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4-08-15花万芹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4期
关键词:祥林嫂课外高中语文

花万芹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策略

花万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与指导者,需要解放学生,让他们形成主体意识,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比如引导学生质疑,自主探索;链接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实践运用,自主学习。

一.巧用引导方法,质疑探索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学者的工作并非“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善于运用多样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学习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同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巧用方法,灵活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培养学生主体与主动意识。如巧设问题,引导同学们交流互动,这样,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让每位学生都拥有几种思想,深化认知;鼓励思考质疑,勇敢表述自己的观点,做学习主人,而不是做学习的“奴隶”。

如教学《祝福》一文时,学习本课内容后,有学生发出疑问: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又是谁逼死了祥林嫂呢?面对这一问题,教师没有直接答复,而是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学生纷纷议论开来,有的学生认为是她的婆婆,有的学生认为是鲁四老爷,还有的认为还有柳妈等等。师:当然,这些人都与祥林嫂的死有一定的关系,但我们需要找出逼死祥林嫂的元凶。你们课后可查阅相关资料,以诉书的形式来起诉主要罪责人。然后第二天课堂上,先让同学们举手先起诉,说说各自的看法。于是,学生纷纷举手,宣读自己写的起诉书,陈述了各自的理由。当某位学生起诉完后,教师予以点拨与启发。比如刚才××所得结论是:倘若祥林嫂的婆婆能够对她好点,祥林嫂便不会走上绝路是吗?有关祥林嫂婆婆的控诉,你们还有要补充的吗?然后其他学生予以补充,提出自己的问题等。而后学生对鲁四老爷、四婶、“我”等人物进行了起诉,纷纷出示了手中的“证据”,在教师与其他学生补充下,学生意识到这些人并非元凶,最后将视点定于诉封建礼教。这样,通过同学们自由表述,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并在教师的相机启发、逐步诱导,加深理解。

二.链接课堂内外,实践运用

由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看,不管是教学内容与目标,还是教学方式与手段,均需要体现时代要求,关注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便更好的反映体现现代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追求,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突破课堂,链接课外,链接生活,引导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思考与感悟,实践运用,学会自主学习。

第一、沟通课堂内外。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梳理小说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同时,从教师所给的题目中,任意选择一个,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文段,每位组员约写100字:①众人眼中的林黛玉;②黛玉眼中的贾府;③从黛玉眼中看贾宝玉;④从黛玉眼中看王熙凤。课堂上,代表发言,说说本组所研究的“人物形象”。这样,通过这些任务,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可促使学生阅读课文,把握贾府特征,分析故事背景,结合课本中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借助其他课外资料,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也为学生课堂参、共同探讨做好准备,更有助于提升学生鉴赏与评价能力。

第二、沟通教学与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活水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由大千世界捕捉现实背景,搭建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沟通桥梁,让教室的四壁不再是水泥的隔离层,而是多孔海绵,将教学与生活相通起来。首先,借助影视、图片、想象、实例等手段,巧妙设置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诱导学生回忆、体验,唤醒、激活,思索、感悟,升华情感。其次,模拟生活情境,合作探究,交流互动,亲身体验,获取知识,提高交际表达能力。另外,活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运用能力,感受运用的乐趣。比如学习对联的有关方法与技巧后,可引导学生尝试撰写对联,相互赠送;运用所学修辞手法,编写广告语。或者组织调查访问等综合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揣摩学情,教师需要巧用方法,灵活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教师需要突破课堂,链接课外,链接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意识。

花万芹,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猜你喜欢

祥林嫂课外高中语文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小满课外班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