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当下社会交际中的言语攻击

2014-08-15张福龙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脏话攻击性攻击者

张福龙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引言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把语言现象分为“言语活动”、“言语”和“语言”三个部分,他认为:“言语”是人们所说的话的总和,“语言”是潜存在一群人脑子里的语法体系。言语=言语活动—语言,也就是说,语言是社会的,有规律的,而言语则是个人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本文所要讨论的“当下社会交际中的言语攻击”就是在言语的范畴下进行的,虽然言语的攻击性在言语交际中呈现出的形态在词汇、语法等手段上有规律可循,但是它仍然是以实施者的主体需要和交际情境的不同来选择和展开的。因此,交际中言语的攻击性就会表现出因为言语的主体、情境,甚至是时代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一、言语攻击的定义和现象

关于什么是言语攻击,学界历来没有一个统一和标准的说法。之前的研究文章提出了诸如“冲突性言语”、“不礼貌言语”、“詈骂语”、“言语暴力”等多种概念,但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其内容描述虽有交叉但也不尽相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言语攻击是指在社会交际中攻击者利用言语对攻击对象进行贬损或咒骂,以使自己在交流中获得心理优势或处于有利地位的言语行为。在内容上它既包括言语的内容攻击,如“脑残”、“弱智”等词,也包括言语的非内容攻击,如傲慢的言语态度等;在言语目的上既包括恶意的言语攻击,如骂人的脏话,也包括非恶意的言语行为,如调侃型话语等。由于,不同的时代文化培育出了独特的个体心理,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言语攻击也就存在着巨大的形态差异,因此,这里所讲的当今社会交际中的言语攻击就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范围较广,不同于其他文章里指称的单纯的脏话,在言语态度和言语目的上均有所扩大。

长期以来,言语攻击作为一种交际方式是普遍存在的,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如街头巷尾、电视电影、报刊书籍,甚至学校单位里随处都可以接触到带有攻击色彩的言语。但是,这种言语攻击的存在形态是渐变的,具体来说,它呈现出两种态势。一种是时代趋势,在言语交际活动的发展过程中,交际双方的言语调侃意味渐趋浓厚,这种调侃会因为言语主体的意图和语境的不同而不同,有些情况下调侃是为了取笑或攻击对方,但有些情况下调侃并不一定带有恶意,只是为了凸显主体的言语魅力或者增添交谈的乐趣;言语攻击的词汇逐渐丰富,伴随着网络新词的海量涌现,很多原本不具有攻击色彩的词语被富于攻击性,使得攻击性言语的词汇大量增加;言语交际的主体姿态由谦逊逐渐变得自我,这尤其集中在年轻人交际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语气傲慢、缺乏耐心等方面。另一种态势是年龄趋势,这主要表现为年龄特点由两头向中间集中,即言语攻击的年轻化,年轻人不仅喜欢关注、传播新词,而且很多带有言语攻击色彩的词汇都肇始于这一群体,甚至,在这些词语产生之后,其他年龄群体都无法明白该词所表达的意义。以上所谈的这两种趋势集中交叉于当下社会,使得言语交际中的言语攻击现象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性和个体色彩,值得关注。

二、言语攻击的内容解析

攻击性言语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并且在多元文化充斥下的当今社会里,攻击性言语也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时代特色和个性因素。虽然言语攻击在我们日常交际中会经常发生,但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如上文定义中对言语攻击进行的分类,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内容上看,包括言语的内容攻击和言语的非内容攻击两种类型。言语的内容攻击主要是指通过言语本身来攻击对方,根据言语攻击的指向不同,又可以把言语的内容攻击分为如下几类,如攻击他人有生理缺陷,这类词和句子很多:“有病吧你”、“你脑残啊”、“你脑子缺根弦吧”、“你弱智吧”、“你缺心眼吧”、“你眼睛瞎了吧”、“脑子被门夹了吧”、“你的良心被狗吃了吧”、“我怎么会认识你这样的衰神啊?”等等,像这一类词和句子仅仅是表达攻击者对攻击对象的不满,并不代表被攻击者就一定有这些生理缺陷;又如攻击对方家人且带有性行为的脏话,“去你妈的”、“操你大爷”、“妈了个B的”、“日你祖宗”等;再如把对方比作动物或一些恶心的事物,“狗东西”、“猪一样”、“乌龟王八蛋”、“你说话跟放屁一样”等;上述的这两类攻击性言语所指称的内容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忌讳的事物,通过这种肮脏、下流的言语打击对方,以发泄愤怒的情绪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充满性攻击色彩的英文缩略词如“SB”、“MD”、“BC”等使用的也较为广泛。言语的非内容攻击主要指攻击者的言语态度,同样一句话,不同的姿态和语气就会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很多人习惯于用一种非肯定的方式打断对方说话,比如在打断别人说话的时候常常会说“不是”、“没有”、“NO,NO,NO,NO”等习惯用语,这种言语方式会让对方有种被否定的感觉;说话时傲慢的言语态度,比如在对方说话时听话人怀着鄙夷的目光或昂头斜视,对方说完话时攻击者嘴角一撇发出“切”、“哼”等词,让说话者感觉到一种没有被尊重的感觉;用反问句式回答对方的问题,比如下面这两个句子,A:你可以再试一下,B:你难道不能再试一下吗?第二个句子即句B的言语攻击性明显要强于句A;直接无视对方所说的话,很多人在对方说完话的时候不予回答,一种情况下是因为没有听到,另一种情况是攻击者故意不予理睬甚至转而跟别人说话,上述两种行为都可能让说话人产生你对他有意见的想法,从而造成误会。言语的非内容攻击现象还有很多,不同的语境会产生很多非内容的言语攻击,所以不像言语的内容攻击那样呈现出类型化的状态,需要做具体分析。

