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解郁生发汤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血瘀气滞型斑秃48例

2014-08-15叶谦益段垚指导李金娥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1期
关键词:解郁梅花针毛发

叶谦益 段垚 指导:李金娥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6;2江西省中医院皮肤科 南昌 330006)

活血解郁生发汤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血瘀气滞型斑秃48例

叶谦益1段垚1指导:李金娥2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6;2江西省中医院皮肤科 南昌 330006)

目的:探讨活血解郁生发汤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血瘀气滞型斑秃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已确诊的48例血瘀气滞型斑秃患者,予活血解郁生发汤水煎液口服,每日2次,配合梅花针叩刺患处,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痊愈27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2%。结论:中药活血解郁生发汤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血瘀气滞型斑秃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斑秃;气滞血瘀;活血解郁生发汤;梅花针叩刺

斑秃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一种常见的、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脱发,患处无自觉症状,骤然发生,经过徐缓,有复发倾向[1]。笔者于2011年10月~2013年3月予自拟活血解郁生发汤配合梅花针叩刺疗法治疗血瘀气滞型斑秃48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杨国亮、王侠生主编的《现代皮肤病学》(2000)中斑秃的诊断标准:毫无感觉突然的头发成片脱落,初起为1个或数个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直径1~2 cm或更大,若处于进展期,脱发区周围毛发疏松,易拔出;恢复期损害边缘处毛发相当坚固,头发脱落后,头皮无炎症,无萎缩,毛囊口清晰可见。

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皮肤性病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2]:病程较长,头发脱落前可有头痛、头皮刺痛或胸胁疼痛等自觉症状,继而出现斑片状脱发,脱发面积较大,数量超过2块。患者常伴有失眠、夜多噩梦、烦躁易怒,或胸胁不畅,胸痛胁胀,喜叹息,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少,脉弦或沉涩。

1.3 排除标准 年龄小于12岁的少年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以及有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虽有斑秃症状,但不属于气滞血瘀型范畴者;全秃、普秃患者。

1.4 病例选择 48例患者皆来自江西省中医院皮肤科,男31例,女17例;年龄16~55岁,其中16~25岁21例,26~35岁17例,35岁以上10例,平均年龄26.48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20 d,平均3.2个月。

2 治疗方法

2.1 口服自拟活血解郁生发汤 方药组成:当归15 g、红花 6 g、桃仁 10 g、赤芍 10 g、牡丹皮 10 g、丹参 15 g、川芎 10 g、柴胡 10 g、茯苓 10 g、白术 10 g、夜交藤15 g、郁金6 g、陈皮6 g、延胡索6 g、甘草6 g,可对症加减,治则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健脾行气;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2.2 梅花针局部叩刺 梅花针采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法消毒。每人1针,一次性使用。叩刺前予碘伏消毒患处,操作者手持梅花针均匀密布叩刺脱发部位,呈网状移动。每次叩刺时间以病变部位皮肤出现微红、少量出血、患者有微微灼热感为宜。斑秃区叩刺完毕,再次消毒脱发部位,隔日1次,1周叩刺3次。嘱患者注意休息,忌食发物,治疗期间停止其他药物。两者配合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临床痊愈:毛发停止脱落,脱发全部长出,其分布密度、粗细、色泽与健发区相同;显效:毛发停止脱落,脱发再生达70%以上,其分布密度、粗细、色泽均接近健发区;有效:毛发停止脱落,脱发再生达30%以上,包括毳毛及白发长出;无效:脱发再生不足30%或仍继续秃落。

