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扶贫实践

2014-08-15文建龙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生产力共同富裕贫困地区

文建龙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提出的共同富裕思想和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逐步摆脱了贫困。2011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版发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分享中国的减贫经验》一文,指出:“1981年至2005年间,中国成功带领超过5.5亿人口摆脱极度贫困的状态,并在过去的40年间,在人类发展上达到了最快的速度。”“它成功的经验可以在南南合作中分享给更多国家”。“随着中国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宝贵经验也将为其他国家的和平与富足作出贡献。”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与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一、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文革”结束后,面对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邓小平感到我国已经严重落后了。他认为,我国必须抓住机会发展自己,摆脱贫困。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①这里,虽然没有讲“共同富裕”,但已明确地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构想,标志着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开始形成。1983年1月12日,邓小平又指出:“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勤劳致富是正当的。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大家拥护的新办法,新办法比老办法好。……总之,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做得不对的标准。”②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邓小平还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④在这里,邓小平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目标正式提出来,标志着他的共同富裕思想最终确立并具备较丰富的内容。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早在1982年,邓小平就指出:“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则,社会主义怎能战胜资本主义?”⑤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谈到:“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⑥1986年9月,他对外国记者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财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⑦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之中。

2、部分先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途径。邓小平对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了然于心的。过去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地区差异特别大的国度,同步富裕是不可能的。比如,中国过去在所有制关系上强调“一大二公”,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在就业上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等等,是不成功的。因此,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⑧“打破‘大锅饭’的政策不会变。”⑨那么,怎么达到共同富裕呢?邓小平明确提出:“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勤劳致富是正当的。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⑩“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⑪“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⑫

3、农民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这是现实国情。邓小平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摆脱贫困紧密地结合起来。他说:“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⑬邓小平强调:“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⑭只有占中国80%人口的农民富裕起来,中国才算富起来,相反,“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⑮因此,农民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4、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1985年,邓小平在谈到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时,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⑯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⑱“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⑲他进一步把生产力发展的快慢与是否坚持社会主义联系起来:“要摆脱贫穷,就要找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⑳可见,不较快地发展生产力,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要实现共同富裕是不可能的。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保证。邓小平认为,在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唯一出路和根本保证。早在1985年,他就指出:“我们总的原则是四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㉑邓小平认为,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是不可能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裕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达不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㉒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而“要争取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人民民主专政不行。”㉓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丢。“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㉔邓小平语重心长地指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㉕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不仅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会走上邪路。

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扶贫实践的影响

从本质意义上说,中国的扶贫开发实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由于经济落后以及制度性原因,全国人民普遍贫穷,中国贫困人口的状况相对来说不是很突出,那个时候的扶贫,近似于社会救助(或社会救济),与改革开放后国家成立专门扶贫机构负责全国各地扶贫的情况有相当大的不同。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发展、城市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行及各项事业的发展,一部分人口的贫困问题凸显出来,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83年,国务院成立“三西”(即甘肃的定西、河西和宁夏的西海固)开发办公室,决定在10年内每年拨出2亿元专款,对“三西”地区进行重点开发。从此,拉开了中国扶贫开发实践的序幕。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扶贫实践有着重大的影响。

1、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直接影响着党中央的经济决策和贫困问题的解决。“进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多次谈到‘部分先富’政策的正确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部分先富’的政策,经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不断完善,已经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党中央在一系列重要文献中,一再肯定和强调了这个政策的重要意义。”㉖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分析了“部分先富”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步骤上的作用,指出:“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㉗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部分先富”政策被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内容之一:“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先富起来的帮助未富起来的,以利于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㉘中共中央多次肯定作为共同富裕思想有机组成部分的“部分先富”,是建立在充分肯定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基础上的。中共中央的经济政策,都是以解决国家的发展和解决贫困问题为目的的。

2、扶贫开发实践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具体体现。可以说,中国的扶贫开发实践,其实就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直接产物。由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与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问题紧密相连的,因此,怎样带领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邓小平最为牵挂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扶贫实践问题。1988年9月,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 的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㉙1988年10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肯尼亚总统莫伊时更明确地指出:我们的发展规划,第一步,让沿海地区先发展;第二步,沿海地区帮助内地发展,达到共同富裕。㉚“两个大局”思想的实质,是通过沿海支援内地的扶贫实践活动实现全社会的最终共同富裕。显然,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构想,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是整个社会、全体社会成员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展扶贫实践、摆脱贫困之路。

