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高校残疾大学生人文关怀的实现

2014-08-15王会玲关国印

绥化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残疾残疾人管理人员

王会玲 才 娟 关国印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古人云:“一人向隅而泣,则举坐为之不乐。”的确,残疾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所受到的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的社会保障,无疑是衡量一个社会的重要标准与尺度。尤其是残疾人所受到的高等教育程度,更是确保残疾人自身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很重要的社会衡量标准。然而在很长时期内,我国的残疾人教育始终未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甚至被整个社会所忽视和歧视。即使传统教育所提出的“有教无类”“仁者爱人”等教育理念,也只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析,并未付诸更多的社会实践。至今许多人仍然对残疾人的教育和关怀不甚了解。而据统计显示,至2006年我国现有“残疾人人数达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6.34%,即我们身边每20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身负残疾。其中城镇残疾人口为207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4.96%”。由此可见,对于残疾人的教育以及社会关注程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一、残疾人高等教育现状

从现存的教育文献显示,“最早将西方近代残疾人教育的理念及实践传入中国是西方传教士所创办的澳门女塾”。随着全纳教育发展,而残疾学生走进高校大门接受教育已不像过去那么困难,很多残疾学生能够如愿已偿。普通高校摒弃“物残即弃,人残即废”的观念,不仅接受了残疾学生,而且改善校园建筑设施,购置残疾学生学习所需要的教学设备,以便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残疾学生接受教育提供便利。有的学校针对残疾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课程设置及考核进行必要的改革,并且聘请或培训特殊教师。可以说,招收残疾学生的高校,基本上已经为残疾学子求学创设了良好人文环境,硬件基本达标。但是,毕竟残疾学生有他们的特殊性。而普通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健全大学生,残疾生所占的比例极小,要想让这些残疾学生既来之,则安之,且发展之,那么在管理与教学方面就要有别于传统的方式方法,要讲求点“特别”性。所谓特别对待,就是要求管理与教学人员在工作中对残疾学子多付出爱心,多给予关注。

二、增强服务意识,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实现人文关怀

首先,要求从事管理和教学的工作人员对入校的残疾生特别关注和关怀。一般说来,在高校工作的人员习惯地认为高校生基本上是成年人,自理自立能力都较强,所以管理人员大多是对管理对象做整体要求,教课老师基本上是上完课即走。这样一来,就忽视了残疾生。他们与一般同学或者具体上不同,或者成绩上相异,或者表达上有别。他们毕竟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部分学生不会像健全学生那样及时地显性地表达出诉求。要及时发现这部分残疾生的心理状态,所处境况及各种诉求,管理人员和教师就得特别关注他们的言谈举止,最好是主动与他们沟通,对他们付出特别的关爱。在沟通中,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他们也会感到温暖,产生信任感,会向你诉说。这样,才能为他们成才铺出顺畅的道路。否则,他们会感到被冷淡,不利于其成才。给残疾生一些特别关爱,并不是搞特殊化,并不是不公平。残疾生因其本身条件的限制,与健全生相比,他们在这个世界就获得的“少”了一些,给他们一点“特殊”,恰恰是创造“等高”实现平等。用特别关爱使残疾生使其获得健全学生能得到的良好教育。

其次,对部分残疾生进行人际交往方面的辅导,使其人格更加完善。能进入高校学习的残疾生一般来说,性格、心理、人际交往上都相对完善了。但由于语言障碍等问题,他们的人际交往往往局限于他们那个群体,一般不善于和健全生交流,这样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极其不利。因此有必要对他们做人际交往方面的辅导和引导,让他们走出小群体,回归社会大家庭。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辅导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引导部分残疾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对他们说,不自信往往是其不能与常人交往的重要因素,提升自信就必须正确认识自我,使自己不怯懦不自负,不卑不亢。在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我们工作人员与教师,一方面要引导残疾生正确认识自我,让他们从学习、生活中,从集体活动中, 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与自己所表现出的能力及自己做出的成绩;另一方面要给这些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和舞台,且在表现之后帮助他们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管理、教学人员给予肯定。部分残疾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具有相当的自信心,才能逐渐排除人生挫折感,进而主动与人沟通,使其人格趋于完善。第二,对残疾生人际交往技巧方面的指导。因为部分残疾生受自身认知水平和他人沟通能力的限制,往往不懂如何接人待物。在这方面,管理人员和教师要把他们当未成年人看待,并给予指导。如怎样尊重他人,如何诚实待人,什么场合要讲究怎样的礼节,什么对象要有怎样的礼貌。什么时候要鼓掌,什么时候面呈微笑等等。具备了这些技巧,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

