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对南充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

2014-08-15何常全郭迪润南充市委党校四川南充637000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阆中嘉陵江南充

何常全 郭迪润(南充市委党校 四川 南充 637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了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在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面对环境、资源的硬约束,西部众多城市特别是自然资源匮乏的城市,必须走转型发展的道路,充分彰显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让文化产业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在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是一个城市赢得未来新型发展的必要条件。暨南大学副校长蒋述卓教授认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城市将以文化论输赢”。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提炼独具个性、形成不可复制的标志性核心价值的过程,它将引导一个城市走上一条新型的城市发展道路。对此,本文从南充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出发,提出打造南充城市文化品牌的战略新思考,这对于南充加快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南充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初步探索

南充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三国文化”的源头和“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原中国作协副主席蒋子龙认为:“南充曾被奉为‘文都’,对中华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文化巨匠,云集南充,河汉灿烂。在南充这块土地上,圣人太多了,无论是来旅游,还是来采风,都会产生一种文化朝圣的感觉”。目前,南充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绸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南充十分注重城市文化品牌的培育,在坚持“形式求新、品质求精、品牌求响”的原则下,深挖南充嘉陵江文化、丝绸文化、三国文化、古城文化内涵,大力塑造特色城市文化,全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快速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其做法是:

(一)狠抓川北特色的文艺精品创作

南充在完成大型歌舞剧《嘉水绸韵》、《相如长歌》的创作后,又完成了现代川剧《文建明》、民俗歌舞剧《蜀嫁》的创作、展演。《装盒盘宫》、《八件衣》、《卖画拍门》三部折子戏,夺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蜀道》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等奖,小说《辛亥风云路》、电影《头等大事》荣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小品《火红火红的唢呐声》获得全国文化部戏剧小品一等奖。木偶舞蹈《千里共婵娟》入选国家文化部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民俗歌舞《川北婚嫁》获四川省“一等群星奖”;川北民俗剧《坐歌堂》获第四届全国社区健身舞蹈汇演“金奖”;戏曲音乐剧《锦娘》荣获四川省第二届“文华奖”,彰显了川北文化的巨大魅力。

(二)举办中国嘉陵江文化系列活动

近年来,南充推出一系列有“嘉陵江”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一是每月一次的“中国(南充)嘉陵江大讲堂”,先后邀请潘志涛,鲍鹏山等著名学者来南充讲学,举办讲座20余次,听众人数从每场次几百人飚升到上千人。二是每两年举办一届“嘉陵江合唱艺术节”,被文化部认为是继黄河大合唱之后的第二个全国性合唱艺术节。三是每三年举办一届“嘉陵江灯戏艺术节”。四是举办了“第21届国际木偶艺术节”南充主会场系列活动,南充神话木偶剧《彩蝶的神话》,获国际木偶艺术最高奖——“最佳剧目奖”,实现了在国际艺术节上最高奖项的突破,扩大了南充文化的知名度。

(三)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展演活动

蓬安《相如长歌》参加了“全省建国60周年新剧目展演”,为全省唯一县级单位选送剧目。川北大木偶2011年被国家商务部、文化部等确定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重点出口项目基地”。川北歌舞在2009年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艺术交流后,在香港、央视专题栏目演出。川北皮影2012年夺得全国曲杂协会比赛“金狮奖”,木偶剧《彩蝶的神话》参加了“2013年文化部春节联欢晚会”和“澳门内地春节习俗展演”系列活动。5年来,南充演艺团体对外文化交流300余场次,演出收入30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实施“一县一品”文化战略

南充实施了“伟人故里百里特色文化长廊”建设,顺庆区着力三国文化品牌的打造,启动了以三国志为题材的《千古一志》大型历史歌舞剧创作;南部县举办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文化节,与潍坊风筝节、环青岛湖自行车赛并列为我国三大非奥运赛事;阆中市举办“西部民歌会”、嘉陵区开展“欢乐乡村”活动、蓬安县进行《相如长歌》展演,他们在“嘉陵江”文化之下,相得益彰,相映成辉。一批以“嘉陵江文化”为主线,以“丝绸文化”、“三国文化”、“川北民俗文化”为内容的文化品牌正在形成,成为四川最具活力的区域文化品牌,被省内文化界誉为“南充文化现象”。

