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颈椎牵引结合静脉滴注倍他司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8-15秦铁军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司汀椎动脉艾灸

秦铁军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头疼、眩晕、恶心、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偶有体位性猝倒,属中医学“项强”、“血痹”、“眩晕”等范畴,常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群,占颈椎病发病率的20%~30%,该病呈现出发病率逐年增高。患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颈椎病作为多发病,常见病亦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我科自2011年2月~2012年5月共收治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艾灸、颈椎牵引、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等综合治疗,疗效满意,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或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者42岁,最大者76岁。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实验阳性;③X线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神经功能失调症状。

1.3 排除标准 ①颈椎病的其他分型(神经根型、交感型、混合型等):②耳源型、脑源性、眼源性、外伤及神经功能性及颅内肿瘤等所引起的眩晕疾病:③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症;④合并有心、肝、肾、原发性疾病及心脑血管意外患者;⑤未按规定治疗,自动退出,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评定者,因威化程度等原因不能为完成量表者。

1.4 疗效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1.4.1 疗效评价: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按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症状、体征和生活工作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分(各项评分想加为总评分),并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100%。根据疗效指数判定疗效,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为60%~89%;有效:疗效指数为20%~59%;无效:疗效指数<20%。痊愈加显效例输的百分比计为有效率[2]。

1.4.2 经颅多普勒检查:所有患者治疗前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TCD提示:双侧大脑中动脉、右侧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26例。TCD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稍减慢42例。

2.方法

2.1 艾灸 利用艾灸温和温热效应,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以颈椎为主。采用温和灸,每日1次,每次30分钟左右,以局部感灼热,能耐受且不烫伤皮肤为度。急性期患者灸后注意休息,缓解期患者避免颈部剧烈活动,慎起居,避风寒,保持良好心境。

2.2 颈椎牵引 利用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减轻椎动脉的压迫,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左右,力度7kg左右。

2.3 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 本品为H1受体激动剂。对脑血管、心血管,特别是对椎底动脉系统有明显的扩张作用,显著增加心、脑及周围循环血流量,改善血循环,并降低全身血压。此外能增加耳蜗和前庭血流量,从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和耳闭感,还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外液的吸收,消除淋巴内水肿;能对抗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并降低动脉压,并有抑制血液凝固及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作用,能延长大白鼠体外血栓形成时间,还有轻微的利尿作用。每日1次,每次20ml,7天为1个疗程。

3.结果

所有患者经艾灸颈椎牵引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比较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根据中医颈椎病诊断疗效标准68例患者中,治愈64例,占94.11%,有效3例,占4.41%,未愈1例,占1.47%。

4.讨论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拖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椎动脉为锁骨下动脉的第一分支,在胸膜顶前斜角肌肉间隙内上方发出,走形较长,于颈前方上行,向上一次穿过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向内弯曲进入枕骨大孔,在脑侨基底部左、右椎动脉合并成一方面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和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的痉挛、粘连和挛缩以致局部力学失衡引起颈椎小关节的微小移位而对椎动脉的挤压刺激,造成椎动脉痉挛[3]。

我科经过艾灸、颈椎牵引和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综合治疗,达到了理想效果。温和灸法可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艾叶的药性,通过局部单位和经络的传导直达病所。温经通络,消瘀散结,祛除风寒除湿,达到治疗作用[4]。现代医学认为艾灸可使微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痉挛缓解,有效地改变血液高浓、黏、凝、聚状态,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5]。同时可提高人体抗病力,促进机体的康复功能。应用颈椎牵引,使颈椎间隙增大,减轻椎动脉压迫,是椎动脉血流速度通畅,保持头颅正常血流供应,减轻头颅缺血缺氧。静脉滴注倍他司汀,特别是对椎底动脉系统有明显的扩张作用,显著增加心、脑及周围循环血流量,改善血循环,并降低全身血压。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人口速度加快,中老年人群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令人担忧,老龄人群的心里生理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心脑血管硬化,骨质退行性改变等,使身体产生病理性改变,出现了不同症状。椎动脉性颈椎病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我们医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合理诊断治疗。同时给于老年人心理疏导和安慰,康复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3):153-154.

3 贺铁豪,黄李平,韦智晓,等.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2):212-213.

4 李娟.艾灸加电针治疗颈椎病58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7(111):52-53.

5 唐强.临床康复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00.

猜你喜欢

司汀椎动脉艾灸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夏天怎么做艾灸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探讨老年眩晕症联合应用倍他司汀与异丙嗪治疗的有效性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中主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