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太原市清徐县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研究

2014-08-15赵景爱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清徐县农业发展

赵景爱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山西省会太原市的南大门,距太原市区仅30公里路程。其北与晋源区、古交、小店区接壤,东与榆次、太谷相邻,南接祁县、文水,西至交城。

清徐县依山面川,交通便利,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太原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省域经济中心,省域公路交通网中心位置和全省生产能力布局的核心区和主轴线上,对外经济联系十分便利,投资区位优势明显。在山西省城镇空间布局“一核一圈三群”中、在太原市都市区城镇空间结构“三城四组团”中,均处于核心区位置,在山西省与太原市未来的规划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清徐县国土面积609平方公里,辖4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清源镇、东于镇、徐沟镇、孟封镇;马峪乡、柳杜乡、西谷乡、王答乡、集义乡和东湖街道办事处),有188个行政村和24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34万人。享有“文化名城、醋都葡乡”之美誉。

清徐是文化名城。是全国最早的建制县之一,是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故里,拥有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徐沟背铁棍艺术、清徐砖雕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4个、市级6个,以及240余处文物遗存,是晋商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清徐是中国醋都。建有中国首座醋文化博物馆,培育了“水塔”、“紫林”、“来福”、“东湖”等全国名优品牌,年产食醋25万吨以上。是全国四大名醋之首,是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

清徐是中国葡乡。汉朝时,清徐西边山一带成为全国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全县葡萄种植面积5万亩,位于北纬37度世界葡萄黄金生产线上,地理条件优越,盛产高品质葡萄,自唐以来,清徐葡萄一直是皇家贡品。是全国四大葡萄名产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清徐县县域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基本构筑起以煤化工、新材料、物流、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为支柱的经济主体框架。近十多年来,清徐作为全省城镇化建设试点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放,把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统筹全县发展的重要基点,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致力改善民生,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在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成就突出。2012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9.83%,比上年提高0.63%。特别是清徐县紧紧抓住转型综改试验区和扩权强县试点县的政策优势,依据县情,按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特色农业、推动城镇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路径和方向,坚持产业支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构建了以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指导、以新兴产业为补充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真正使全县的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成果显著。201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3.2亿元,同比增长2.7%。

一、农业方面

清徐是太原的农业大县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农业人口约25万,占太原市的1/4,耕地面积约43.66万亩,蔬菜播种面积约18万亩,是山西省确定的四个优势农产品蔬菜示范基地县之一,瘦肉猪、奶肉牛、商品蛋生产基地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被国家确定为食品工业生产试点县。

近年来,打破包产到户的制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推进农产品加工“513”工程(农业产业化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30个、全省资源型企业转产和招商引资企业20个,作为省级梯队重点培育的50个企业;100个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好、带动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市级梯队进行培育和指导;300个成长性好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县级梯队进行培育和指导)。筹建了国家食醋检测中心,健全了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了与中国农科院、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进实用技术,鼓励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668个)、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土地流转,围绕农民收入翻番,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52元,同比增长12.2%。

二、工业方面

坚持“工业立县”,壮大县域经济。一是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省市要求,借鉴暖气片、洗煤行业升级改造的经验,瞄准国际前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推动焦化、金属镁、铸造等主导产业改造升级。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依托焦化、钢铁等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发展中下游精深加工,促进废弃物再利用和资源化,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各类企业主体加入到产业链条中来,实现上下游互动和资源高效利用,形成主导产业配套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三是狠抓节能减排。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重工业行业污染治理。按照国家公布的淘汰落后产业目录,坚定有序地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过剩产能的增长。四是扶持发展新兴产业。以延长链条、绿色环保、节能降耗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精密铸造、新型材料、风力发电、汽车配件、磁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行湿法炭黑、铝镁合金制品等新型工艺。加快建设企业研发中心,推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装备、销售和管理等环节的应用。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3亿元,同比增长4.8%。

三、现代服务业方面

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转型,增强发展新实力。

1、在传统优势产业方面,擦亮闪光点,力争做大做强,成为全国的“醋老大”,推进葡萄酒和饮料产业发展。依托徐沟灌肠、孟封饼等品牌优势,抓住六味斋、宁化府等老牌食品加工企业进入清徐的有力契机,立足有山、有水、有平原、有特产的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加快食品加工园建设步伐,提高了对省城菜、果、肉、奶、蛋的供给比例。

2、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业。积极引导传统运输向第三方物流转型;鼓励工业企业主辅分离,支持有条件的大型工业企业组建物流联合体。随着太中银铁路清徐战略装车点、大运高速清徐南出口、太小路等工程相继建成,积极搭建信息调度平台,构建了以太中银战略装车点为龙头的公铁联运物流格局。加快发展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美特好、六味斋等物流仓储基地相继建成;江凯仓储物流、元跃物流等重点物流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建设标准化绿色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发展特色农产品网上直销,形成连接城乡、辐射全省、融入全国的农产品市场集群。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农村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引进,推动电子商务生态产业链和配套体系建设,逐步确立太原都市核心圈物流中心的地位。

3、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产业。以打造省城旅游集散点为目标,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促进文化、生态休闲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拉大休闲旅游框架。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西边山生态旅游区规划》。依托“醋文化节”、“葡萄采摘月”、“架火节”等品牌优势,积极开发葡果采摘、农业观光、山区生态体验等旅游项目,打响全国休闲观光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走出了一条集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为一体的都市休闲农业路子。目前,全县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发展到45个;围绕老醋坊、醋博园建设,在食品科技工业园核心区,发展体验醋文化、“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以打造全省垂钓中心为目标,在汾河沿线发展以莲鱼混养、湿地公园、垂钓娱乐等为主的休闲旅游。开通了西边山、汾河沿线、208国道沿线精品旅游线路,全面搞活了旅游市场。2013年,启动的“田园清徐,休闲旅游”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收入1.1亿元。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1.1亿元,同比增长1.4%。

清徐县的典型示范作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太原十个县区的全面展开,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极大地带动了山西省与太原市新型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清徐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坚持稳中求进中,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奋力拼搏,正在以建设开放包容、城乡一体、产业低碳、田园秀美的全省综合实力一流强县为目标,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全力推进转型跨越发展,为建设一个美丽的清徐、和谐的清徐、小康的清徐、平安的清徐、法治的清徐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清徐县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种植绿芦笋,把好品种育苗关——访山西农科110专家、太原市清徐县芦笋协会会长丁茂发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