从目的上看,根据言语意图的不同,言语攻击可以分为恶意的言语行为和非恶意的言语行为两类。恶意的言语行为指的是攻击者利用脏话等言语对被攻击者进行打击和侮辱,这种言语行为也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主动攻击,如攻击者为了激怒对方,一开口便是诸如“贱货,老子告诉你”、“看你这废物样”、“狗东西,过来!”等攻击对方的脏话;另一种情况是被动反击,一旦被攻击者内心的底线被触及,这时被攻击者就会转为攻击者进行回击,比如我们常常会听到被激怒者这样怒吼,“妈了个B的,你有本事在说一遍”、“我操你祖宗,我家人怎么惹你了?”、“你他妈的才是狗东西呢”等句子。一般来说这种言语内容最为尖刻,语气最为尖锐,态度最为恶劣,无论是攻击者还是被攻击者尤其是后者反应最为强烈,这种言语攻击很有可能上升为武力攻击。非恶意的言语行为指的是说话者在交流过程中虽然也使用了一些带有攻击色彩的词或语气,但是说话者本身并无恶意,只是想表达一种激动的情绪或者增加语言的调侃意味,这种语言交流方式在当今话语交往中也很普遍,比如甲做一件事做了很久也没有完成,但是乙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帮助甲做完了这件事情,甲很激动的说“我靠,你怎么做到的?”、“哎呦喂,可以呀,不愧是我培养出的人才呀”、“他奶奶的,我怎么老做不对啊”等;再比如朋友之间相互取闹时有时会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从我认识你开始我就对自己的长相越来越自信了”等,这样的言语交流主要发生在熟人之间,通过利用这种带有幽默的言语方式来调侃对方以突出自己的言语魅力或凸显双方的亲密关系。当然,这种言语方式也要看具体的语境,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当今社会两个好朋友之间会开玩笑的称呼对方为“贱人”,但如果是两个关系不恰的人之间用“贱人”一词就成了骂人的脏话,就有可能要发生冲突了。

三、言语攻击的社会原因

言语攻击在交际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它随着时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不断地变换着形式,尤其是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中更是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形成这种新特点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因素: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逐渐增强,国人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反映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以自己为中心,言语态度由以前的谦和逐渐转向自我,在交流中极力突显自己的言语魅力和追求言语个性,在加上中庸等传统处世文化的影响逐渐变弱,使得言语的攻击色彩在当今社会逐渐变得浓重;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这种巨变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快节奏的竞争,人们无处宣泄,借用这种扭曲的言语方式释放和缓解内心的紧张和浮躁,这也是脏话在当今社会上流行折射出的现代人的心理状况;第三,随着计算机等现代传媒技术的逐渐普及,各种海量的信息可以随时随地的传播到世界各地,某一新词可以一夜之间流行起来,而与计算机接触的多是年轻人群体,他们求新求奇求变的心理对新词的传播正好起了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像“脑残”“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男人靠得住,母猪能上树”等最初为网络上的新词、新句就会迅速传播开来;第四,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像脏话、调侃性的言语可以体现出说话人之间的亲密程度,可以帮助个人获得群体的认同感,这主要体现在熟人之间。

虽然言语攻击在当今社会交往中越来越普遍,但毕竟这种言语方式是偏离于正规言语交际的一种言语行为,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历来讲求中庸、和谐的文明国度,这种言语交往肯定会产生一定的社会矛盾,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最重要的是,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会影响到下一代年轻人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日常言语交流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为净化和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1]索绪尔著,高明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

[2]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增订本)[M].杭州:浙大出版社,2004.12.

[3]郑梅.言语攻击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2007,(4).

[4]李佳源,廖德明.“脏话”的多维度解构[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3).

[5]张万里,胡志军.脏话现象的差异心理学解析和文化心理学研究路径[J].兰州高师学报,2010,(1).

猜你喜欢

脏话攻击性攻击者
脏话怪兽
机动能力受限的目标-攻击-防御定性微分对策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正面迎接批判
有限次重复博弈下的网络攻击行为研究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
网络脏话的缘起 辨析与救失
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