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盟方言熟语的修辞特点

2014-08-15○李

语文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熟语形容方言

○李 茹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2)

巴盟方言熟语主要由民间谚语、歇后语、歌谣、谜语和串话组成,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极具表现力。它的内容主要涉及对生活哲理的揭示、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褒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对天时物候经验的归纳等。

方言熟语是方言文化遗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区域文化积淀,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熟语体现的不仅仅是语言作为载体的实用价值,而且蕴含着弥足珍贵的修辞审美价值。本文试从修辞的角度,对巴盟方言熟语的语音、词汇和语义的修辞特色加以考察。

一、语音修辞

语音是语言的外在载体,巴盟方言熟语的修辞特色表现在谐音和押韵的讲究方面。巴盟方言熟语是流传于民间的一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的语言材料,这些熟语的琅琅上口和广为流传与对语音韵律的讲究有着密切关系。

(一)谐音

谐音主要是指在汉语表达中有意利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改变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由于语音上相同或相近,就有可能以音混义、言此而指彼;也可能使不同的含义通过相同或相近的语音形式而相互转移,由此而及彼,由彼而达此。这徉,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就多了一层曲折,产生出不少风趣意味,从而获得很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因为谐音,词的形音义与修辞者要表达的意义产生了距离,说话者的意图隐藏在词的表面形式之后,要准确理解语义,就必须了解语音反映的是什么词。由于不能凭借词的形式去理解意义,所以,谐音方法的运用能够增加含蓄性、幽默性。与形音义一致的表达方法相比,谐音显然更能体现语言的张力。

(1)背锅子上山——前曲(钱缺)。

(2)半天空吊口袋——装风(疯)。

(3)钉鞋不用锥子——针好(真好)。

(4)二大娘腌咸菜——有盐(言)在先。

(5)二尺缝了个裤子——裆紧(当紧)。

(6)二八月过河——个儿寻个儿的航(行)道。(各看各的出路)

(7)耗子啃玻璃——吃镜(劲)了。

(8)裤带上别山药——腰紧(妖精)圪蛋。

(9)面对面吹喇叭——响(想)到一块儿了。

(10)山上滚石头——石(实)打石(实)。

(二)押韵

押韵是汉语表达中的常用手段,是韵律和谐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是在某些句子的末尾音节用上相同或者是相近的韵,押的字叫做韵脚。泽田总清原先生在《中国韵文史》中曾说过这样的话:“原来天地间的现象,无一不由韵律而成。如水波的响声,风的吹动,血液的循环,钟表的摆动,星辰循轨道的运行,其中都有韵律。恋爱的时候,我们的血液沸腾着,从中也可以认出韵律的存在。”由此可知,韵律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押韵在方言中也是很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韵脚与韵脚的押韵可以给整句话带来优美而且和谐的韵律感。巴盟方言熟语很注重韵律的讲究,通过词语之间声音的相互配合,使其产生和谐悦耳、琅琅上口的音乐美。一般来说押尾韵较为常见,每分句之间结尾音节押韵。例如:

(11)吃药不忌嘴,跑断先生腿。

(12)春旱不算旱,秋旱丢一半。

(13)推碾围磨的老骡子,知冷知热的老婆子。

(14)天上鲤鱼斑,晒粮不用翻。

(15)云打架,冷子下。

(16)人灰闯乱子,云灰下蛋子。

(17)宁可吃了爷爷娘娘,也不可吃了籽籽饷饷。

(18)秋肥压得早,来年苗苗好。

(19)三年学个买卖人,一辈子学不会个庄户人。

(20)穿衣吃饭称家当,搽油抹粉称人样。

二、词汇修辞

一般方言熟语都具有形象生动、幽默俏皮的特色。它的强烈的语言表达效果,常赋予深奥的道理以通俗的形象,使熟语在蕴涵丰富的内容的同时,具有民间口头艺术的外在形式,能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个特色常常表现为对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的选择上,新鲜活泼的修饰词语能够带来不一样的表达效果。

(一)拟态词

熟语中常运用表现力极强的拟态词突出形象性,在巴盟方言中拟态词很多带有数字。如形容办事捣鬼,不说实话叫“鬼三咧四、鬼七咧八”;形容办事不稳重叫“半飞二跳”;形容接连不断叫“赶三连四”;形容头脑简单,做事没有分寸叫“坎七愣八”;形容人多而乱叫乱五乱六、陈设杂乱叫乱三搅四;形容动作迟缓叫“拿五等六”;形容说话唱歌语言不准,音调节拍不规范或说话唱歌难听叫“七声二气”;形容亲近这个疏远那个叫“香三臭四”;形容生意越做越亏叫五马六羊。

