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亮菌甲素注射液与不同溶媒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2014-08-15潘丹婷林淑瑜李玉堂甘惠贞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年8期
关键词:甲素溶媒批号

潘丹婷,林淑瑜,李玉堂,甘惠贞

0 引言

亮菌甲素是一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系从假密环菌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亮菌甲素具有降酶、退黄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慢性胆囊炎发作、其他胆道疾病并发急性感染及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是一种优良的肝胆用药[1-2]。亮菌甲素由亮菌(环菌属假密环菌)中提取,能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松弛奥狄括约肌,调节胆道系统,促进胆道内容物排泄,从而减轻胆汁淤积,同时能促进免疫功能,增强吞噬功能,改善肝细胞水肿和肝纤维组织增生,促进受损的肝细胞修复和再生,进一步改善肝功能。亮菌甲素可缩短肝炎病程及黄疸持续时间,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亮菌甲素药物说明书“不良反应”一栏上无严重不良反应,但有文献报道该药物在临床使用中仍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3]。

亮菌甲素在水中几乎不溶,为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常需加聚维酮K30、丙二醇、苯甲醇等增溶剂以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4]。这些增溶剂是否会影响该药物在不同溶媒介质中的稳定性,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我们在配液过程中观察到,亮菌甲素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溶液呈无色澄清液体,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溶液呈蓝荧光黄色液体,不同溶媒药物的荧光强度不同。因此本次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亮菌甲素的含量,以考察亮菌甲素与6种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及其荧光强度随溶剂pH值的变化情况。

1 仪器和试药

Ultimate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戴安中国有限公司);JA2003电子分析天平(上海方瑞仪器有限公司);PHS-3C型实验室pH计(上海诚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注射器;移液枪;亮菌甲素注射液(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规格:2 mL∶1 mg,批号:120502);亮菌甲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MUST-11301403);0.9%氯化钠注射液(四川沱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250 mL∶2.25 g,批号:B1210104);5%葡萄糖注射液(四川沱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250 mL∶12.5 g,批号:B1207301);10%葡萄糖注射液(四川沱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250 mL∶25 g,批号:B1208113);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四川沱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250 mL∶葡萄糖2.25 g,氯化钠12.5 g,批号:B1112252);木糖醇注射液(河南天方华中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50 mL∶12.5 g,批号:F12050501);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四川沱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500 mL,批号:B1210133);甲醇(美国进口Fisher色谱纯)、冰醋酸(美国进口MREDA色谱纯);水为超纯化水(本院消毒供应室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cclaim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1 mol/L冰醋酸-甲醇(50∶50);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368 nm;进样量:20 μL。

2.2 溶液的制备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亮菌甲素标准品5 mg,置10 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制得0.5 mg/mL的亮菌甲素对照品储备液,避光、室温下保存。(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模拟临床应用方法实际常用量配制,分别取亮菌甲素注射液各5 mg 加入250 mL的0.9%氯化钠、5%葡萄糖、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木糖醇、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中,避光、室温下保存。

2.3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量取上述亮菌甲素对照品储备液1.6 mL,置10 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再分别精密吸取一定量,稀释制成浓度分别为5、10、20、40、80 μg/mL的溶液。在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20 μL。以浓度(X,μg/mL)为横坐标、峰面积积分值(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Y=0.995 3 X + 0.256 2,r2=0.999 9,结果表明,亮菌甲素在5.0~80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见图1)。

图1 亮菌甲素标准曲线

2.4 精密度试验 制备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的亮菌甲素对照品溶液(20、40、80 μg/mL)各5份,同日测定并连续测定5 d,计算峰面积,得高、中、低浓度的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0.01%、0.05%、0.06%;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1.33%、1.62%、1.82%,结果表明精密度良好。

2.5 重复性试验 按照对照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20 μg/mL亮菌甲素对照品溶液6份,进样,测得峰面积RSD=0.34%,结果表明重复性良好。

2.6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已知含量、不同体积(300、500、1 000 μL)的供试品溶液各3份,分别精密加入500 μL的对照品溶液(20 μg/mL),取20 μL进样。结果亮菌甲素的加样回收率为103.45%~ 104.31%(见表1)。

表1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μg)

2.7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份供试液,分别于0、1、2、4、6、8、24 h进样分析,根据亮菌甲素的峰面积计算,得RSD为0.62%(n=7),结果表明稳定性良好。

2.8 供试品含量测定 分别取不同溶媒的供试液,在0、1、2、4、6、8、24 h分别测定,记录色谱峰面积,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亮菌甲素的含量。以(0 h)含量为100.00%,换算百分含量(见表2)并观察配伍液的pH值、颜色、澄清度(见表3),结果表明配伍稳定性良好。

表2 亮菌甲素配伍稳定性测定结果(%)

