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作文教学的催化剂

2014-08-15胡美娟

语文天地 2014年33期
关键词:护蛋习作作文

胡美娟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要的动力。无论是低年级的写话,还是高年级的习作,只要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搭建习作与生活的桥梁,拓宽学生的习作空间,让学生与趣味对话,让每个学生在提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就能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写作便成为一种乐事。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牵手实践,体验参与之趣

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写”的思路,走向“学生做、学生写”的新境界。以活动为载体,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等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强化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切身感受,产生表达欲望,并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习作教学形成“活动——体验——表达”的操作模式。笔者根据各年段语文教材中习作教学的训练要求、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学生牵手实践,体验参与之趣。中年级开展游戏、观察、动手做等一些素描活动;高年级开展读书、参观、体育竞赛、家务劳动等体验活动。围绕实践活动主题,依据年段习作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选择活动的形式。当教师带着学生回归生活时,学生兴趣盎然,写作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把握学生的兴趣脉搏,找机会多与学生进行亲切的交谈,在倾听学生兴奋的谈话中,注意捕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再与习作教学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写作。因为兴趣的无穷动力,他们会自由畅写。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二、顺应“新”潮,品味时尚之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网络教学也成为时尚。利用网络的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能引起学生对所知内容在情趣上的共鸣,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利用网络可按照需要,让学生随意地选择自己的学习路径,让学生凭情趣随意选择学习作文的方式,以适应自己的作文层次;利用网络技术与作文课程的整合,增强作文的成功效果,使教师和学生在网络和生活的交互环境下完成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情。

每学期,教者所在的年级组都要进行作文网络教学研究,网络习作课堂让学生品味时尚、沉醉其中。

小学作文教学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作文兴趣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举足轻重。作为教师,要有一颗细腻的心,去捕捉学生当下的视点,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从而生发出言语表达的话题;要有一颗智慧的心,不断地创设言语表达的的情境,去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将写作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

三、扮演角色,感悟情境之趣

在作文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与文字的对话中大胆体验多种角色,“我要作文”的写作冲动便会涌起,成功的作文便会从学生的笔端奔涌而出。

“今天我当家”中“我”是一家之主,我有充分的“财力”支配权,“人力”调用权,当然也免不了“赡养父母,照顾学生”的义务。一天的角色互换,学生切身感受到为人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习作中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我是鸡妈妈”的“护蛋”活动前,教师让学生护蛋一周,小小的鸡蛋容易破碎,一不小心就会碰破、滑落。学生扮演鸡妈妈的角色,动脑筋想办法,护蛋方式各显神通:讲卫生的天天给蛋宝宝洗澡;爱好画画的给蛋画了一张张花脸;擅长制作的给蛋娃做了一张张温暖舒适、花样繁多的摇篮。指导课上,抓住学生各自思维的兴奋点,启发学生思考:“从一周的护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带着体验回味自己经历的酸、甜、苦、辣,独特的思维和情感得到充分的诱发,产生表达的冲动。当然,护蛋的过程也是培养细心、耐心、爱心、恒心的过程,体现了习作的育人功能。

笔者认为,给学生创设角色情境,让学生无所限制,站在不同的角色立场上,任由思维自由驰骋,能培养学生民主、平等的观念,使他们学会客观、辩证、发展地看他人,看自己。在与不同角色的平等对话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的甜蜜,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也感受到作文的快乐。

由此看来,作文教学如能添加“趣味”催化剂,有效习作课堂定会绽放出灿烂之花;学生的写作之途会因有“趣味”相伴,更为广阔,更为平坦,充盈着鸟语花香,呈现出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期待的境界: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

猜你喜欢

护蛋习作作文
彩鸡护蛋
护蛋行动
我的“护蛋”行动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