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

2014-08-15胡新华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生

胡新华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包括对内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历史已证明,改革开放是经济腾飞之路,是强国富民之路。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折,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2007年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目前,中国粮食、棉花、肉类、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以及钢、煤、水泥、化肥等210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并成为电脑、移动电话等新兴电子产品和彩电、冰箱、汽车等现代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大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这3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也得到极大提高。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2008年至今,我国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约82622亿美元),人均GDP达到了6102美元。2003年中国GDP为美国的七分之一,2012年中国GDP达到美国GDP的52.8%,中国GDP已接近欧洲德法英三国总和。中国GDP2010年已超过日本,2012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3.31万亿美元,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民生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民生问题

(一)民生的概念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老百姓的生活来源问题。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可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本文所谈的“民生”即为狭义的民生概念。

(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民生的内容很多,但当前最引人关注的是就业、教育、分配、社保、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

1、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障就业。一个人如果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不仅本人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其家庭也会因此陷入困境。一个社会如果失业率过高,必将带来不稳定,经济也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是人口大国,需要就业的人口多,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根据人口结构测算,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000万人,包括高等学校毕业生,中专、职高、技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业再就业人员、初高中毕业没有升学直接进入就业市场的等。2012高校毕业生为680万,今年为699万,中专、职高、技校毕业生每年约700多万。初高中毕业没有升学直接进入就业市场的,每年约500多万人。上述三者就接近2000万。此外,农村有超过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在正常增长条件下,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1000——1200万个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相当突出。同时,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大量农民工包括青年农民工,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技术工人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却相当紧缺。即使大学生这个整体素质较高的群体,也有相当一部分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就业比较困难。总体说,我国现阶段就业形势严峻。

2、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这里有一个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分布是否均衡?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镇与农村、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在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都相差甚远。即使在一个城市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二是群众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一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不能进入城市中小学就读,国家助学体系尚没有覆盖普通高中教育,残疾儿童受教育水平远落后于普通儿童,部分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少,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市录取分数线差距较大等等。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北京市高考录取分数线就低于许多省市,有个对比是典型写照,2003年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宣布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时,称北京市的毛入学率达49%,即为平均数15%的3倍多,而云南省2002——2003学年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该省2002年的毛入学率仅8.64%。两个数字对比,则入学率相差5倍还多。

3、分配

“分配是民生之源”。就是说“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也就是“改革发展成果要让人民共享”。

当前,分配不公的想象确实存在,有学者做过研究,中国最低工资是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中国最低工资是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中国公务员工资是最低工资的6倍,世界平均值为2倍。中国国企高管工资是最低工资的98倍,世界平均为5倍。中国政府注资企业各行业间工资也差别悬殊,据2009年5月5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在14家上市银行中,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的人均薪酬最高,各为45.62万元、39.82万元、34.61万元,人均薪酬最少的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分别为13.04万元、14.79万元、15.36万元。中国建筑、餐饮、编织等行业的工资约在一万元左右,中国行业工资差达到了3000%,世界平均值为70%,如石油、电力、烟草等行业人员职工数占全国职工数不到8%,而其工资却占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60%左右。另据财政部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富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只占城市居民全部财富的1.4%,世界最富10%的群体收入平均占社会总收入的31.7%。中国无疑是属于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行列。

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是当前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4、社保

“社保是民生之依”。就是说“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就是要把老百姓都装进“保险箱”。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济和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社保体系的发展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但健全社保体系的依然繁重和艰巨。在社保工作上,有许多问题需进行探讨和完善:

1)延期退休和就业的问题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1%,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为此,国家每年要增拨数亿元的款额用以发放养老金,地方政府也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这仍然没能解决问题。目前大概是3个在职人员养一个退休人员,而10年后可能是10个人养4个人。在此背景下,有学者提出可考虑将我国职工的退休年龄推迟至65岁以缓解国家养老金的压力。但反对的声音也很大,如前所述,当前我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近年来,中国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徘徊在1000万-1200万之间,其中超过30%的岗位(300万-400万)来自退休人员的更替,如果延长退休年龄,这些岗位或许就不复存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需认真探讨。

