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县级党校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2014-08-15曹丰汉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党校党员干部转型

曹丰汉 汪 勇

(1.江苏省高邮市委党校 江苏高邮 225600;2.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重申:“党校是执政党培养执政骨干的学校,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能力提升的主渠道,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是一般的培训机构。”同时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校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一、新形势下县级党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县级党校是教育培训县域党员干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阵地和重要载体,是基层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县级党校转型发展成功与否事关基层干部执政能力提升、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和基层政权的稳固。

(一)县级党校转型发展的必然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理念是干部同工农结合,与生产结合,在劳动中锻炼,在生产中成长,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阵地,老农民、老工人成为主要老师,各级党校特别是县级党校功能严重退化,甚至不能正常运转,大多数县级党校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全新挑战,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对新问题、新现象难以理解和把握,无法应对新挑战。因此,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迫切希望通过强化文化知识学习、提升学历层次来增强本领,应对挑战。县级党委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建设上,并且沿袭了以往“县级党校可有可无”的惯性思维,对县级党校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财政拨款不能完全到位,严重制约了县级党校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县级党校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将主要精力和资源投向党员干部学历教育,实现了无奈的转型,成为基层党员干部学历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公务员录用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知识层次有了大幅度提高,学历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基层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信仰弱化、思想滑坡、视野狭窄、本领恐慌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拉开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动摇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县级党校应当从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局出发,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教育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历史重任,把握发展机遇,再次实现转型,将教育资源从学历教育中转移出来,集中精力大规模培训轮训基层党员干部,服务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县级党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

县级党校是党校系统这座金字塔的塔基,承担着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职责,不能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县级党校的培训教育理念、任务和方式方法应该随着党的阶段性历史任务的变化而改变;随着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状况的变化而改变;随着县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调整而改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实现转型发展,是一项极其紧迫的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县级以下党员干部直接服务基层群众,每时每刻同基层群众打交道,接触基层群众最广泛、最深刻,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他们的服务水平、工作能力、思想状况和作风,都关乎着党在基层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他们可以在基层群众中树立党的良好形象,也可以损毁党的形象;他们可以使基层群众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也可以离心离德。总之,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党赢得基层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县级党校教育培训对象就是县域基层党员干部,朝着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的方向转型,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功能是武装群众,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而理论武装群众的首要前提就是实现理论的大众化,让理论被大众理解、认可、消化、吸收。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主要任务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基层大众化”,因为基层大多数群众没有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容易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盲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而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则是基层群众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任老师,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基层的宣传、普及任务。实现转型后的县级党校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教学、研究、宣传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基层党员干部,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基层的大众化。

三是促进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布局,并确立了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中,县级以下广大党员干部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执行者、宣传者和基层群众的引导者,他们的政策水平、领导能力决定着建设事业的成败。县级党校需要实现转型,尽快由学历教育向能力素质教育转化,努力打造一支作风正、水平高、能力强的基层干部队伍。

四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需要。我们党是一个具有优良学习传统的政党,通过学习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新形势下,我们党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层出不穷,仍然需要通过学习来熟悉知识,积累经验,克服困难,战胜挑战。县级党校需要从学历教育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从事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机制研究、理论宣传、经验推广和路径探索,集中精力培养基层党员干部学习习惯,更新其学习理念,为建设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做出贡献。

五是应对和平演变的需要。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来,以西方发达国家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步伐,党同全国人民一道进行了坚决的抵制,一次次挫败了他们的阴谋。新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不断变化着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策略和手段,将希望主要寄托在已经走上或即将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身上。县级党校绝不能等闲视之,应尽快实现转型,加强对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不断强化党史、国史教育、党性教育、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将自己打造成为抵制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基层阵地。

二、新形势下县级党校转型发展亟待突破的障碍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一些县级党校的功能正逐步弱化甚至退化,迫切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握发展机遇,突破各种障碍,实现转型发展。当前,县级党校实现转型发展,要重点突破以下障碍。

(一)思想障碍

1.对县级党校定位认识不清

我们党一直把党校定位为“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可见,党校既是党委领导下的学校,又是党委的一个部门,兼具“学校”和“部门”的性质及功能。但是,一些县级党委和县级党校负责同志在党校定位上模糊不清,到底是“学校”还是“部门”?在现实中,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就索性把它作为部门对待,无形中就剔除了“学校”的性质和功能,导致县级党校固有的教育培训功能弱化甚至退化。

2.对县级党校作用认识不足

县级党校处于党校系统最底层,教育培训对象是县域内副乡科级以下基层党员干部。长期以来,人们对县级党校的作用认识不足,一些负责干部教育培训的领导同志和培训对象都认为,基层党员干部最接地气,直接跟一线群众打交道,实践经验丰富,最欠缺的是较深的理论知识、开阔的眼界和战略思维,县级党校层次低,师资力量弱,无法提供他们所需,只有去上级党校才管用。这导致县级党校无米下锅,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3.对基层党员干部成长规律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一些县级党校过惯了等米下锅的日子,不愿主动作为,没有对教育培训对象的成长规律进行长期深入的跟踪调查研究,对基层党员干部成长规律认识肤浅,因而不能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上级党委和受训对象有意见,县级党校影响力下降,对教育培训工作逐步丧失信心。

4.对县级党校教育规律认识不深

由于一些县级党委和县级党校负责同志没有完全弄清县级党校定位,把它完全作为党委的一个部门看待,没有抽出一定精力去探索党校教育规律,以致对党校教育规律认识不深或认识错误,不能按照县级党校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把有限的资源有效配置到教学、科研、管理各个环节中去,造成了教育资源闲置或浪费。

