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思维训练 予以方法指导——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14-08-15

语文天地 2014年33期

仇 云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经常采用“填鸭”教学,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际上,学习是学生的任务,学生才是真正的教学主体,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而应予以方法指导,强化思维引导,带领学生自主学习,打造有效课堂。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巧设教学情境,强化思维引导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知识的获得与内化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而情境是促使学生实现意义建构的基础条件,是唤醒学生思维,让学生更主动、更有效探究与学习的重要载体。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若要培养他们的主动思维,促使其积极求知,激活课堂氛围,提高思辨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能力,教师需要依据儿童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样方式,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因疑启思,由疑激趣,以疑促知,由境入情。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巧设情境,强化思维引导。如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创设试误型思维情境,让孩子们在“陷入”与“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完善思维,丰富经验;设置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索,自主活动;创设想象说话情境,让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发挥丰富的想象,主动融入文本内容,自由想象,主动表达。

比如,教学《一路花香》时,感受破水罐的第1 次情感:十分惭愧。设置情境,想象体会,教师提问:“倘若你是这只破水罐,为什么会惭愧呢?”学生各抒己见。第二次情感:一丝快乐。教师提问:“金色阳光洒满小路,路上盛开着美丽的鲜花,这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色呢?”引导学生伴随音乐静静地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语加以描述。再如,为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破水罐”的价值,可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启发思维,填补文本空白,深化感悟。比如,在文章最后,挑水工劝说“破水罐”后,文章就此结束了。这是想象训练的突破点,可以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想象思考:“假设你们是那水罐,当听完挑水工的劝说话语之后,有何想法呢?”这样,通过想象创造,可以填补文本空白点,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寓意,突破教学难点,也促进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活动为主,予以方法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考虑学生年龄太小,常常越俎代庖,偏向“授之以鱼”,如此一来,孩子们只是获得死的知识,却未掌握活的方法,不懂迁移,不能活用,这对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不利。实际上,即便是儿童,也蕴含无限潜能,如待燃的火,如若教师予以引导,尤其是学法指导,学生也能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照亮课堂。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以主体角色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则予以方法指导,“授之以渔”,培育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比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以学生学习活动为线索,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把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满足孩子们希望自己是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精神需求,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如课前几分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说说自己对周总理的印象。这样,在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深入课文,品读词句环节,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同时找出给印象最深的语句,并说明印象深的原因。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圈点勾画,细细品读、思索。而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并且有感情地朗读划出的句子,聆听时相互提意见,共同改进与完善。接着集体汇报交流,讲讲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这不是“填鸭灌输”的做法,而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注意抓课文中的关键词与重点语句、边阅读边思考、边思考边批注的学习方法,并通过读读、议议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当然,方法的指导还需要因内容而变,因目标而异,适机渗透。比如,课前阅读,指导学生边读边质疑,大胆提出问题,而后交流讨论,自主解决,形成浓郁的探讨氛围,迸射智慧火花;拓展探究,让学生学会多渠道、多角度思考,让生活体验变得更加丰富。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巧设教学情境,强化思维引导,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创造。同时,注重以学生活动为线索,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渗透方法指导,则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课堂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