(五)发展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

南充坚持用文化包装旅游、用文化提升旅游。在朱德、张澜、罗瑞卿故居景区,发掘伟人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在阆中古城景区,发掘风水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在阆中天宫院景区,发掘风水文化;在高坪凌云山景区发掘风水文化和儒、释、道和谐共生的宗教文化;在蓬安第一桑梓景区,发掘民俗文化和浪漫爱情的相如文化;在顺庆西山景区,发掘三国文化和蜀汉文化;在南部升钟湖景区,发掘川东北农耕文化和钓鱼文化。目前,文化旅游已成为南充旅游的最主要形式。十一五期间,南充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7.4%,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14.6%的水平,旅游总收入所占GDP之比由2005年的2.9%上升到了11.9%,2013年,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阆中成功召开。

二、对南充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分析思考

南充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城市转型发展的要求讲,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南充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与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的现实要求还有差距,具体讲:一是文化品牌缺乏内涵支撑,主要是“嘉陵江文化”的内涵挖掘还不够,地方特色及在南充主题文化格局中的地位还不够突出。二是文化品牌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局限于现有文化景点的利用,文化旅游项目形式单一,景点规模小而分散,大型文化活动不多,缺乏对名人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叫得响的品牌不多。三是文化品牌结构不够合理,传统文化的比重较大,新兴文化品牌发展不够,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差,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格局。四是文艺创作名品还不多。南充文艺创作虽出了一些作品,但仍缺乏具有南充背景的鸿篇巨著和精品节目,影响力、轰动力有限,与《云南映象》、《印象·刘三姐》等文化品牌相比相差甚远,带来的产业价值不大。五是保障政策有待完善。南充在文化品牌的塑造上还缺乏产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市场零散分割,没有形成强大的网络市场来对文化品牌进行再创意和推广,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还不大。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增强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现实选择。山西以“煤炭反哺文化”再造一个新山西的作法和南充的实践探索,为南充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带来了新的启示。

(一)要以不可替代性来确保文化品牌的生命力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首先需要确定文化品牌载体。这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景观。目前,在文化品牌打造上最大的弊端就是特色危机,“数城一面、个性缺失”,简单模仿导致城市的同质化,这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只有个性化是不可替代的,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特色不仅是城市文化品牌的生命力,也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名片。因此,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要享誉全国,走向世界,就要对那些能够体现城市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以独特的魅力在城市竞争的舞台上独领风骚,这是制定城市文化战略的立足点。

(二)要以历史的积淀来造就文化品牌的源动力

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应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城市文化品牌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织互动中培养出来的,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是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源泉,也是成功定位一个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支点。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不能对地方特色、历史特色、民族特色弃之不顾,不要一方面毁掉古的、真的、有价值的东西,另一方面又搞仿古的、假的、没有文化底蕴的“古董”,这是人类文明的倒退,也是对城市文化最大的戕害。因此,在确立城市文化品牌的时候,一定要维护好历史传承,留住城市的“命脉”,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开发,让城市的文化积淀再现现代人文之光。

(三)要以民众的参与来扩大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是城市文化价值的体现,它可以起到升华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的作用。实践证明,城市文化品牌离不开地方特色、市场化运作,更离不开民众的参与、呵护与涵养。文化品牌的确立,必须调动市民参与的积极性,让市民认同自己的文化品牌,为自己城市文化品牌感到荣耀,并成为城市文化品牌的宣传员。市民素质的提高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而文化品牌的发展壮大,也必将提升城市市民的精神品位和人文素质,促进城市文化品牌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要以联动的效应来增强文化品牌的竞争力

