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研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14-08-15姚广涛资新运张卫锋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学术

姚广涛,资新运,张卫锋

(军事交通学院 军用车辆系,天津300161)

21 世纪以来,随着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科研团队正在高等院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科技人力资源组织模式。作为科研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从事的科研创新活动也由传统的单打独斗方式向协同作战方式转变[1]。军队院校承担着为军队培养、输送高质量军事人才的重任,如何适应科研创新模式的转变,更加充分地利用团队的培养资源,探索基于科研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履行军队院校新时期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1 导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思路

导师是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学术工作的最直接参与者,其作用不言而喻。相对于单独的责任导师,研究生导师团队由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导师和导师组成员组成,具有更强的指导能力、更灵活的指导方式和更广泛的指导内容。

1.1 导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导师团队是新形势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其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学术风格和思维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科研的纵横发展,导师团队建设可在全面提升导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3]。

(1)导师团队建设是提升导师团队成员学术水平的有效途径。导师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学术背景、不同专业方向,在科研学术工作中承担着不同的分工,在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过程中会产生协同效应。在切磋、交流和争论中,导师不仅能够扩大知识面、弥补知识缺陷、激发思想火花、产生新的灵感、拓宽研究思路,同时,切磋、交流和争论本身也对导师具有激励作用,促使其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2)导师团队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导师团队能够发挥群体智慧,克服导师负责制下由于学术传承关系单一而造成的研究生学术视野过窄的缺点。由于导师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因而通过导师团队的培养,能使研究生吸收每位导师的精华,从而摆脱导师负责制下的思维定式,激发研究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开拓研究思路,更好地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趋势,促进学术创新。

1.2 导师团队建设思路

导师团队并非将不同领域和层次的人员简单地拼凑到一起,而是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模式,才能确保导师团队高效运行。

(1)导师团队需要灵活的组织形式。导师团队的特点可以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概而言之,但由于团队的人员数量是有限制的,因此,高效的组织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专业分组与学科分工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导师团队。专业分组是面向研究对象的分组,这样便于集中力量开展研究,保证技术的研发能更好地满足需求。同时,按专业分组后,导师团队能够快速响应合作伙伴的要求,形成密切的伙伴关系。学科分工是面向功能的分工,根据研究领域和所在学科的不同,设立不同的学科岗位。学科分工能够使团队每个成员专攻特定的领域,使每个学科都有“专家”,并通过不同学科“专家”间的交流,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这种专业分组与学科分工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把导师团队成员编成了一张韧性非常好的网,既加强了导师团队在原研究领域的指导能力,又促进了团队的指导范围不断向新领域拓展。

(2)导师团队需要浓厚的学术氛围。导师团队的学术氛围决定了研究生学习成长的土壤,因此,要不断加强学术氛围建设,培育有利于创新能力形成和成长的土壤。一要注重纵向发展,加强研究深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随着人员组织模式的形成,导师团队成员拥有更为专业化的分工,可以关注特定领域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前沿,引领所在专业的研究原创性,并通过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形式形成研究成果。二要注重横向发展,拓展研究广度,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既可以通过加强团队内部不同专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内部资源;也可以通过深化合作或密切协调外部友邻,达到提高集成创新能力的目的。通过纵向的深入和横向的拓展,能够有效增强导师团队的学术氛围,为培育创新能力提供丰沃土壤。

2 团队学习的意义与模式

团队学习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Reg Revans 于20 世纪60 年代提出。20 世纪80年代末,美国组织学专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推广应用到企业、学校等各类组织。团队学习是指团队成员经过不断对话与讨论,共同学习,产生集体智慧并培养集体共识,使组织发挥最大效能。

2.1 团队学习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研究生与发达国家培养的研究生比较,最大的差距就体现在创新能力方面。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之所以不足,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研究生在课堂教学和自学中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团队合作训练较少、学习效率较低、知识视野较窄、研究深度较浅。导师团队能够将研究生组编成学习团队,通过协同、沟通、互助,共同开展团队学习。

