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014-08-15唐晓勇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群众发展

唐晓勇 韩 丹(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路线,并且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可见群众路线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19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在清政府腐朽的统治下民不聊生,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了改变中国面貌,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浪潮。但是都没能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除了领导阶级本身不具有先进性、外部敌人太强大等原因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上述各个革命势力忽视了人民的力量,普遍走的都是自上而下的“精英革命路线”。即革命的推动者为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没有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毛泽东就曾经精辟地概括道:“如果要把几十年来的革命做一总结,那就是全国人民没有充分地动员起来”[1]。由此可见,搞革命,只是社会精英分子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革命才能成功。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十分重视总结社会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刻懂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历史逻辑,因而非常注重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党的二大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2]。1928年7月9日通过的党的六大政治决议案更进一步,将“争取群众”作为“现时的总路线”。同年11月,李立三在与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在总的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这是党的历史文献中最早提出和明确使用“群众路线”这一概念的文字记录[3]。中国共产党把革命的主体从精英转到人民群众,把革命引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后,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发展,在党的六大“争取群众”的总路线指引下,我们党开始明确使用“群众路线”这一提法。1929年,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专门论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强调要树立群众观点,重视群众工作,明确提出各项工作都“要经过群众路线”[4]。同年12月,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把“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与打仗一起作为红军政治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并提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5]可以看出,在这个时候,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一种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已经初具雏形,并且开始发挥出积极作用了。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实践,为深化发展群众路线思想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党在中央苏区的严酷环境下生存并不断发展,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让我们党更加坚定了走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在抗战时期,人民群众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不论是在战场前方还是后方,都有人民群众的强大支持。毛泽东在一系列著作和讲话中多次强调发动和依靠群众的重要性。《论持久战》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在党的军事思想与战略中的最突出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他要求“共产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人的情况于不顾”,“必须注意组织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6]。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对党的群众观点有了更进一步的完善。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他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段经典的论述成为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完备的科学理论形态的重要标志。此后,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列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刘少奇在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关于群众路线问题”[7]。党的七大上将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和内容载入党章。

经过从建党到建国的几十年探索,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了坚持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不仅将群众路线规定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而且还详尽地阐释了群众路线的内涵,为全党执行群众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坚持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从一个革命党转型成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也从“建立新中国”转变为“建设新中国”,面对历史赋予的在一穷二白废墟上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社会主义新国家的神圣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牢牢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法宝,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毛泽东多次强调:“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在他们身上“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8]。正是由于对群众路线的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初期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历史已经并将不断证明,党的群众路线是社会主义中国国家政权建设与制度构建的基本出发点。

1956年9月,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把群众观点作为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列入其中。至此,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正式表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以及新科技革命不断地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施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契机。同时,国内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百废待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面对各种现实问题和挑战,为了推进中国的发展进步,继承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1977年7月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9]这就指明我们应该在建设工作中面对群众,不要脱离群众的实际水平。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中国共产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实施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国际,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到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认真总结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阶段,既面临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也面临着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严峻考验。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这也是新时期践行和发展群众路线的根本指针。

三、践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新挑战与实现路径

当前,我党贯彻群众路线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迫切需要党对群众路线思想进行丰富发展。

1、国际局势的变化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极和多极斗争激烈。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尤为紧张。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国人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西方意识形态通过电视、电影等各种途径渗入我国,对人民群众尤其是给广大青年的思想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使得有些群众在心中对党的认同感有所降低。

2、国内环境的变化

(1)社会环境更加复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以及随之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从党的自身来看,新的执政环境,对共产党员如何有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廉洁奉公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2)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以及自我利益意识愈加强烈。当前中国社会,制衡利益分化的矛盾和问题,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从根本上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成为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3)实现伟大“中国梦”道路的开启。中国梦的实质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高度一致,我们要进一步贯彻群众路线,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创新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0]

面对各种挑战,必须进一步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时代内涵,提高对其重大意义的认识。为此,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一系列讲话精神,而且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牢牢坚持群众路线,不断解放思想,深化其理论内涵,创新实践路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大力提升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力、执行力和实效性。具体而言,应遵循以下实践路径:

(1)牢牢把握新时期赋予的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内涵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因此在客观上造成了党和群众处于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之中。不利于党和群众形成良好的关系,保持血肉联系。因此如何在长期的执政中保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就成为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在新时期,我们要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的理念,就要抓住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按照这次群众实践活动的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与群众平等的观念,肃清特权观念的余毒。把我们的政府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2)切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特别是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胜利淌过深水区就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当下的各种挑战下,我们党应该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行各业的人们的创造活力和创造热情,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3)大力完善民主形式以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政治在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因此,民主执政构成了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显著增强,较单一的民主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这个阶段的民主政治发展现状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实现民主的具体路径和制度,从而能够有效地引导群众有序地参与政治及社会管理,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民主国家。

(4)狠抓制度建设以保障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11]群众路线是党的制度性要求,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来加以保证。不要让人民群众在提出批评建议或者检举揭发时有后顾之忧,让人民群众在制度的保障下,敢于对党的执政领导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这应该成为我们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制度建设的重点。

(5)高度重视培育更多符合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符合宪法要求的群众组织

群众组织在国家和社会之间起着极为重要的中介作用。在党和群众中间起着沟通桥梁的作用,培育更多的群众组织,能够使党的思想更好地传达给群众,也能使群众的心声更好地被党听到。这里所说的群众组织,是指那些充满活力与创造力,自主合法的群众组织,只有这样的群众组织才能更好把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而那些管理混乱的不合法的群众组织,它们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与稳定,我们是要予以坚决取缔的。

(6)不断探索和创新党的群众工作的新形式

当今社会处于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下,网络以其大众性、开放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创新我党的群众工作的新形式,把网络发展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例如:开通政务微博,利用微博透明、公开、快捷的特点。以此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新技术手段。从而增进党的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在我们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就必须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丰富和发展群众路线,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与挑战下,只要我们党积极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我们必将团结战胜前进路上一切的艰难险阻,一定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6]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4-565、525-526.

[2]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90.

[3] 王绍光.毛泽东的逆向政治参与模式——群众路线[J].学习月刊.2009(23):16-17.

[4] 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6、39.

[5] 毛泽东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88、139、136-138.

[7]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42、348、354.

[8]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513-514.

[9]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5、128.

[10][11]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3-6-19(1).

猜你喜欢

群众发展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多让群众咧嘴笑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