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文言文有效阅读研究

2014-08-15刘俊英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4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鸿门宴刘邦

刘俊英

刘俊英,教师,现居内蒙古集宁。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同学必须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研究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有效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创设情境,消除畏难情绪

鉴于文言文的创作时间与今天相隔久远,其深奥难懂的语言障碍使很多同学对之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情绪,也鉴于“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之缘故,(列夫·托尔斯泰语)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教学文言文阅读课文时首先为同学们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便在“润物细无声”中消除同学们学习文言文时所产生的畏难情绪或厌学情绪,激发同学们学习、探究、品鉴文言文的强烈兴趣,继之顺利走进文言文阅读文本并在其中沐浴先哲伦理、道德与智慧等的光芒。

比如,在教学司马迁的《史记·鸿门宴》时,我首先运用电教设施播放了电视连续剧《汉刘邦》片头给同学们视听。当同学们看到影视中再现的汉代风流人物刘邦与富有汉朝时代气息的生活场景、聆听着孙健激越高亢的《大风歌》 (汉代刘邦词)时,同学们那种急于走进司马迁、走近刘邦、走近项羽等的兴趣顿时被大大地激发了出来,于是立即非常主动地、不约而同地走进了《鸿门宴》文本,继之在阅读、探究、品鉴《鸿门宴》中与作者司马迁、与《鸿门宴》中的主人公刘邦和项羽等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的心灵沟通,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愉悦的审美体验。

二.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鉴于高中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了诵读文言文阅读课文的重要性,也鉴于我们的先人历来就有涵咏与诵读经典美文的优良传统,比如唐代白居易曾苦读经典名文至“口舌生疮”,韩愈也曾“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宋代欧阳修也曾“昼夜废寝食,唯读书是务”等,还鉴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所以,教学文言文阅读课文时,我们必须很据不同文言文文本的不同内容与不同感情基调等引导同学们进行不同的朗读训练,比如整体阅读、经典段落反复阅读、分角色朗读、对比阅读等,并在此过程中教给同学们朗读文言文文本的最基本的但是又行之有效的诵读方法。

比如,教学《战国策·荆轲刺秦》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同学们先后运用整篇诵读、重点段落反复朗读等方法诵读课文,并引导同学们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中出现的难点、要点、考点等,比如,通假字、古今词义、特殊句式等,并教给同学们在紧紧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读出文章的气势与情感,“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语)似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皆出于我心、文章所写之内容皆出于我手。

三.关注体验,引导探究

鉴于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主导者,而同学们才是文言文阅读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之缘故,我们不仅要引导同学们在充分阅读文言文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等进行深切的情感体验和多维度的思考,还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同学们富于创造性的文言文阅读活动中,并在此过程中参与同学们的分角色朗读或者自编自演的课本剧表演活动中,比如我就曾在同学们根据课文改写的课本剧《鸿门宴》中扮演过在鸿门宴中狼狈逃窜的刘邦角色。

此外,还应该引导同学们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学会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鼓励同学们对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以便培养同学们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的独立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比如,在教学晋代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同学们基本读懂文本大意的基础上,我曾引导同学们对下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不少人认为,陶渊明弃官隐居是因为官职太小的缘故。对此,你的观点如何?理由是什么?”结果我发现很多同学在小组辩论中都能够有理有据地畅所欲言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创设情境消除同学们的畏难情绪、引导同学们明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和关注阅读体验培养探究精神,那么,我们在文言文阅读课文教学中就不仅可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有关文言文教学之理念,还可以借此培养同学们的高尚情操,完善同学们的美好品格,并继之构建美丽、和谐、精彩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鸿门宴刘邦
充分重视独立阅读课文
鸿门宴(二)
鸿门宴(一)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分析
刘邦不识字吗?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
“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