发挥联动效应的前提是打好“文化牌”,夯实品牌扩张力的基础力量。现代城市发展趋势是以文化论输赢,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除了GDP这个指标外,还更要用HDR这一人文发展指数作为标准,以文化生活质量作为发展的重要参数。由此,一个有影响的城市文化品牌,不仅可以给城市的发展所带来机遇,而且能够提升城市竞争力。发挥联动效必须对文化品牌进行市场化运作,使其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任何一个城市文化品牌,政府扶持固然重要,如果自身没有造血机能,单纯依赖政府财政养活,结局只能走向枯萎,甚至不生自灭。

三、打造南充城市文化品牌的战略性选择

目前,南充已成为四川省特大城市,正努力“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面对城市发展的新情况、新布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彰显文化的力量,使之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纵观川东北的发展态势,南充GDP虽领先过千亿,但人均GDP还很低,所以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需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南充的文化十分厚重,如果抓住这个优势,以城市文化品牌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软实力将会大大增强,城市发展将会呈现一个新的发展态势。为此,应强力打造六大城市文化品牌:

(一)以嘉陵江第一曲流为依托,打造“地貌奇观”文化品牌

嘉陵江是南充的母亲河,上帝的眷顾让她把最美的“身段”留在了南充,赋予了嘉陵江第一曲流“世界地貌奇观”。其江水环流17.5公里,封闭度达359度,有“行船走一天,步行一袋烟”之说。其唯一性、稀缺性是世界性的,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应充分利用打造中国地貌奇观文化品牌。要做好四篇文章:一是“岛”的文章。岛是曲流开发的中心。岛上现有林地232.8公顷、园地106.2公顷,在保留现有林木的基础上,要选择高大乔木树种,按照统一规划原则进行栽种,引来野生小动物和飞禽栖居。二是“水”的文章。水是曲流开发的奇特所在。要通过修筑橡胶坝,蓄水亮曲,形成359度曲流奇观,迎迁徙飞鸟,增加生物多样性。三是“山”的文章。要大搞山体绿化、退耕还林,呈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观,再现青居烟山云雾缭绕的景致,让山、岛屿、曲流江山之美,跃然而出。四是“游”的文章。建设森林岛,开展水上运动,环岛车游、环岛马拉松比赛,修建青居古城,淳佑故城等人文历史景观。

(二)以阆中历史文化古城为依托,打造“风水圣地”文化品牌

2013年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阆中举行,为打造“阆中古城”带来了新的机遇。从全球旅游市场分析,阆中旅游最大的竞争优势是科学意义上的风水文化,阆中古城“四面环山,三面绕水”的自然地理格局,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风水宝地,加上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先后来到阆中著书立说,死后葬于阆中,增添了阆中风水宝地的神奇性。因此,阆中应主打风水这张王牌,使之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品牌。由此:一要将阆中从目前的春节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科举文化、风水文化、天文文化中突围出来,选最具唯一性的风水文化进行主打宣传。二将阆中天宫院景区联接起来。天宫院离阆中20公里,有“九龙捧圣”、天宫院古建筑群等八景,有“风水旅游盛地”之美称,将它与风水古城联接起来,可以丰富风水文化的内函,利于品牌的包装和宣传。三进一步完善阆中风水文化布局。按照“修旧如旧,复古如古”的原则,对古城风貌进行全面整治,以复建中天楼、开发天宫院为重点,同时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推出阆苑仙乐、阆中皮影、巴象鼓舞、秀才赶考等文化活动,让阆中风水文化品牌真正走向世界。

