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细读策略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15周李云

语文天地 2014年33期
关键词:福楼拜莫泊桑文本

周李云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唤醒学生语言灵感,提升学生审美素质和挖掘学生语言天赋的重要意义。优化阅读教学策略,采用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和促进学生语言素养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文本细读作为一种以读者即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将结合教育工作实践,对其特征和应用方法进行探讨,期望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细处入手,悉心推敲

文本细读,顾名思义要从细处入手,因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每一处精彩的字词,都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耐心品读和细心推敲。让学生明白关键字词的用意,使其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或词,而不用其他意思相近的字词。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一课中的《池上》中,“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中的“偷”用得十分讲究,整首诗描述了一个孩童采莲的场景,体现了孩子的童真、可爱。“偷”字的运用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偷”并不一样。对此,我们可提问这样的问题:“偷”在这里有什么用意?能否把“偷采”换成“轻采”或“私采”?试着换成“轻采”和“私采”看看这首诗的意境会不会改变?学生起初并没有注意到“偷”字有什么特别的用意,但将其换成“轻”和“私”再进行品读和小组讨论,很多学生都发现了“偷”字所传达出来的是作者对“小娃”天真烂漫、憨态可掬、令人忍俊不禁的形象的喜爱。此外,本课的另一首古诗《小儿垂钓》的“怕得鱼惊不应人”中的“怕”和“应”也用得十分讲究,引导学生自主替换近似的字,并悉心推敲,能够使学生真正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和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二、对比品读,加深理解

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文本的篇幅限制,许多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专家在进行文本编辑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因而许多课文与原文存在一定的出入。导致文章中的一些字词,在使用上存在学生所不知道的内涵,为了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并更透彻地理解文中的个别字词。教师可找出课文的原文,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区别,通过这样仔细的品读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下册《夹竹桃》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这里的“也”看似十分突兀,许多学生在课文阅读过程中提出了这一质疑。对此,笔者找到了季羡林先生的《夹竹桃》原文,并朗读了文章的前两个自然段,学生注意到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这样一来,学生很快消除了质疑,并明白了“也”字的用意,并且对文章的背景和中心思想理解得更为深刻。

三、查阅材料,拓展视野

文本细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活动,旨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语言素质的形成,最终目的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使其了解一篇课文或一篇阅读材料的主旨和情感只是基本目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扩展,思维得到发散,能力得到发展。因而对于那些写作背景较为特殊的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容易产生疑问的细处入手,通过自主查阅材料和小组合作,找出作者写作的意图。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莫泊桑拜师》一课,记叙了莫泊桑拜福楼拜为师的故事。许多学生对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名字并不陌生,但两位大作家的背景并不熟悉,莫泊桑为何要拜福楼拜为师?两人之间有何渊源?是许多学生所不知道的,对此,笔者在讲课前特别布置了预习任务。许多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对福楼拜和莫泊桑二人的背景和生平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对资料搜集的成果进行了介绍和展示,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教学,就显得水到渠成,许多学生在分析文章细节时,显得更为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将文本细读策略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促进学生语言审美素养的提升、鉴赏水平的提高和视野的扩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本细读教学的实施应时刻注意以学生为主体,阅读教学目标的设立、细读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语言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等因素而定,开展文本细读教学活动,才能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福楼拜莫泊桑文本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福楼拜的『笨学生』
福楼拜叙事艺术探究——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特长就是专心地做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