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女性校领导现状分析及思考

2014-08-15才晓茹胡艳华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校领导校级后备干部

◆才晓茹 胡艳华 徐 鹏

(1.天津大学教育学院;2.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女性校领导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她们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学校教职工和社会的认可,但高职院校女性校领导队伍作为高校女性领导的组成部分,在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重计划轻落实、重形式轻效果、重当前轻长远等问题。笔者从高职高专2011年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网络数据中摘录180所院校女性校领导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加强高职院校女性校领导队伍建设做深一步的思考。

一、高等院校女校领导基本情况

1.总体情况

在2011年高职高专网络数据中,180所高职院校设女性领导院校127所,占70.6%。180所高职院校共有校级领导1340人,其中女性领导195人占14.5%。在180位校、院长中,女性校(院)长10人,占5.56%。

2.任职状况

195位女性校领导中,党委书记20人,占10.26%,院长10人,占5.13%,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或工会主席53,27.18%,副院长96人,占49.23%,院长助理7人,占3.59%,副院级调研员、协调员、督导员、总会计师9人,占 4.62%。

3.年龄情况

195位女性校领导平均年龄50.82岁,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62岁。各年龄组具体情况为,35~39岁5人占2.56%,40~44岁12人占6.15%,45~49岁73人占37.44%,50~54岁45人占23.08%,55~59岁55人占28.21%,60岁及以上5人占2.56%。

4.学历和职称情况

195位女校领导学历情况为:博士9人占4.62%,硕士62人占31.79%,本科117人占60%,,专科7人占3.59%。职称结构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5人占48.72%,副高级76人占38.97%,中级8人占4.1%,初级2人占1.03%,数据不清或无职称14人占7.18%。

二、高职院校女性校领导队伍现状分析

1.女性校领导配备总量少,任正职比例偏低

180所高职院校1341位校领导中,女性校领导195人占14.5%,2008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女职工比例为44.9%。180位校、院长中,女性校(院)长10人占5.56%,在2006年中国大学校长素质研究数据中,1085所高职院校校长中女性占5.0%,5年的时间,担任校(院)长的比例基本没有变化。195位女性校领导中,党委书记、院长共30人,占15.39%,所以,虽然70.6%的院校都配备了女校级领导,但总体数量少,任正职比例偏低。

2.女性校领导年轻化趋势明显,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年龄梯队建设

2006年中国大学校长素质研究中,1085所高职院校校长平均年龄51.6岁。180所高职院校中的195位女校级领导平均年龄50.82岁,1341位校领导平均年龄51.83岁,小1.01岁,女性校领导呈现年轻化特点。同时,从年龄梯队建设上,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35~39岁、40~44岁、45~49岁三个年龄组,女性校领导比例分别是2.56%、6.15%、37.44%,1341位校领导比例分别为1.19%、6.86%、29.6%,女性校级领导以中青年为主、老中青结合的年龄梯队较为合理。

3.女性校领导呈现高学历、高职称化趋势,但博士学历和正高级职称比例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从195名高职院校女性校领导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比例87.69%,职称层次较高,但和院、校长高级职称97.22%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正高级职称,女校领导和院、校长分别为48.72%和82.22%,相差33.5%。学历结构方面,女性校领导、院(校)长、校领导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分别为36.41%、61.11%、40.64%,尤其是博士学位,比例分别为 4.62%、26.11%、9.32% ,女性校领导比例明显偏低。

三、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女性校级领导队伍建设的思考

1.提高高职院校女性校级领导配备总量和比例

女性校级领导在高职院校校级领导中的总量和比例提高,将有利于激励女性教职工的发展,同时,女性领导独特的“网状思维”、“关联性思考”、良好的沟通等领导特质和认知优势,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2.进一步加强年轻女性后备干部培养

高职院校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女性中层干部,要在后备干部培养过程注重优秀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女性领导干部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生育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导致时间上的分散,更要承受家庭、工作、社会给予女性的各种压力,所以,在女性后备干部培养过程中,学校党委要给予更多关注,尤其是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帮助她们解决生活和家庭上的后顾之忧。作为高职院校干部管辖的主管部门,各级党委要把年轻女性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作为干部选拔中一项重要任务,对于配备比例等提出具体要求,并且对女性后备干部培养从经费上给予保障,提高培养的实际效果,为女性后备干部的成长保驾护航。

3.鼓励专业技术职务女性干部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女性校级领导学历水平和职称水平

针对高职院校女性校级领导学历和职称水平现实情况,高职院校要创造有利于女性干部学历层次和职称水平提高的良好环境,女性干部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一是加强专业技术领域学历,充分安排好行政工作和业务学习的关系。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从事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力争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二是鼓励女性校级领导攻读教育或者相关专业技术博士、硕士学位。学校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女性领导自身克服自身工作、学习和家庭的困难和压力,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攻读相关专业技术或者教育管理类博士、硕士学位。通过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的提高,高职院校女性校级领导的管理水平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胡滨.从性别角度看高校女性领导人才选拔培养[J].长沙铁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252.

[2]郑畅.我国高校女性校领导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6):173.

[3]品味中国高校领军人物——国内高校校长基本特征网上资料调查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7-8-17.

猜你喜欢

校领导校级后备干部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我校党委荣获“陕西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科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后备干部培养与管理的思考
房间里的自言自语
“双一流”建设高校校领导群体特征研究
“陪餐制”不是“吃顿饭”这样简单
加强盐业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寿阳县:稳步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三一一工程”强化培养后备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