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内部脉搏波传导速度之间差异的初步认识

2014-08-15覃光辉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客观存在桡动脉脉搏

覃光辉

脉搏波传导速度是指脉搏波由动脉的一特定位置沿管壁传播至另一特定的位置的速率。目前临床上广泛关注的是群体间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平均值与健康的关系,而忽视了个体内部脉搏波传导速度之间的差异与健康的关系。本文试图从脉搏波传导速度之间的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以及这种差异可能具有的临床意义两方面来进行初步的探讨。

1.目前的研究集中在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平均值

目前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仪是连续测量某个节段动脉的多个脉搏波传导速度,然后取平均值,根据这个平均值的大小进行健康评估。因此到目前为止,检索国内外的文献数据库,学术界对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研究仅在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平均值,仅在于研究群体间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快慢。

2.个体内部脉搏波传导速度之间的差异的客观存在性

研究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快慢,选用平均值,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减少仪器误差,二是同一节段动脉连续多个脉搏波传导速度之间有差异,快慢不一。这是脉搏波传导速度之间存在差异的客观证据之一。另外,基于对一种中医涩脉的理解,桡动脉的脉搏传导速度之间存在差异。这种涩脉的客观诊断标准是:前后两次脉动应指的脉的部位有差异的脉是涩脉,差异程度越大,代表涩的程度越高[1]。对于心律律齐的涩脉人员,在传导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前后两次脉动应指的位置不一致的原因在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不一致。在临床上,寸口部位出现这种涩脉的人群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桡动脉的脉搏传导速度之间存在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3.个体内部脉搏波传导速度之间差异的可能临床意义

脉搏波传导速度不一致导致涩脉了的出现,因此基于涩脉的临床意义,可以推测出个体内部脉搏波传导速度之间的差异所具有的临床意义。中医理论认为,涩脉是一种病理脉,涩脉的临床主证,可分为两部分,涩而有力之脉提示实证,主气滞血瘀证;涩而无力脉提示虚证,主气血亏虚、精血亏虚证。基于脉搏波传导速度之间的差异与涩脉的相关性,中西医结合研究具有更多的应用和启示。

1 覃光辉.从“往来”二字把握涩脉[J].浙江中医杂志,2013,03:230.

猜你喜欢

客观存在桡动脉脉搏
界限
用心感受狗狗的脉搏
《今日评说》评今日浙江 说时代脉搏
音乐作品中的客观存在与主观表现
光电式脉搏波检测系统的研究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
经桡动脉实施冠心病介入诊疗发生经桡动脉痉挛的临床分析
虚拟财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