(三)以南部升钟湖·桂花城为依托,打造“国际竞钓”文化品牌

南部升钟湖是四川十佳最美人工湖,国家4A级景区。南部县以此为依托,已举办5届“中国‘钓鱼·桂花’旅游文化节”,影响十分巨大。应充分利用这一特色文化,打造“国际竞钓”桂花文化品牌。为此:一在加快“全国钓鱼城”和“中国桂花城”建设的同时,全力打造“钓鱼·桂花”文化,将“钓鱼·桂花”文化作为南充城市文化品牌来打造。二将“国际竞钓”桂花文化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塑造姜太公钓鱼、嫦娥奔月等雕塑,让“太公钓鱼”、“嫦娥奔月”等美丽传说扎根南部;镌刻“历代名人咏桂垂钓诗书碑廓”等碑刻,建《八月桂花遍地开》、《钓鱼城里好风光》五线谱音乐栏杆,以彰显南充厚重的历史文化。三是街道及建筑命名充分体现“国际竞钓”桂花文化内涵,形成密集的“国际竞钓”桂花文化氛围。四是依山形、顺水势打造“ 中国桂花城”和“世界钓鱼城”。打造“钓鱼·桂花”文化景观带,建桂花绿化带,将其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山水田园桂花城”。

(四)以陈寿所著《三国志》为依托,打造“三国之源”文化品牌

陈寿,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南充)人,著《三国志》。南充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三国文化理当成为南充城市最厚重的主题文化,成为南充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打造“三国之源”文化品牌,形成全国最大、品位最高的三国文化总汇之城和传播中心。要:一修建三国文化古城。在古城建三国古战场游览区,汇聚、浓缩三国时期重要战争布局展示,进行战争实景展示。制作情景歌舞剧《三国风云》,展示三国的历史风云。二提升三国文化内涵。将三国文化中的英雄文化、忠义文化、智慧文化,物化为可视的有形载体,在史学、文学、书画、摄影、民间文艺、电视、电影、动漫等领域创造三国文化精品。三丰富三国文化系列活动。举办“三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品读三国”有奖征文、“三国文化与南充”有奖征文、“三国饮食服装节”、“三国影视动漫节”、“三国诗歌会”、“三国灯展”等三国系列的文化活动。通过做大做强三国文化品牌,吸引国内外游客,提升南充“三国之源”的对外知名度

(五)以国字号非物遗产为依托,打造“嘉陵江”文化品牌

南充有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目前,川北灯戏、川北大木偶、南部马王皮影、阆中王皮影等4个项目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嘉陵江中游船工号子、营山翻山铰子、南部花灯戏、蓬安水龙、共兴蛴蟆节等38个项目被列入省非遗名录,在数量上居全省第四。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城市发展的要求。于此:一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重点对安汉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等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建嘉陵江文化博物馆,民间博物馆,让遗产有所依存、有所传承。把“非遗”文化项目推向市场,通过市场逐步做大做强“非遗”产业,让“非遗”项目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二进一步丰富“嘉陵江文化”品牌内涵。在办好“嘉陵江灯戏艺术节”、“嘉陵江灯木偶艺术节”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将“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嘉陵江大讲堂”全部纳入“嘉陵江文化”品牌之中,集中打包,举办“中国(南充)嘉陵江艺术节”或”中国(南充)嘉陵江文博会”,扩大“嘉陵江” 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使之成为影响全国的南充城市文化品牌。

(六)以嘉陵江优美水带为依托,打造“生态之旅”文化品牌

嘉陵江1500多公里,流经南充五县三区,南充段298公里,沿江景色优美,河水清澈,常年保持了III类水质,她把最美的“身段”留在了南充,这是最好的旅游文化资源,要以此为红线把南充的著名景区串联起来,打造中国有名的生态旅游文化品牌。为此:一制定嘉陵江亲水生态文化旅游路线。从思路上、规划上、布局上,把它作为南充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来抓,形成一条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将阆中古城、“嘉陵第一曲流”、“嘉陵第一桑梓”、“嘉陵第一江山”“千年绸都笫一坊”、“丝绸文化主题公园”、以及琳琅山、太蓬山、凌云山、西山风景区统揽其中,形成点、线、面的覆盖,统一以亲水生态旅游对外宣传促销。二是启动嘉陵江旅游客运航线,加强江沿岸生态建设、旅游港口码头景观建设,加大沿江综合旅游项目开发,使航线具有水上旅游服务、市民休闲、文化体验等功能。三是打造生态文化旅游配套的服务体系。各宾馆、酒店、旅行社将嘉陵江文化旅游环线纳入经营范围,统一制定服务规范,统一制定营销战略,统一进行旅游管理。

