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学生模拟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及策略

2014-08-15王晓蓉山西师大临汾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观念新课程

王晓蓉(山西师大临汾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模拟教学是师范院校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重要培养途径,是指在即将毕业的学生中进行的模拟课堂实际教学境况的基本教学过程与活动,是实习前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学能力快速提升和个人教学风格形成的良好机会。因此,加强教学实践的策略研究,是提升师范院校学生模拟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根本要求。

一、提升师范院校学生模拟教学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实践,促进教育教学观念重建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提升高职高专师范类学生的模拟教学水平必须以更新其教育观念为先导。每个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成型,都要经过一个学习、模仿、思索及创新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职业教育过程、或相应的实践经历中,甚至是在学生时期接受了某位自己最崇拜的教师教学风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已经奠定了其教育观念体系中的‘基本教学框架’。”[1]这种教育观的“基本教学框架”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顽固的习惯性,即形成的教育模式是根深蒂固不好改变的;二是顽抗的排斥性,即对不符合自己的教育观或与之相抵触的新理论、新观念乃至新的教学方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排斥;三是顽强的同化性,即有时也吸收新理论或新方法,但在吸收时或吸收后却把这一新理论或新方法按照自己原有的“框架”的理解和需要加以改造而产生变异。[2]从中不难看出教师个体教育观的形成,不是短期或快速行为,因此要改变师范学生的教育观念也非易事。课堂模拟教学是对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让学生根据授课任务自行设计安排教学方案,并在课堂中进行授课模拟和教学实践的行为模式。大学生对于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的认可和接受并自觉地转化到自己将来的教学中去,需要一个观察分析,不断反思和反复实践的较长时段。可见,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那么,师范院校学生如何更新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呢?首先,要仔细揣摩新课程理念和相关内容,增加对其涵义的理解与认知;其次,要不断利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模拟教学实践活动,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

(二)理清教学思路,抓住教学重点,兼顾其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内容趣味化

怎样才能保证有高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效果呢?一是仔细研读新课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理清教学思路,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二是认真对待备课这一关键点,预设课堂教学中的过程和会发生的各种教学行为及状况,让此次教学可以从容不迫有的放矢;三是准确定位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四是在课堂中创新教学实践,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五是要学会教学反思。

(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充分的自信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

教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然产生并表现出的稳定大气的自信品质。模拟教学中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思绪混乱、手足无措,预设的教学环节无法正常完成是举不胜数的。因此执教者可预先设置教学情境,反复练习,整个教学活动都在自己稳定心理的制约之下从容不迫地进行,站上讲台让自己有自信,不紧张。并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深刻的反思和客观的评价。我们的师范生会伴随着更多次登上讲台的锻炼及模拟教学训练的强化实践而发生心理变化,充足的准备和自信的培养会逐渐提升。

二、对参与模拟教学的师范大学生的建议

(一)在模拟教学的前期准备、课堂讲授及课后评价中,要多一些自己的风格

首先,教师要对教材有自己的理解与创新。随着新课程概念的不断推进,教师们教学观念也有了不小的转变,教材逐步地被作为一种教学材料与课程资源,是师生之间愉快展开教学对话的纲要和工具。因此,当教师确立了新的教材观后,教师由原来被教材奴役和束缚的精神状态走向解放与自由,教师的自我自主性将得到释放,在与教材的对话中有了自我的存在。教师在教材的选择和利用上也更有自己的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改革与创新。其次,对文本要自我解读。任何一种教材如果没有教师教学智慧与教学经验的融入,其教育价值将无法在认知理念、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上得到完美的体现。因此,教师树立“用教材”观念,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学生诉求,灵活变通地对教材进行再度创新性地利用和改编,进行自我解读。教师按自己的理解与学生对话,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来自主建构,教材只是一种凭借,学生获取的意义是在特定情境中对话的产物,绝对不是教材的刻板移植与传授。

(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教学中要多一些创新或生成性的地方

教学中的创新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即有创新的课程思想和教学思想。对教材理解的准确度与认知深度是教学创新的根本和依据,包括教师对学科的性质、结构、要素、知识、能力等问题的重新认识。因而,教学内容创新,离不开对教材内容的创新。教材是安排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参考。因此,教学内容的创新与生成,主要指教师能否富有智慧地把教材知识转化为富有个性的教学内容,而要把这一过程得到完美体现至少要经过三方面的创新:一是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二是对教材的各项知识内容进行有条理的整合。三是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层次、有步骤、有方法地安排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总之,教学创新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量”的删减和“质”的精选。教师要指导模拟教学的师范生们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和习题讲解,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选择、加工和开拓。

(三)促使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改变

教学方法的实施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推进工具。要促使教学方法发生适切性变革,必须是在观念更新的基础上,积极有为地尝试、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与方式。教学实践表明,许多教师以为课程改革只强调观念的改变,甚至认为课程改革等同于观念改革,忽视基础条件和方法,将课程改革停滞于观念层面,造成观念与行为的事实上的脱节,缺乏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尝试和创新。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保守传统、单一机械的教学方法,调整复合与多元、和谐与平衡的教学模式,实现培养人才模式的创新,适应性变革未来教师的成长,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重建,快速提升师范生的模拟教学水平。

[1] 徐同. 二谈“理论与实践结合”[J].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联合体课题通讯,2006(5).

[2] 喻平. 数学教学的三种水平及其理论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2(1).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观念新课程
维生素的新观念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