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

2014-08-15戎艳梅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环节师生

◆戎艳梅 李 明

(安徽省阜南县三塔中学)

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比较重视教师怎么教,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是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一支粉笔一张嘴”,对学生学的活动过程比较忽视。于是,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质疑、问难的机会与时间就减少了,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今,在新课程标准下参与式教学法的引进,完全改变了以往那种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由“讲演者”变为“导演”,学生由“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调整、激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课堂氛围中自己吸收消化知识,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教学任务在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上得以顺利地完成。当然,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是要经过一番努力的。下面,笔者就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切身体会。

牵牛要牵牛鼻子,降马非得抓紧马嚼子不可!利用学生强烈的表现欲,给了老师抓住其注意力的马缰绳。在初中教学课堂上,要进行参与式教学,只有唤起学生内在动力。学生才会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老师合作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推进教学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条件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是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生命潜能的最好方法。让学生自主观察、讨论、探究、发现、提出、回答、归纳、总结问题,就是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给学生的最好的表现机会。

学生的课堂展示是新课标下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学生满足表现欲、获得成就感的重要平台,也是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长效兴奋剂。自学、展示、反馈,是新课标下初中教学的三部曲,展示承前启后,其效果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展示以问题为纲领,以参与求体验,以合作换分享,以问题定反馈。根据展示内容、参与人数及展示效果的不同,可以将展示分成三个环节。

一、展示自学效果

第一个环节,主要展示学习自主学习(以独学、对学为主)成果,其效果相当于自学检测。小组长根据教师课前编印的导学案,布置展示任务。这个环节展示的效果取决于三:首先,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学习的循序渐进,尽可能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避免出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忙乱;其次,教师和小组要合理选择展示学生,尽可能将简单的任务分配给那些学习能力暂时落后的学生,给他们一个“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既满足展示欲,又增加自信心。再次,合理铺垫,引出第二重展示,无浅难以入深,知难方思勇进。此为展示的第一重境界,即知识的积累。

二、展示合作效果

第二个环节,主要展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经过充分的小组合作,展示异样纷呈。从形式上看,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从分工上看,优生演讲辅导,中等生记录补充,学困生学习欣赏,各显神通,各得其所。从效果上看,老师攻心——搭建展示平台,自己退居幕后,满足学生乐于表现之心;学生开心——展示是一种释放,聆听是一种美德,质疑是一种碰撞,总结是一种提升。多样的形式,合理的分工,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此为展示的第二重境界,即能力的提升。

三、展示探究结果

第三个环节,主要展示学生与教师的探究结果。通过学生的猜想、讨论、汇报交流,发表小组的看法,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各小组综合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时学生学习不仅是在知识的超市中选购,更是一种生命的狂欢的舞蹈!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初中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和鼓舞。正确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中的角色。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课堂教学成了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教师关注的是自己怎样讲,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忽略了学生的参差不齐;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认识和接受;“垄断”了课堂的发言权,使学生处于“哑巴”境地。而新课程把教学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参与、平等的对话”,为此应尊重学生,变“一言堂”为“百家争鸣”,把课堂变为师生交往的场所。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共同构建真理的发现途径和问题解决的路径。为了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首先,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发言权,多用一些鼓舞性的语言;再次,教师要努力创设开放的、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积极创设“百家争鸣”的平台。总之,对话教学要求教师放下架子,平等地对待学生,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积极提倡六个“允许”: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学生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失误允许学生订正;有时也可以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当我们教师把课堂变成学生表现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表现、展示自我的过程,也就真正变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的自我学习能力、良好的社会人格的形成过程,这样的课堂,学生能没有兴趣?能不高效?学习成绩能不提高!

[1]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2]教育学.

[3]中国教师报.

猜你喜欢

新课程环节师生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麻辣师生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