2)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

由于我国公务员、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改革不是同步进行,因此退休后的待遇不同。比较而言,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偏低,尽管国务院已连续八年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提高10%,但与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比较仍有较大差距。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也需慎重研究。

3)农村医疗保险问题

我国现有13亿多人,有9亿多农民,80%的医疗设施在城市,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民只能依赖子女或土地解决养老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最大特点是,政府投入为主,农民自愿参加。由政府主导,为农民建立医疗保障制度,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该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大病导致的风险。由于符合农民的愿望和利益,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

但新农合制度只是一项初级医疗保障制度,而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它还不能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所有问题,与农民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例如,筹资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不强。又如,有的地方医疗费用过快上涨,蚕食了政府投入的资金,降低了农民的受益水平。这些都是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循序渐进,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由低水平到较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5、住房与房价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截至2011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6.2平方米。据有关资料:日本人均住房面积是31平方米,法国是37平方米,英国是38平方米,美国是60平方米,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了。当然,我国住房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因为还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住房条件并没有明显改变,仍然住在几十年之前的房子里,而随着城镇化的实施和农民工的进城,还需新建大量的住宅。

当前,最让人关注和担忧的可能还是房价问题,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的房价一平米几万,如今年7月上海出现8个“地王”,其中楼面单价超过4万元/平方米,创3年来上海楼价新高。北京新诞生的夏家胡同“地王”,经测算楼面价高达4.2万元/平方米。二线城市房价稍低些,一万左右。按此房价,一般的工薪阶层倾其一生的收入也难买一套房。

6、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药品是基本民生问题,是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大问题。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大事。但我国近年来食品药品领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毒胶囊”事件、“地沟油”问题等等。

食品药品领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健康,打击消费者的信心,影响稳定,而且造成合法经营者无辜蒙冤受难。

以上是当前民生工作中最为关注的六大问题。涉及民生的问题很多,如物价、环境保护等,这里不一一赘述。

三、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则”。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就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笔者认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强化“民生为本”的思想观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我国政府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政府的一切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执政为民是各级政府的崇高使命。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民生为本,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子孙后代,要把满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健全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职能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决定了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态势。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涉及整个社会公共事务,诸如外交、国防、公安、财政、金融、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交通、能源、信息、资源等。它们构成了公共管理的工作范围。同时,公共管理职能还涉及公共组织为完成上述任务而对自身机构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也是一种服务,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服务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或者说,服务是不以实物形式而是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管理是指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括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协调。

健全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职能,就是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避免互相推诿,使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3、改革涉及民生的相关制度

近十几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制度,如取消农业税,终结了中国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环境保护法规等等。但民生的改善是无止境的,现有的一些制度法规随着经济的发展也需重修。如城镇职工连续八年大幅上调养老保险金,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近四年未涨,同时现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基础太低,新农合的参保人即便按每年500元国家最高档次缴费,每月能够领取的养老金也只有129元。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民生相关制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收入分配,城乡差别、资源配置、教育公平、医药卫生等方面。

4、要将民生改善列入政府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民生问题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吃、穿、住、用、行,就是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它是关系人民群众是否安居乐业、身体健康,也是关系社会是否和谐、稳定的大事,解决好这些问题既是“执政为民”的应有之义,也是政府最重要的政绩体现,还有什么政绩能比让民众生活幸福更重要呢?2013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发表重要讲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的梦,所以,增加政府考核的“民生含量”,就是要求政府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核心,把增加民众幸福感作为工作的目标。这种导向既符合时代潮流,符合民众意愿,也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

[1]新华资料.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中国梦”[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13-05/08/c_124669102.htm

[2]胡锦涛.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

[3]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2011lh/index.htm

[5]百科名片.改革开放三十年[Z]http://baike.baidu.com/view/1493959.htm? from Id=1624253

[6]百科名片.教育公平[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1982.htm

[7]王珏磊.延休或应渐进[EB/OL]http://insurance.jrj.com.cn/2012/06/140 93313474923-2.shtml

[8]百度文库.改善民生的对策[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a26a 8a3e87c24028915fc3f1.html

猜你喜欢

民生
民生设施非“摆设”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请注意,这些涉民生新规已施行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千难万难,不可让民生为难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就业是民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