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4-08-15沈义良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维度技能

◆沈义良

(平顶山学院)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高校的逐年扩招,2013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99万,2014年这一人数还会继续增加,再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就业力的内涵

就业力,是就业能力的简称,也可以被理解为就业竞争力或是可雇佣能力,即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并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变化的能力。而大学生就业力就是指大学生成功获得工作,具备从事该工作的知识、技能、个性特征等,并在所选择的职业中获得成功。

二、构建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指标评价体系,是对大学生教育目标、教学任务实现和完成程度、完成状况及完成水平所作的价值判断,也是对大学生宏观教育运行和微观教育过程的信息反馈。

教育部2013年8月16日发布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442所。但是,由于这些高校在创建时间、教育基础、地域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大学生就业教育发展不均衡。构建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缓解这种不均衡。通过这一指标评价体系,一方面,我们可以全面掌握我国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指标评价,发现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以便对这些薄弱环节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及时的补救。

三、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处于研究阶段,指标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构建一套完整、高校、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说是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迫切需求。

(一)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多个维度和因素组成,本文认为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要保障各个维度共同发挥其影响力,二是各个维度及维度下的各因素均应体现大学生的个性和对职业发展的需求,三是评价指标中的任何一个构成因素都具有可塑性,即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是可以被改变的。

(二)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四个维度及其包含的因素

从大的方面来看,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至少4个维度,即专业能力、专业支持技能、通用职业能力、个性特质等4个维度,各维度又包括很多组成因素。这些维度和因素既能够独立发挥作用,也能相互融合,当他们共同发挥作用时,就形成了就业力。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在大学教育中,学生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从而获得承担专业工作的学历和资格。专业能力是就业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专业能力和学业水平是他们选择新员工的主要依据,也是决定大学生工作表现的关键因素。

专业能力也包括四个主要方面:一是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掌握,二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快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及保持专业能力与工作任务要求始终保持一致的能力,四是适应专业领域变化,掌握专业新动向,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三、四可以统称为快速学习能力,是专业能力的内在核心要素。

2.专业支持技能

专业支持技能主要包括五个测项,即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理解阅读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支持技能是各专业的普遍要求,也是大学生在专业领域内谋求发展所必备的基础技能支持。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掌握专业支持技能的最佳时期,而这些支持技能可以保障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拓展。

3.通用职业能力

在毕业生招聘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相比于专业知识,大部分用人单位更看重通用职业能力。例如,团队合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这些能力都可以归纳到通用职业能力中来。通用职业技能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培养的社会性能力,是在工作和实践中锻炼并积累起来的。通用职业能力包括满足职场需求的思维能力、人际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用职业能力虽然是就业力的一个评价维度,但其真正的意义在于与其他维度的协同。因为仅仅依靠专业能力,是很难应对职场信息的复杂性和利益主体的多元性的,大学生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审时度势、有效沟通,并善于合作,才能完成工作任务。

4.个性特质

个性特质从根本上说是指一个人对自身、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所具有的相对固定的态度、认知和行为方式,包括忠诚度、承受压力的能力、换位思考的能力、责任感,等等。每个用人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具有适度的自信心和乐观的精神,并能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自我意识和对工作的责任意识。个性特质不是生而不变的,丰富而有价值的高等教育经历能够改变大学生的个性特质。

(三)大学生就业力评价的方法

在确定了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维度、测项,确定影响因素之后,通过因子分析、素质分类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再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相对权重,最后如何运用指标体系,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力提出具体的建议。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因子分析是研究如何利用为数不多的因子表达众多的变量,并保证因子间不具备显著的相关性以及最小的信息损失。KMO和球形Bartlett,s检验是常用的因子分析方法。

2.确定各因素的相对权重

在构建大学生就业力指标评价体系中,层次分析法被用来确定各因素的相对权重。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把研究的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组成因素,并把这些因素按照支配关系分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哪个因素相对重要。然后,经决策者综合判断,得到相对重要因素的总排序。

3.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为了对一个大学生进行尽可能客观的评价,我们可以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中的360°考评法,请大学生本人及其老师、同学、朋友等(即与其接触并有所了解的人),针对体系中要求,打出分数,乘以相应的权重,然后加起来即得到就业力的评价分值。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构建更加精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保其在实施中发挥最大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董喆.以职业为导向的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3,(02).

[2]徐琴,侯章虎,孙坤.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09,(04).

[3]江岩,张体勤,耿新.大学生就业力:概念、维度与测量[J].山东大学学报,2013,(05).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维度技能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