(二)体制障碍

1.用工体制障碍

人事制度改革之前,县级党校进人渠道一般是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分配、退伍转业军人安置、其他部门调入以及党校临时聘请,除临时聘请人员外,党校对其他三种人员几乎没有自主选择权,不能够按照党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自主选择员工,导致员工结构不合理,教师偏少,管理及后勤服务人员偏多。人事制度改革以后,县级党校新进人员主要是通过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招考。由于招考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既定政策及程序,党校仅有对招考人员专业和学历的选择权,对其授课能力、科研能力和职业兴趣无法掌控,造成新进教师中高分低能的多,对干部教育培训不感兴趣的多,招录的事业编制教师跳槽的多,大大制约了县级党校的转型发展。

2.薪酬体制障碍

以往县级党校进人途径多样化导致员工身份性质复杂化,根据现行薪酬制度,不同身份性质的员工享受差别较大的薪酬待遇。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享受不同待遇的员工从事的是同一种工作,甚至是待遇低的员工所做的工作比待遇高的还要多,还要复杂。这不仅挫伤了一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了矛盾,还给内部管理带来极大困难,出勤不出力、消极怠工、人浮于事的现象经常发生。

(三)机制障碍

1.教师成长激励机制不健全

由于一些县级党校对自身定位不清,没有对党校办学规律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索,以致对教师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认识不深,加上财力的限制,对教师成长关注不够,投入不多,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教师成长激励机制。没有将教师从非教学、科研工作中剥离出来,教师除了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集中精力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没有建立科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好坏优劣一视同仁,不能够将教师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师培训深造激励机制,教师培训深造往往看人缘、看关系亲疏,而不看工作实绩和实际需要,大大挫伤了教师积极性。

此外,县级党校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不合理。现行职称评定制度给县级党校教师设定了天花板,即县级党校教师最高职称为高级讲师。这样,县级党校教师评上高级职称以后,奋斗的动力就消退了。

2.学员考核机制不健全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校要加强对学员培训轮训情况的考核,把学员的学习、党性修养、遵守校规校纪情况作为考核内容。考核情况将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县级党校对学员学习情况、遵章守纪情况的考核机制很不健全,甚至有的还没有形成考核机制,给学员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了培训效果。

三、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径

(一)厘清思想认识

县级党校转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方力量支持配合。首先需要上级党校、县级党委及其领导下的各相关部门尤其是县级党校自身厘清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县级党校是基层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改革开放越深入,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就越要加强,县级党校这个重要阵地越要抓紧,绝不能放松,更不能放弃。

(二)强化县级党校领导班子建设

县级党校的转型发展关键要靠党校领导班子。县级党委在选配党校领导班子时,要摈弃以往一些错误认识和不正确的做法:认为党校工作无足轻重,党校校长是向退休过度的闲职,到党校工作就是养老,将一些工作上失去动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或者不懂、不热心党校工作的同志选派到党校领导岗位。县级党委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将一些热心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熟悉教育工作、具有创新精神、敢于担当的同志选派到党校领导岗位;制定一套严格的适合党校实际的领导班子培养、考核、管理、教育制度,畅通上下进出渠道。上级党校要关心县级党校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性教育、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同县级党委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共同推进县级党校领导班子建设,实现县级党校创新发展、转型发展。

(三)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首先,根据县级党校教学、科研需要完善用工体制和教师成长激励机制。改革现行县级党校招录员工制度,制定教师和管理人员分开招录制度,管理人员采用一般公务员招录办法,教师招录要根据县级党校教学、科研实际需要,参照普通高校招聘教师方案,设计另外一套程序和方案,侧重考核理论功底、授课技能、职业倾向和科研能力。

其次,紧紧围绕教学、科研数量、质量进一步完善薪酬体制。县级党校事业编制教师普遍实行了绩效工资制度,但很多党校的绩效工资跟教师行政职务、职称挂钩的多,跟教学、科研挂钩的少,甚至有的地方只跟职务、职称挂钩。要扩大跟教学、科研数量、质量挂钩比例,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素质的优良与否决定了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成败。党校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超的教学技能。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方式,逐步提高县级党校教师素质,可以选送年轻优秀教师到上级党校和大专院校进修、培训,进行学术交流,组织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鼓励和激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进修;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挂职锻炼,社会调查,外出参观学习等,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教师待遇,引进热心干部教育事业的高层次人才进入县级党校,充实教师队伍;建立由当地著名学者、优秀企业家、外校优秀教师、优秀党政干部组成的兼职教师师资库;将教师从非教学、科研工作中彻底剥离出来,实行真正的专职化;完善县级党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消除职称天花板,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五)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管理方式

在强化思想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组建教研团队,长期跟踪调查研究基层干部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难点、疑点、热点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汇编成册,建立教学案例库。把基层干部急需、紧缺的知识和工作技能作为培训重点,真正做到党性和技能同步提升。

在教学形式上,多采用菜单式、互动式教学,如采取课堂讲授与学员讨论相结合,辅以专题调研、参观考察、案例分析、模拟作业、实践锻炼等形式,使学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新课程设置形式,采取主要领导讲形势课、专职教师讲理论课、一线领导同志讲实践课、外出考察上经验课等形式,以增强教学效果。

坚持“从严治校、从严办学”的原则,切实加强县级党校管理。首先是要加强党校内部管理,从校领导班子建设、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后勤保障、奖惩激励、日常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事,用机制激励人。其次是要加强在校学员管理,严格执行校规校纪,并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和学员派出单位加强对学员在校学习期间的监督管理和考察考核,将考察考核结果记入档案,作为干部任用和晋升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党校党员干部转型
党员干部新书架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转型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