表3 配伍液在室温条件下的物理相容性变化

图2 色谱图

2.9 不同pH条件下荧光强度考察试验 分别配置pH值为2.0~8.0的不同梯度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并各取10 mL于不同的比色管中,再分别加入200 μL亮菌甲素注射液,观察其溶液的荧光强度。pH为5.0~8.0时,呈蓝色荧光黄色液体;pH为4.5~5.0时,肉眼观察为微弱蓝色荧光;pH为2.0~4.0时,肉眼观察为无色透明液体,在紫外灯下可见微弱蓝色荧光。

3 讨论

3.1 亮菌甲素色谱条件的探索 本文分别考察了以 0.1 mol/L乙醇-甲醇(50∶50)[5]和0.1 mol/L冰醋酸-甲醇(50∶50)[6]为流动相,发现在后者的条件下,亮菌甲素峰形对称性增加,分离效果良好,即选择0.1 mol/L冰醋酸-甲醇(50∶50)作为流动相。对照品溶液于5.780 min有强吸收峰,供试品溶液于5.753 min强吸收峰(见图2∶A-B)。由于亮菌甲素为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内酯结构,溶液的酸碱性对其存在形式有明显影响,碱性条件下,易使亮菌甲素开环[4]。因此,为使亮菌甲素均以内酯形式存在,样品溶液制备和流动相中均采用0.1 mol/L冰醋酸溶液,所使用的色谱系统简单,避免梯度洗脱带来的不便,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3.2 亮菌甲素与常见的不同溶媒的配伍变化 本试验的目的是考察亮菌甲素与0.9%NS、5%GS、10%GS、GNS、木糖醇、乳酸林格液等6种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以及配伍液在室温条件下的物理相容性变化(见表3),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因此,配伍液均按照临床实际在室温、不避光条件下配制。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分别与10%GS、GNS的配伍液在0 h肉眼观察为无色透明澄清液体;分别与0.9%NS、木糖醇、乳酸林格的配伍液为蓝色荧光澄清液体;与5%GS的配伍液为微弱蓝色荧光澄清液,且该配伍液在1 h后肉眼观察为蓝色荧光澄清液体。由表2结果可得出,尽管不同配伍液荧光强度不同,在24 h内亮菌甲素的含量基本不变,稳定性均良好。

3.3 亮菌甲素的荧光强度随溶剂pH值变化 当溶液pH为5~8时,呈蓝色荧光黄色液体;pH为4~5时,肉眼观察微弱蓝色荧光;pH为2~4时,肉眼观察为无色透明液体,在紫外灯下可见微弱蓝色荧光。香豆素衍生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蓝色或紫色荧光,在碱性溶液中荧光增强。荧光的强弱和有无,与结构中的取代基种类和位置有关[7]。当荧光物质本身是弱酸或弱碱时,溶液的酸度对其荧光强度有较大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在不同酸度中分子和离子间的平衡改变,因此,荧光强度也有差异[8]。

4 结论

静脉给药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除了对药物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外,对药物进入人体之前,即药物贮存、配制溶媒、配制浓度、配伍药物、特殊人群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给药速度等也都作了严格规定。亮菌甲素注射液是肝病科常用的退黄降酶药,本品说明书上未说明“不良反应”、“毒副作用”、“注意事项”,为控制和防范亮菌甲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停药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9]。本试验参考了配伍稳定性的相关文章的研究[10],用相关方法进行了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方法具有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线性范围广等优点,可作为亮菌甲素的含量测定。测定结果显示,亮菌甲素在不同pH的溶媒中的荧光强度不同,荧光的强弱不影响药物的稳定性,该药物与6种常见不同溶媒配伍24 h 内稳定性良好。根据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亮菌甲素随pH值的增大,荧光强度越强。

参考文献:

[1] 李鹏,陈琴华,王众勤,等.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亮菌甲素琥珀酸单酯浓度[J].中国药师,2010,13(8):1092-1094.

[2] 杨丽红,叶选怡,凌庆枝,等.亮菌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3,10(3):66-67.

[3] 朱梅芳.亮菌甲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3,6:89-90.

[4] 李鹏,李春刚,朱瑜,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亮菌甲素琥珀酸单酯注射液含量[J].医药导报,2009,28(11):1493-1494.

[5] 胡婷婷,于波涛,姜云平,等.HPLC法测定亮菌甲素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5):513-515.

[6] 任慧霞,张平,程刚,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亮菌水提液中亮菌甲素的含量[J].安徽医药,2012,16(6):759-760.

[7] 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8.

[8] 李发美.分析化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4.

[9] 张婷.亮菌甲素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与防范[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9B):1254-1255.

[10]苏雪媚,巩晓宇,黄伟东,等.氨茶碱注射液与5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房,2013,24(42):3986-3988.

猜你喜欢

甲素溶媒批号
一种JTIDS 信号批号的离线合批方法
附带溶媒药品有效期的风险防控管理
静配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分析
医学科技期刊中药品生产批号标注探析
中药材批号划分与质量管理
灯盏甲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PK-PD结合模型研究
分析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临床药师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连续4周口服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血红素加氧酶的影响
广西产黄杞叶不同溶媒提取物中二氢黄酮醇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