(21)从五马倒六羊,六羊倒七兔,七兔倒了个鸡鸡咕,鸡鸡咕倒了个烂皮裤,虱子咬得穿不住。

这些熟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由于运用了数字表达,在表义上更加形象生动,充满了浓厚的趣味性。其他的拟态词更多。如形容柔软而富有弹性叫“软颤软颤”;形容冰碴子或将冻将消的薄冰叫“冰凌茬子”,形容道路不平坦或设置障碍叫“驳脚驳拦”;形容松软或不坚强叫“软叽巴塌”;形容黏糊糊的叫“黏叽圪洼”、“圪疔瓷打牙糕——黏锤”。巴盟方言熟语还善用拟声词:

(22)大雁回家——咯儿咕咯儿(各顾各)。

(23)二小子拉琴——滋顾滋(自顾自)。

(24)二小子叫鸡——咕(顾)不来咕(顾)了。

(25)蛤蟆跳井——扑通(不懂)。

(二)叠词的使用

巴盟方言中,存在着丰富的重叠式构词,数量庞大,形式多样,表义丰富。这也是巴盟方言的一大特点。叠词一般含有表示小或表示喜爱的色彩,多指称较小的或令人喜爱的对象,使人倍感亲切。它们在人们的口语中、民歌和儿歌中运用最多。叠词具有使描写的事物更生动、更具体,使文章、诗歌更具节奏感的功用。例如:

(26)麦浇黄芽,谷浇老,七个叶玉米正好好。

(27)土地滚得绵,苗苗捉得全。

(28)残羊下的残羔羔,花肚膛下得腰缠缠。(指遗传)

(29)男人是耙耙,女人是匣匣,不怕耙耙没齿齿,就怕匣匣没底底。

(30)驾辕骡子扭屁股——挪挪对对不上套。

(31)芁棍上插了个羊粪珠珠——大小是个头头,香臭是个圪蛋蛋。

(32)噢——噢——噢——娃娃娃娃睡觉觉,老虎虎老虎虎戴帽帽。(儿童催眠曲)

(33)咱俩想好,掏钱买表。你戴戴,我戴戴,就像地主老太太。

(34)大雁大雁摆溜溜,穿红袄,绿袖袖,后山有你老舅舅。

(35)黄雀一窝窝,红雀一窝窝。

(三)附加式派生词的使用

巴盟方言中某些独特的词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使得巴盟熟语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也使加缀式构词法成为巴盟方言构词方面的显著特色。巴盟方言中一些特殊的前缀、后缀与某些语素构成了特殊的合成词,表情达义。例如:

(36)红格茵茵的砖瓦一溜大正房,齐圪正正一堵白呀白灰墙。

(37)白格生生的雪花粉全国美名扬。

(38)大豆面烙烙饼——鼓不棱腾。

(39)大年下吃颗烧山药——灰心入肚了。

(40)二存钱(人名)的唢呐——摸三圪节。(演奏技艺高)

(41)火烧皮条——两头圪就老牛嚼山药——哸圪蛋。(胡说)

(42)骑上黑佬放趟子——杵地灰鬼。

(43)种上荞麦上来豌豆——灰得没棱子了。

(44)石头根基砖砌墙,忽颤颤盖起一溜仰尘房。

(45)圆圪丢丢的糖菜圪蛋,绒圪洞洞的羊毛就做的那好地毯。

三、语义修辞

利用特定言语单位在意义方面的特点以及不同言语单位之间的意义关系构成的修辞手段和技巧,是修辞方法的重要类别,我们称之为语义修辞。语义修辞在实际运用中体现为人们利用语义的自身特点和相互关系,对不同言语单位在同一位置上加以选择或在上下文的不同位置配合使用。

(一)语义讽刺

方言熟语中有很多是对社会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对生活、对周遭的人和事进行调侃讽刺,熟语的语句中充满了调侃、讽刺的意味,是人们对各种现象的一种精神宣泄。例如:

(46)穿衣的架子,馕饭的胚子。(讽刺人没用)

(47)杠子不会耍,篮球不会打,只会在垫子上玩几个海狗爬。(讽刺体育教师不合格)

(48)黄毛头发二寸半,呲怪子眼睛兰圪蛋,秤砣鼻子歪坎转,车轴脖子不洗涮。(调侃长相丑陋)

(49)老牛拉得圆盘耙,干部说话嚼牙叉。(表示大集体时期群众对干部的不满)

(50)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难进来。(建国前人们对黑暗统治的嘲讽)

(51)房响锅炸炉台烂,灶马爷爷当炕站。(调侃家势衰败)

(52)活得朽腌,死得圪蹙(一辈子窝囊)

(53)鸡爪爪烩圪针,又是寡来又扎心。(讽刺话说得刻薄)

