色开采。加强低热值煤、煤泥矸石电厂的建设步伐,以及燃煤锅炉技术改造,加强型煤、煤炭气化、水煤浆等洁净煤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努力做到吃干榨净,减少污染排放。

立足自身,突破“一煤独大”的经营格局,进行适度多元发展,是许多煤炭企业应对煤炭市场低迷,进行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实践中,许多煤炭企业在煤电一体化、煤炭深加工、非煤产业等领域进行拓展,产业协同效应显著,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实力。其中,非煤产业涉及装备制造、房地产与城市服务业、文化旅游、新能源等。

“不转型,不搞煤电一体化发展,就不会有7.7亿元的利润”。在不久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的四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长会议上,同煤集团董事长张有喜这样强调。同煤集团是发展煤电一体化的成功样板,2013年,在煤炭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电力板块盈利7.7亿元,为企业化解危机做出积极贡献。

神华集团“煤电化运”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协同效应更加明显。电力和运输业务缓冲了煤价下跌带来的冲击。一旦煤炭销售困难可能影响安全运营时,神华就协调自有电厂发挥 “蓄水池”作用,提高电厂库存,并安排航运公司配合落实运力,减轻港口、矿区单位经营压力。

据了解,在神华利润贡献中,煤炭所占比重正在下降。2013年,煤炭占比49%,电力占28%,铁路运输占19%,化工占比3%。神华控股子公司神宁煤业煤化工分公司对神宁煤业集团利润贡献率达到25%,甲醇、聚丙烯、聚甲醛等煤化工产业同时盈利。神宁煤业正在推进千万吨级煤制油化工基地建设,推进400万吨/年煤制油、200万吨/年煤制烯烃,4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力争到2020年使煤制油化工成为“支柱产业”。

2013年,原山西煤炭运销与山西国际电力重组为晋能集团。目前,煤炭、煤层气、煤化工、特色电力、煤机制造、新兴产业是晋能集团的六大平行板块,同时晋能集团也在规划贵金属、文化旅游、房地产、高效农业等非煤产业。

这些典型企业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其经验值得重视和汲取。煤炭企业在学习借鉴中,要结合自身实际,加速适度多元化发展的步伐。

“‘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现在不变,将来一个较长时间段也不会改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说。

对于今后煤炭工业的发展总体思路,王显政指出,就是要做好“一个深化”,“五个推进”,达到“六个转变”。

“一个深化”,即全面深化煤炭行业改革;“五个推进”,即推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推进煤炭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矿区建设,推进煤炭科技创新发展,推进煤炭行业文化建设;“六个转变”,即实现从不完全市场向完全市场化转变,实现劳动密集型向“两化”融合、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煤炭产品从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实现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洁净煤转变,实现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以大幅降低安全生产事故为重点向提高职业健康保障程度转变。

这是一幅瑰丽的煤炭发展蓝图,是所有煤炭人的梦想。

顺应形势,抢占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先机和制高点,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我们的煤炭梦,550万煤炭人任重道远。

煤炭不会没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煤炭。在未来中国能源版图上,黑色乌金依然会绽放出璀璨的光焰。

猜你喜欢

煤炭工业煤炭企业煤炭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
继往开来 接力奋斗 谱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