3.2 治疗结果 48例患者,痊愈27例,占56.25%;显效15例,31.25%;有效5例,占10.42%;无效1例,占2.08%:总有效率97.92%。

4 典型病例

患者邵某,男,18岁,学生。头发斑片状脱落2月余,曾自予各种防脱发药水及民间疗法治疗,无明显效果,脱发范围继续增大,遂至江西省中医院皮肤科就诊。症状:患者头顶部正中、右耳上侧、后枕部各见一块约3 cm×3 cm、2 cm×1.5 cm、2 cm×2 cm大小斑片状脱发区,形状较规则,脱落处头皮平滑光亮,胸胁胀满,喜叹息,胃纳一般,失眠,大便时有不畅。自诉平日学习压力较大,精神紧张,时有头痛症状,脱发前头皮曾有针刺样疼痛。舌质暗红,苔少,脉弦。诊断:斑秃(气滞血瘀型)。予自拟活血解郁生发汤:当归15 g、红花6 g、桃仁10 g、赤芍10 g、牡丹皮 10 g、丹参 15 g、川芎 10 g、柴胡 10 g、茯苓10 g、白术 10 g、郁金 6 g、陈皮 6 g、延胡索 6 g、甘草6 g、夜交藤20 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配合梅花针局部叩刺,隔日1次治疗;嘱注意休息。治疗1个月后,患者头发脱落症状明显减轻,头部斑片状脱发区面积无扩大,脱发区可见少量毛发长出,抚之碍手,无头痛、胸胁胀满症状,睡眠有所改善。继续治疗1个月后,脱发症状已不明显,脱发区有明显黑色毛发长出,脱发区面积较前明显减小。再治疗1个月后,头部脱发区毛发全部长出,无继续脱发症状,睡眠亦有所改善。1周后随访无症状反复。

5 讨论

斑秃又称圆秃、圆形脱发,属中医“油风”范畴。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青壮年为多,无明显地域、季节差异。西医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血管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由七情失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重病等造成脏腑虚损、气血失调、毛根空虚、毛发失养所致,可辨证为气滞血瘀、肝肾不足、血热生风、气血两虚等证型。程杏轩《医述》云:“人身毫毛皆微而发独盛者,何也百脉会于百会,血气上行而为之生发也。”头发的生长靠气血上行濡养,气血虚弱则发无所养,或枯黄、或白发甚至脱落。《诸病源候论》云:“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中医认为毛发之滋荣源于气血。若因内外因素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则导致气滞血瘀,血脉不通则气血不行,局部气血灌注受到影响,致毛囊萎缩,皮肤软陷,斑秃由此而发。《血证论·脏腑病机》说:“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郁遏,则血脉通畅。”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易导致情绪不定,情志不畅,多思易怒,思则伤脾,怒则伤肝,脾统血,肝藏血,且能通达气机,肝脾皆伤,气机不畅,气血不能通达,气滞血瘀,日久阻于脉络。发为血之余,瘀阻日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养发则发不得养而脱落。气滞血瘀型斑秃症状较重,病程较长,危害较大,此病影响美观,会给患者带来精神苦恼,如情志不调,又会加重病情。

自拟活血解郁生发汤以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理气健脾为法,方中当归活血化瘀,柴胡疏肝解郁,共为君药;红花、桃仁活血化瘀,川芎、郁金行气解郁,共为臣药;赤芍、丹参、牡丹皮凉血活血,茯苓、白术、陈皮健脾理气,延胡索散瘀理气,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梅花针叩刺作用于患处皮肤,使血脉流通,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现代研究表明,梅花针可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3]。本研究治疗效果表明,自拟活血解郁生发汤配合梅花针叩刺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斑秃起到不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47

[2]陈达灿,禤国维.皮肤性病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9

[3]梁绿茵,蔡敬宙,何颖妉.梅花针加万丝林喷雾剂治疗瘀血阻络型斑秃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7):598-599

R758.7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4.01.055

2013-07-17)

猜你喜欢

解郁梅花针毛发
冯明教授解郁化痰法论治月经后期经验初探
梅花针叩刺结合摩法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解郁消痞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
健脑解郁黄花菜
别乱修剪“那儿”的毛发
疑似野人毛发
毛发移植手术治疗并发症的预防
梅花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近展
手法复位配合生发梅花针治疗轻度颈椎偏位型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