四、打造南充城市文化品牌的保障措施

思路决定出路,仅有思路没有相应的措施保障,思路最终还是一句空话,为此,应加强六个方面的工作,来助推南充城市文化品牌的最终形成。

(一)加强领导,健全文化品牌建设机制

政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培育文化品牌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大力实施文化品牌战略,让文化品牌建设成为南充的立市之本,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文化建设,抓文化品牌的打造。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打造文化品牌的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把文化品牌培育作为评价区域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成立文化品牌建设组织机构,统一组织协调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搞好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做好与省规划和有关周边地市规划的衔接和融合。

(二)制定政策,提供文化品牌建设保障

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落实好文化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保证文化品牌培育工作顺利实施。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以企业投入、财政资金、银行贷款、文化基金、证券融资、民间捐助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来推进文化品牌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的项目招商,以招商引资促进文化品牌打造。坚持文化品牌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只有形成产业才能为文化事业提供经济支持,形成长远的、有竞争力的城市文化品牌。

(三)齐抓共管,形成文化品牌建设合力

文化品牌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方方面面,各级各部门要树立文化品牌意识,根据全市文化品牌建设的要求,分级负责,分级实施,切实担负起文化品牌培育工作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发展改革、财政、人事、文化、新闻等部门分工负责,工、青、妇、文联、作协等人民团体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强大合力。

(四)优化队伍,培育文化品牌建设人才

品牌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专业性。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人才是第一资源。纵观世界知名企业品牌的形成,无不借助于专业团队的参与,很多新兴城市文化品牌的打响都包含了品牌塑造、传播的专业智慧。在当前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的情况下,要用好外力,做好“借脑”、“借智”文章,把目光瞄准国内外一流的艺术创作、品牌策划等方面的专家,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努力实现南充文化品牌打造的新突破。

(五)强化设施,打好文化品牌建设基础

城市是城市文化的产物和结晶,城市文化建设要与城市规划建设有机融合,要用城市文化艺术的眼光来规划建设城市,重视城市文化特色的塑造,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表现力和作用力。以城市文化彰显城市魅力,把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之中,使城市形象充分展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卓越秀美、温馨浪漫,体现“千年绸都”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

(六)强化促销,开拓文化品牌建设市场

推出一批大手笔的广告宣传,制作城市形象宣传片、城市画册、文化手册,实施“12个一”工程,通过“一部电视宣传片、一首主题歌、一套主题宣传口号、一位形象大使、一个吉祥物、一个电台频道、一套系列丛书、一个专题网站、一台常演文化大典、一支口头传唱歌曲、一个网络流行口号、一个著名节庆活动”来加大南充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博览会、促销会,打造有冲击力的演艺活动,组织专业剧团走出去展演,搞好文化品牌的对外推介宣传工作。

[1] 刘宏建.中共南充市委第五次党代会报告[N]. http://nc.newssc.org/system/20111020/001377672_06.html,2011-10-20.

[2] 蒋子龙.文化以厚道为心——阅读南充[N] . http://www.scncrb.com/html/channel_8/2010/0820/54684.html,2010-08-20.

[3] 向东.在2012年南充市文化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http://www.ncta.gov.cn/ygzw/lyjh/system/2012/03/29/000151752.html,2012-03-29.

[4] 喻小广.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加快推进文化强市步伐[N]. http://paper.0746news.com/Qnews.asp?ID=25443,2012-11-20.

[5] 王明强,李平.展望南充[M].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128-186.

猜你喜欢

阆中嘉陵江南充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阆中蚕桑大户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阆中蚕业发展对策思考
嘉陵江东满福坝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在嘉陵江边
我的嘉陵江(组诗)
四川南充上智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南充市委书记为什么夸玉皇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