(54)家里喝了稀粥,到办公室喝茶嘞,吃了豆腐还掏牙嘞。(嘲讽穷肚子装斯文)

(55)脸吃得像个盘,肚吃得像个坛,走起路来像个船,指上营生眼睛蓝。(调侃好吃懒做)

(二)口头语体风格

巴盟方言熟语是老百姓口头创作的,主要运用于日常口语,因此,用词俚俗,通俗上口,往往幽默风趣,俏皮生动,具有口语性、通俗性、形象性的特点。在用词上,大量运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语、俚俗语和粗鄙词语,较少使用典雅的书面语体的词。

巴盟方言熟语中常常选用“屎、屁、粪、尿”等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粗俗表达。虽然这类词语在现代汉语交际中常常忌讳使用,但在活生生的方言口语中人们将其积极利用,调侃讽刺意味十分明显,贬义色彩突出,具有积极的修辞意义。

(56)话说得叭啦叭啦,尿尿得刷啦刷啦。

(57)说得人话,粑的狗屎。

(58)耳流脓,口唾痰,鼻子阖儿流的淘米泔。

(59)甚是个甚,穿上毛鞋脚不冻。

(60)外甥是狗,吃了就走。

(61)娃娃一天一个本事,老人一天一个不是。

(62)做甚的务甚,讨吃子务棍。

(63)说话听音嘞,锣鼓听声嘞。

(64)想吃甚能吃甚嘞,不要想说甚就说甚嘞。

(65)哪有牛犊不顶母的?

(三)行业专有熟语

巴盟方言熟语深深根植于民间,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形象地凸显出了极具特色的巴盟方言魅力。巴盟地区老百姓常把身边从事的行业或日常事物归纳总结用到熟语中,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木工用语:

(66)五寸,二寸九,六角遍地走。

(67)周三进一不进一,方五斜七真斜七。

巴盟特色饭食及风俗:

(68)酸不过浆米罐子,亲不过老婆汉子。(河套人爱吃酸粥,做酸粥先把米放在酸浆里发酵,浆米罐子专为此而设)

(69)山药、豆腐、板粉、猪肉烩菜、蒸饼。

(70)上梁馍馍压栈糕,安锅炉子吃火烧。

(71)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二十里豆面饿断腰。

(72)猪肉烩菜粉条子,山药圪蛋糕挠子,一挖一勺子。

(73)早上馒头,中午糕,黑夜大米饭拿油炒,看咱这生活袅不袅。

巴盟“四大”:

(74)四大难听:磨锅、伐锯、叫(公)驴吼、寡妇上坟哭上走。

(75)四大香美:猪的骨头、羊的髓、临明的觉、新婚的妻。

(76)四大丢脸:坐席吐下、看戏打架、借驴死下、大闺女养下。

(77)四大歹毒:云里的日头、洞里的风、蝎子的尾巴、后娘的心。

致富“十怕”:

(78)一怕思想不解放,改革步伐跟不上。

二怕知识太浅薄,不想请教又不学。

三怕吝啬和抠掐,离了书报家不发。

四怕有钱只会攒,不敢扩大再生产。

五怕思想太守旧,科技兴农丢脑后。

六怕干活心没数,跟着人家屁股溜。

七怕信息不灵通,过河涨水扑个空。

八怕攀比大扑腾,金山银山旦夕倾。

九怕早婚和超生,娃多累多一世贫。

十怕致富不务正,歪门邪道法不容。

四、修辞功用

熟语是语言中的精品。熟语以惊人的准确性表现出十分复杂的现象的本质,即对事物的认识有“从现象透进本质”的力量,有“一针见血”的揭示力。熟语总是简短的,然而其中却包含着可以写出整部书来的思想和感情,即它对事物的认识有“从特殊反映一般”的性质,有“一言以蔽之”的概括力量。熟语大多简短凝练、幽默风趣、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同时因为熟语往往运用了押韵、对偶等修辞手法,所以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在熟语中凝结出了种种有力的表现手段、种种遣词造句的修辞方法。被广泛引用的精练熟语往往积淀概括了人类文化经验的精髓,它汇集了人民大众的集体智慧,经过长期的积累,科学的概括,艺术的提炼,以形象的比喻,总结生活经验,阐述人生哲理。它往往具有以下功用:

(一)含蓄幽默,风趣讥讽

熟语的实际意义都不是赤裸裸地表露在字面上,而是通过某一形象“意在言外”表达的,具有幽默、风趣、讥嘲、讽刺等多样化风格的特色,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另一方面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比如说明一个家庭中女人敛财的重要性“男人是耙耙,女人是匣匣,不怕耙耙没齿齿,就怕匣匣没底底”,含蓄而又幽默且富有哲理。

