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探析

2014-08-15石秀琴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公平子女

◆石秀琴

(甘肃省临泽县鸭暖中心小学)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但由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负面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不公平问题成了当前社会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高度重视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不公平问题,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

一、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指社会生活中的弱者,是相对强势群体或个人而言的。具体来讲,就是指那些需要全社会都来给予特殊关照和帮助的人群共同体。本文所论述的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转型时期因为经济条件及客观因素而造成的在社会大环境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这些人由于家庭经济基础的薄弱,造成了他们在支持子女完成高标准的学业、适应转型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类教育的阻力,进而出现了弱势群体之子女接受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并进而影响到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健康,这一现象直接影响着弱势群体子女世界观的形成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

二、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现状

1.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造成了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不公平

随着教育体制的布局调整,农村高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农村小学向乡镇中心校集中,上级教育资金投入全部集中到城镇学校和中心校。下剩的农村小学的办学基础以及办学条件相当薄弱与简陋;阶层差距主要表现为经济条件好点的家庭,想方设法把子女送到城镇学校或教育资源优越的学校去学习,造成了生源流失及学校之间的差距。过于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造就了势不可当的择校热潮,随之而来的是高昂的择校费。这样,本来属于公共教育资源的基础教育,变成了部分经济实力雄厚者利用金钱可以换到的特权,而弱势群体之子女只能望校兴叹。

2.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受生存环境和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到处存在,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受教育状况,这种现状有三种类型:一是在流入地公办全日制学校借读;二是完全辍学;三是在“民工子弟学校”上学,这是大多数民工最容易接受的选择,可这些多为私立学校,教学质量不一定保证,有的还存在办学设施差、卫生差或有安全隐患等。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存在的以钱择校的特殊条款导致的受教育机会分配不公现象,这也是受教育机会不公平的因素。

3.教学过程中的不平等

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受锻炼的机会不公;二是教师安排坐位不公;三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不公;四是学生自我锻炼的机会不公;五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不公。

4.教育结果的不平等

主要表现为高考分数线地区间的差异,不同家庭背景不同阶层子女的成功机会、就业机会的不公平性等问题。

三、解决弱势群体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势在必行

1.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怎样把众多的人口资源转化为优质的人力资源,把教育大国发展为教育强国,把普通公民培养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为全体公民提供学习提高的平台,使每个公民尤其是弱势群体子女都能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2.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分析中国历史,弱势群体的产生,形成了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恶性循环,这不能不算为社会不稳定的根源之一。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心理脆弱的群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他们信心不足,一旦受到失败的打击,不能够很好地自我调节,经受挫折后心理失去平衡,引发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有些还会对社会产生怨恨、对抗心理,如果他们的子女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接受教育的权力得不到保证,那他们就对这个社会产生了怀疑,甚至产生了敌意。弱势群体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必然会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3.实现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国家的基础建设工程,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如果分配不公平将会影响政府形象,有损于社会公正的底线。教育公平是折射社会公平的镜子,而教育机会与权利、教育过程与效果的不公平,不仅不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团结,而且是对公民人权的侵犯,因为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是公民合法的基本权利的具体体现,也是人发展的基础。教育不公平是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不公平的反映。

4.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缩小地域差距,提高弱势群体自主发展和社会竞争的能力,提高我国整体公民素质,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需要教育的强大支撑。要提高全民的学习能力,让全社会都树立终生学习理念,让教育成为改变弱势群体人生轨迹、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有效载体,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发展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径,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

四、弱势群体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解决措施

1.有关部门应科学利用资源,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

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公平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意外”的不平等。为了不让弱势群体之子女一进入社会就输在起跑线上,有关部门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现状,在整体平等的大环境下,均衡有限的教育资源,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

2.政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时,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权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社会转型等多种原因,弱势群体子女依然不能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权力和机会。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让弱势群体子女的公平教育权得到落实。

3.进一步提升教育者的道德水平

教师对学生的歧视或不公平,实际上是教师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根据教育教学过程中弱势群体子女受歧视的情况,学校应高度重视,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把师德六条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把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否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能否公平处理好每一件事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4.实行教育决策民主化

教育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兴衰的大事,任何教育改革都必须反复调研,充分论证,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最后做出科学的决策,否则就会产生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例如,近年的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目的是集中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但是如果不考虑农村实际,“一刀切”,把山区的做法用于城镇,或把城镇的做法用于乡村,就会给一些农村百姓带来无法解决的困难,会导致一些农村儿童辍学。

5.强化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工作

要对已处于弱势境地且有子女上学的成人进行再教育,如政府要对农村贫困户、残疾人、流动人口、下岗职工等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拓宽视野,从而使他们利用学到的一技之长,提高劳动效率,改善生存生活条件,从而为其子女上学提供便利。同时,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办实办好家长培训工作,充实他们的家庭教育知识,提高他们教育子女的水平。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公平子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笨柴兄弟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