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的人间》教学设计

2014-08-15庞冬梅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盲童意图情绪

■文/庞冬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较流畅的气息、柔美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爱的人间》。唱准切分、休止等节奏,唱出歌曲温暖、动人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听、唱、动等多种音乐活动的体验中,充分体会到歌曲中不同情绪的变化,体验、感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爱的唤醒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特殊的画。别看只是这么寥寥几笔,它却是在少儿画展中最令观众震撼的一幅画。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个——盲童。

2.咱们来听听他的心里话吧。(播放盲童内心独白)

3.孩子们,此时,你想说点什么吗?

设计意图:借助《盲童的画》的视觉冲击和聆听盲童心声的情感冲击,在学生的心田激起深深的震撼,激发学生对盲童的关注和爱护之情,可谓“课伊始,情已生”,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题教学,爱的体验

(一)试听歌曲,初步体验

1.说得多好啊!虽然盲童生活在黑暗之中,他们的心中却充满阳光,那么勇敢,那么坚强。听,他们的歌声正从远处飘来……(学生初听歌曲)

2.谁来说说,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3.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聆听,听完后告诉老师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基本相似?

介绍:这就是我们音乐中常见的三段体曲式结构。

4.诵读歌词。

设计意图: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是课程标准中所设立的目标之一、教学中,我通过“聆听——观测——诵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本首歌曲的情绪、结构等音乐知识有了明确的认知,有效地建构、完善了学生的音乐认知结构。

(二)学唱歌曲,加深体验

1.生跟琴哼唱歌曲第一部分。(重点教学弱起小节)

2.生学唱第三部分。尾声出现了休止符,休止几拍?它们代表了什么呢?

3.生跟琴哼唱歌曲第二部分。

(1)生跟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跟老师做一个画旋律线的游戏。

(2)生跟琴哼唱(重点教学附点四分音符)

4.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我认为,“因材施教”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不同的学生,也同样适用于不同教材的解读。对歌曲第一、三部分,我注重“求大同,辨小异”,特别关注休止符这一难点教学;而对第二部分的教学,我巧妙通过画旋律线的方法让变化的旋律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接受,突破了难点,以期取得意想不到的奇效。

(三)歌曲处理,融情体验

1.孩子们,这首好听的歌儿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专门为盲童写的。虽然他们双目失眠,但那颗乐观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仿佛看到了五彩的世界,你觉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

设计意图:教师的一句“你觉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体现了新型师生民主关系的建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表现,也使得学生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得以表达。

2.A段情绪:温馨甜蜜的。

B段情绪:激动的、充满感激的。

C段情绪:沉浸在幸福中,回味的。

3.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完整地、有感情地唱一遍。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盲人的眼睛,你要用最优美抒情的声音引导他们走好每一步。

设计意图:音乐教学的价值是以情来感染学生,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通过手语舞蹈、角色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与歌曲情绪产生共鸣,从而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处理歌曲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拓展延伸,爱的升华

1.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简介《千手观音》的舞者。

2.交流:你还知道哪些身残志坚的人呢?

3.观看: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是爱让我们这个大家维系在一起。不论是在有声无声的世界,有光无光的世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学生欣赏爱的视频)

猜你喜欢

盲童意图情绪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浅析盲童生活化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