熟语的幽默是它的风趣特色,增加了它的艺术光彩,给读者以余味,因而语言有力、印象尤深,久久难以忘却。恰如其分地运用熟语,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幽默,富有感染力;可以使道理表达得深刻透辟,说服力强,可以使文句简洁精炼,整齐匀称,给人们以鲜明清新的感受。

(79)清鼻子还能流死人?(指藐视困难)

(80)半夜拉驴——溜鬼嘞。

(81)玻璃上的苍蝇——前途光明,没出路。

(82)搐鼻骡子卖了个驴价钱——不值钱就在嘴上。

(83)粪巴牛打嚏喷——满嘴喷粪。

(84)面条不熟——欠煮的嘞。

(85)麻雀耍成鸵鸟了——玩儿大了。

(86)啄木鸟害伤寒病——浑身发抖,嘴巴挺硬。

(二)通俗易懂,具体形象

熟语出自人民群众之口,明白平易是其鲜明的特色。它既没有艰深华丽的字眼,又无古奥的结构,而是流畅自然,生动活泼,说起来十分自然明快,通俗晓畅。有的还带浓郁的地域信息,让人倍感亲切。许多熟语反映的道理深刻,意味深长,而句子都很简短,词语平易清晰、通俗易懂、具体形象。熟语作为一种人民群众的语言,具有深厚的生活根基、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以说是群众语言艺术宝库中闪亮的宝珠。比如说一个人什么事儿都不管也不操心是“油瓶跌倒没人扶”;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是“村里的骨头不能叫外村的狗含走”;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吃大豆崩了牙,连烙饼也不敢咬”或者“喝热汤烧了嘴,见了凉水也吹一吹”;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是“谁家锅底没有一把黑”;说分红是“四六馆子对半店”。

(三)修辞格丰富多样

熟语修辞方法丰富多样,异彩纷呈,有比喻、对偶、顶真、夸张、反问、排比和回环等等。巴盟方言熟语由于善于广泛运用各种修辞格,更加突出表现了巴盟方言的形象、生动、活泼的特色。

对偶:

(87)一天南风三天暖,一天北风三日寒。

(88)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淋死鸡;云往南,水推船;云往北,打烂石头沤烂铁。

(89)春雾热,夏雾雨,秋雾凉,冬雾雪。

顶真:

(90)大雾不过三,过三又加三。

(91)明了起风黑了住,黑了不住刮倒树。

夸张:

(92)早穿皮袄午穿纱,抱上火炉吃西瓜。

(93)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

(94)娃娃勤,爱煞人;娃娃懒,狼吃没人管。

反问:

(95)清鼻子还能流死人?谁家锅底没有一把黑?哪有牛犊不顶母?

比喻:

(96)维一个朋友一条路,结一个冤家一堵墙。

对照:

(97)女婿花了外父的钱,就像老牛吃了田;外父花了女婿的钱,打脑对命在眼前。

排比:

(98)一九、二九不算九,三九、四九冻烂碓臼,五九、六九拉门叫狗,七九、八九水在浮头,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一九、二九不算九,三九、四九拉门叫狗,五九、六九消井口,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一九、二九冻烂碓臼,三九、四九拉门叫狗,五九、六九消开井口,七九、八九沿河看柳,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99)骑着骆驼赶着鸡,高的高来低的低;

骑着骆驼吆着鸡,可把事情做了个灰;

骑着骆驼赶着猪,可把事情做了个苦;

骑着骆驼赶上羊,一年更比一年强。

(100)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恼;

酒逢知己千杯少,拿来多少喝多少;

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

回环:

(101)呦!临河呦临河,米粮川呦瓜果乡,塞外明珠,誉满北疆。临河呦临河,我可爱的家乡。

临河呦临河,我可爱的家乡,齐拼搏哟奔小康,共创伟业,扬帆远航。啊!临河呦临河。

与其他地域方言相比,巴盟方言熟语的口语化、通俗化程度极高,在看似简单朴实的语言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效果。巴盟方言熟语在内容上蕴含着丰厚的区域文化,在语言表现形式上修辞特色十分鲜明,具有丰富的语言审美价值。

【注释】

①冯广义.语言和谐论[M].人民出版社,2007.

[1]马继荣.河套方言集锦[M].远方出版社,1999.

[2]闫凤春.试析后套方言的词汇特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0).

[3]李剑冲,郭丽君.论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词汇的几个特点[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1998(2).

[4]马国凡,邢向东.内蒙古西部方言叠音词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1990(2).

[5]杨敦贵.熟语的修辞特点[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3).

猜你喜欢

熟语形容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你会形容吗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一干二净
用一句话形容你有多热
Walk on Eggs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乍闻音酷似,细品味异同——同、近音异形熟语荟萃(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