三、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指导下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扶贫实践及成就

正是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指导下,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扶贫实践蓬勃开展。这一时期,除了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市场制度和就业制度改革使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外,还特别针对经济发展明显落后、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中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扶贫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扶贫方式的特点,可以将这一时期分为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两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中国的扶贫实践及成就。这一阶段中国的扶贫实践主要内容有:一是组织实施以“三西”地区农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性扶贫开发计划。针对甘肃、宁夏部分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困难的现状,1983年,中央政府开始实施“三西”农业建设计划。每年2亿元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多种经营补助,科技推广与培训,移民安置补助。二是出台针对贫困地区的优惠和扶持政策。1984年,中央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指出:由于自然条件、工作基础和政策落实情况的差异,农村经济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特别是还有几千万人口的地区仍未摆脱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其中绝大部分是山区,有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革命老根据地,有的是边远地区。号召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十分积极的态度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这些地区的人民首先摆脱贫困,进而改变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发展商品生产,赶上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三是设立一系列专项资金帮助贫困地区改变面貌。自1980年起设立了一系列专项资金,例如,1980年设立的“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用于专门扶持包括革命老区和民族自治县在内的贫困地区;1984年,设立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贷款以及同年设立的为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以工代赈资金等。四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展开“智力支边”活动。在共同富裕思想感召下,社会各界都开展扶贫实践活动,成绩不小。如1984年,中国民主促进会参加智力交流和支边活动的人员达318人次。深入到全国47个地、市、县、区,完成讲学、经验交流和培训项目54项。五是一些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农村扶贫工作。针对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地方病、少数民族的特殊困难等问题,水利部、卫生部、国家民委和民政部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扶贫举措。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扶贫实践及成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和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中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一是确定贫困县、贫困标准和贫困人口。1985年,全县人均纯收入150元以下的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到1988年,全国共有370个县被确定为省(区)级贫困县。这一时期,国家将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绝对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对贫困人口的数量估计常使用绝对贫困线作为划分标准。如1986年,确定绝对贫困线为213元,绝对贫困人口13100万人;1989年确定绝对贫困线为259元,绝对贫困人口10200万人。㉛二是政府针对贫困县安排专项扶贫投资:专项扶贫贷款、以工代赈和财政发展资金。1986-1989年,中央政府共投入专项扶贫贷款107亿元,以工代赈投入19亿元,财政发展资金投入40亿元。㉜三是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贫政策措施。1986年,国务院在提出贫困地区近、中期发展目标之后,总结了贫困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和贫困地区的实际状况,确定了贫困县、贫困标准和贫困人口,安排了专项扶贫资金,同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建立严格的扶贫管理责任制;把贫困地区的发展作为一项专门内容列入国家以至各省区、各部门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给予重点照顾;对有关贫困地区的发展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制定旨在减轻贫困地区负担的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开发建设;开展针对贫困地区的大规模的干部培训等。

总之,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指导下,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扶贫实践成绩巨大,贫困发生率和贫困人口均大大降低。20世纪80年代中期确定的国家重点扶持的331个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985年的208.6元增加到1991年的377.7元。到1990年,全国699个国家和省(区)重点扶持贫困县,人均粮食从1985年的315kg增加到354kg,粮、棉、油、糖及猪牛羊肉的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一大批在革命战争时期作出过重要贡献、在海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老革命根据地,如大别山区、沂蒙山区、武陵山区、太行山区、吕梁山区,闽西南、闽东北地区等,都率先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国家扶持的贫困县,生产基础得到明显改善,1990年与1985年比较,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6%,机耕面积增长1倍,农村用电量增长63%,农村化肥施用量增长45%。1990年,贫困县有95%的乡通了公路,88%的乡通了电。同时,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也都有所改善。在整个80年代世界贫困持续不断扩大的国际环境中,中国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㉝

注释:

①㉕《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2、298页。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㉑㉒㉓㉔㉙《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373-374、373、10、63-64、172、155、29、23、166、142、65、77-78、237、116、138、123、265、255、134、208、195、369、277-278页。

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编著:《开创:邓小平决策改革开放史话》,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160页。

㉗《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78页。

㉘《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8页。

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编(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56页。

㉛㉜张磊著:《中国扶贫开发历程(1949-2005)》,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57-58、59页。

㉝付民著:《中国政府消除贫困行为》,湖北科技出版社,1996年版,第45-46页。

猜你喜欢

生产力共同富裕贫困地区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