第三,对部分残疾生要予以宽容。学校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都有严格的校规校纪来约束管理,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或批评或处罚,这是必要的。但是当部分残疾生违反校规校纪还是要讲求一点情面、给予一定的宽容。部分残疾生本身有一定的缺陷,往往自己就很敏感。从更利于他们成才的目的出发,对他们的错误一定谨慎对待。犯错误是任何人都难免的,也许残疾生犯的错误更多一些,对犯错误的人要批评教育甚至处罚,应该是公平一致的,但一定考虑残疾生的自身因素及个性特点。一般说来,他们的自尊心更强,他们对处罚的反应可能比健全人更强烈。如果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抵抗或者消沉,那么,教育效果与预期相反。当部分残疾生犯了错误,我们的管理者表情要少一些严肃多一点温和,批评的语气上要少一点严厉多一点温柔,让他们感到关爱。要耐心地帮助他们认识到危害,查找出错因,但原谅只是宽容,绝不等于纵容。对于残疾生,我们给予特别关照,但绝不能放纵其所为,放纵就等于放弃,放纵就同冷漠一样会让残疾生伤心。

三、提高管理水平,政策制度中体现人文关怀

首先,对从事管理和教学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岗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残疾生的心理和情感特点的分析研究结果的认识和了解,包括与残疾生沟通的方式方法学习,尤其要掌握一些日常运用了简单的盲文和手势语。要对从事管理和教学人员进行爱岗敬业的教育,以此提高其责任意识,使其对担任本职工作的困难有思想准备并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培训人员可以请专家或从事特殊学校教育的名师,也可以请本校领导。不定期培训可以请名师或领导检查指导工作,也可以让本校担任此项工作的较为出色的老师帮助经验少的人。同时,提倡开展对残疾生教育、教学的科研工作,以此促进工作顺利开展,也为以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其次,建立沟通机制。管理和教学人员要走进残疾生的内心世界,用适当的沟通方式且及时沟通是关键。1.要有家校联系。校方的工作人员要定时与家长沟通,以了解残疾生的经历及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受挫的方方面面,了解其家境及监护人对他的影响,同时向家长汇报在校情况。这样使家校携手,更利于残疾生教育和发展。2.要有管理人员、教师同残疾生的沟通。这种沟通要求管理人员、教师更主动些。最好要求管理人员和教师有简单的沟通记录,为指导学生积累经验和科研工作准备材料。3.要求家长与残疾生勤沟通,通过家长达到教育指导学生的目的。4.提倡残疾生之间残疾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建立沟通机制,为残疾生提供广阔的交流空间,促进其与集体的相容性,以利于其成才。

第三,组织帮扶团队。残疾生入学有很多困难,诸如家庭经济条件方面的、问题,自身活动受限问题、与他人交往交流问题,在学习方面,可能也会有常人难于理解的不便。当然,残疾生能入高校学习,证明他们有相当的克服困难的能力、决心和勇气。但要战胜这些困难,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有较强的外助力,对他们顺利成才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学校可以考虑组织一个帮扶团队。这个团队,成员应该基本是固定的,最好有老师或管理人员参加。可以分工为生活帮扶、学习辅导、沟通指导、心理疏导等几方面,让残疾生在校期间处处感到方便,时时感受温暖。

[1]吴孟复校注.刘大 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

[2]孙岩.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现状[J].东方企业文化,2011(22).

[3]陆德阳.中国近代残疾人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12(3).

[4]张佐娟.浅谈农村特殊教育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J].教育探索,2011(12).

猜你喜欢

残疾残疾人管理人员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