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意识浅谈

2014-08-18马卫

关键词:问题意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马卫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整个学科的结构框架,而不是将知识点生硬地割裂开来。尤其是物理教师,应该明确物理学科的特点,找到各个板块之间的衔接点,以及板块之间是如何实现知识点的融合的。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意识。当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意识。作为物理学科,在教学中必须树立整体意识、结构意识和问题意识,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整体意识 结构意识 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45-01

高中物理学科历来是高中生较为惧怕的一门学科,除了这门学科注重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外,与教师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也不无关系。很多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知识点较为零散,未能将所讲的知识点形成有机的版块结构,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明确的思路。因此,我认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具备一些意识。只有具备了意识,才能在教学中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才能将学生真正引入物理学科中来。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树立“整体意识”

整体意识的形成,突破点在于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必须把高中物理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绝不是人为简单的把教与学割裂开来,我们把教学设计看做整体,意味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将“围绕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成,即“课堂教学中有着三维因素(教材、学生、教师),相应地有着三种结构形态(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教学结构)。每种结构又有各自的规律(知识序、思维序、教学序)。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整体意识,同步、有效地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譬如在《磁感应强度》的引课中,我们不妨一起同归一个问题的发生过程:在讲台上放了几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磁性物质,请同学们猜想:“哪一个磁性最强?”并用实验检验:“看哪一个能把带有铁架的椅子吸起来,”(实验现象完全出乎学生的预料,体积最小的磁性最强)引出“如何来定量的描述磁性的强弱”的问题。为全课作了一个成功的铺垫。这比单纯依靠老师自顾自述说或通过放映有关视频学生被动观看效果要好得多。就教学内容设计而言,整体意识要求教师在将教学内容优化的同时,将原先各自分离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整体意识的根源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教学设计系统自身内涵的集中体现。当然作为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可能在整体上活起来,真正内化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既注重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教学规律;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相吻合。就教学过程设计而言,关键在于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具有合理的相关性。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树立“结构意识”

以“结构意识”为主线主要是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和从教学的过程两个方面来看。

其一,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物理学科的教学是一个大结构,而每一册教材就是小结构,每一册教材中的某一章节,相对于整册书而讲又属于小结构,这使得整册教材则变成了大结构,我们每节课学习都是局部知识,最终会形成整体性知识。整个学习到的物理知识非常多,有的学生局部知识掌握很好,但整合在一起效果就不明显,究其根本是没有掌握物理学习规律,知识整合往往被我们忽视,学生也缺乏整体意识,学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物理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规律,教师就要掌握物理教学的规律,把握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和选修(3 系列)的新结构,如果教师有结构意识,就会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放到整个结构系列中去设计和思考。

其二,从物理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结构既有学习内容的结构又包括相应的学习方法结构。同时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的结构设计意识主要包括备课结构设计(课堂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课堂知识的逻辑结构、课堂中师生双方的情绪结构)、目标结构设计(全程性目标、阶段性目标、具体目标)、过程结构设计(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收放、编织、重组、转换、改造)、资源结构设计(教材、教参、教室、网络、学生资源)、方法结构设计(物理学科特有的教学方法归类、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组合)、评价结构设计(导人性评价、判断性评价、纠正性评价、引导性评价、拓展性评价等)、策略结构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处理课堂提问、如何调控课堂、如何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因此具备“结构意识”设计理念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方向。结构之于物理学,相当于骨架之于人体,结构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时下的物理教学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让学生形成良好结构的要求。

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树立“问题意识”

物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有物理知识都来自于实践,即物理问题往往对应某种现实模型,是对现实模型的抽象。“高中物理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应用物理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既关注问题解决,又关注问题的提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实际上,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一方面,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带”,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留出时空;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敢于向权威挑战,对教材写的、教师说的、名人提的问题敢于质疑:还要注意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归纳推测、类比联想、改变属性、逆向思考、物理实验、追溯过程等,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问题解决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如在教学案例《回旋加速器》中,传统教法是“介绍结构,讲解原理”,其结果可能造成教师呆板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局面,学生所获得的也只是些静态的知识(现成结论),而那些蕴含于研究过程中的动态知识(科学方法等),却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同时无法达到在感悟科学家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也受到思维激荡的目的,其教育功能被大大地削弱了。为此我们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然后先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树立整体、结构、问题这三种意识,就能顺利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