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等对话 突显主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4-08-15

语文天地 2014年33期
关键词:小鸟文本课文

许 娟

《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落实。

一、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牛郎织女》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上再次引导学生充分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梳理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质疑问难放在预习环节,只要教师多花时间整理揣摩,同样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对文本提出富有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学生主体地位便会得到很好体现。学生也都认为,这样的语文教学充满乐趣和挑战,因此更愿意学习语文。

二、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窦老师执教《牛郎织女》,有一个很大的亮点,那就是对学生进行了爱情启蒙教育。现在社会高速发展,信息铺天盖地,孩子的心智成熟比较早。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对爱情已经有了朦朦胧胧的认识,这时候进行正确的爱情启蒙教育,很有必要。《牛郎织女》的文本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教育平台。窦老师引领学生在品读文本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真诚、平等、轻松地与学生对话,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学生在畅所欲言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正确的教育。这样的课堂令人拍案叫绝,窦教师关注了这一时期儿童精神成长的需要,在教师、学生、文本平等对话中,学生畅所欲言,突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必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笔者在执教《会走路的树》时,也努力满足二年级孩子的精神成长的需要。

1.用童话的语言塑造童话中的人物形象

师:小朋友们喜欢小鸟吗?愿意做小鸟吗?为什么愿意呢?

师:哪只小鸟能说说,你长得什么样?

师:你们的样子真是可爱真漂亮!我们童话故事里的小鸟长什么样呢?

生:蓝色的羽毛……

师:你们愿意做这样的小鸟吗?现在你们摇身一变,都变成了童话里的小鸟了:蓝色的羽毛……

师:哪只小鸟告诉我,你的家住在哪儿?

生:树上。

师:你住的树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有一天,树林里来了一棵非常特别的树,他长得和其他树很像,又很不同。他到底长什么样呢?

师:老师做这棵“会走路的树”,你们同意吗?(欲戴“麋鹿”头饰)

生(争抢着):不同意,我要做。

2.放飞童心,造童话之境

师:(出示课文内容,以讲故事的语气说——)“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师:请把这一段文字中的“小鸟”换成“我”,说一说。(“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我。我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师:小鸟们,你们都到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

教师、学生、文本在这种平等的对话过程中,既发展孩子的语文能力,又促进了孩子的精神成长。

三、要把语言的发展落到实处

特级教师王兰在教学低年级课文《黄鹂和山雀》中的“狡猾”时,并没有出示字典上的意思,而是结合课文先弄清文中讲了谁“狡猾”(卷叶虫),然后讨论为什么说卷叶虫真“狡猾”:“卷叶虫干坏事还要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让别人发现。”这样对“狡猾”一词的理解就具体形象了。由于课文提供了语言环境,把抽象的词语具体化了,便于学生理解,理解了字词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以薛法根执教的《猴子种果树》为例,教学这篇课文不是要讲猴子做什么事都没有耐心,而是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课文三个段落结构相同,这为训练学生语言能力提供了契机。教学分成三个板块:听故事,知“结构”;讲故事,用“结构”;续故事,化“结构”。最后引导:这些鸟儿们说得都没错,可是猴子为什么没种成果树呢?让学生明白:别人的话再有道理,但如果你缺乏主见,都将一事无成。围绕文本的“结构”形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

猜你喜欢

小鸟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