(1)团队学习能够促进研究生提高学习效率。文献阅读是研究生开展学习的重要方法,然而对于低年级的研究生来讲,阅读文献往往缺乏目标、缺少方法,但在团队形式下,大家则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技巧,减少每个人独自摸索带来的时间浪费。此外,如今科学发展带来的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如果由每个成员对某一方面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并向团队的每个成员进行演示介绍,就能使其他成员迅速掌握该知识,使大家对该领域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台阶,而这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2)团队学习能够促进研究生拓展知识视野。研究生要开展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往往需要先对该领域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了解,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确定研究方向和方法。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层次,因此在团队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向别人学习,从而开阔视野,使整个团队具有获取知识上的广度优势,为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创造有利条件,而这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3)团队学习能够促进研究生增加研究深度。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受到其自身思考方式、知识结构的影响,难免出现逻辑上的漏洞、盲点。学习团队的成员则可依据各自的知识背景,从不同角度审视同一问题,并通过互相交流、借鉴和激发,使得原来研究中的不确定因素明确化,使片面的观点得以修正、完善,而这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4]。

2.2 团队学习的模式

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等3 个构成要素。因此,团队学习模式的建立一般要基于这些要素。

(1)着眼培养目标,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针对当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方面的局限,应当拓宽研究生团队学习的内容。除学位论文、课题研究、研究方法、读书报告等学术方面的内容外,还可以增加包括社会热点探析、参观见学、到合作单位现场考察等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引导研究生突破专业背景局限、放宽视野、关注社会实践、思考社会热点问题。此外,研究生学习团队可以每周组织开展学习例会并轮流主持,以培养组织与表达能力。在团队中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能够提高研究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严格遵循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

(2)着眼培养过程,拓展研究生学习途径。团队学习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过程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课堂分组讨论、课堂报告等,都是团队学习的有效形式;在课后学习中,可将研究生编组成学习小组,通过提交研究报告的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学习和深度学习;在社会实践方面,可将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组建成相应团队,参加“挑战杯”等创新性竞赛,在比赛中培养研究生独立完成科研工作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团队成员相互学习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主讲陈述,二是开放式讨论。两种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前者适合做开题报告、讲解文献综述等,后者适合团队成员之间交流学习心得、探讨疑难问题等。为使研究生的团队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科研团队一方面要为研究生团队学习提供相应的配套条件,如为小组讨论提供场所,配备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另一方面要创建虚拟网络交流平台,使学习小组内部及各小组之间分享学习成果、探讨问题,导师团队则通过该网络交流平台对研究生学习进行检查和指导。

(3)着眼培养评价,激发研究生学习动力。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并将其纳入研究生日常管理体系。导师团队要指导研究生小组每月制定学习计划,每周由各研究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团队学习活动。每次团队学习活动实施前,应将学习内容公布于网上,使小组成员提前准备,以便在集体交流时深入讨论。不仅如此,导师团队还应对研究生团队学习进行考勤,由研究小组成员轮流记录、总结并整理上网学习、讨论内容。同时,建立团队知识库,收集团队学习的成果,如精彩故事、案例分析、热点分析等。各小组之间每月彼此汇报、交流学习成果。另外,对研究生参加学习小组活动的次数、学习计划、学习总结、学习成果等进行统计,并将个人表现及团队学习成效作为研究生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定期公布考核结果。

3 团队文化建设的意义与育人文化培育

文化是一个团队发展的基石,也是一个团队能否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一个团队建设的核心。北京大学前教授王力曾说过:“学问乃天下之公器,是要靠大家去做的,有的甚至要几代人才能完成。”一个优秀团队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靠一种团队文化去支撑。

3.1 团队文化建设的意义

团队文化能够为其成员提供一种认同感,有助于明确和强化行为标准,并在团队内建立和谐的运行秩序[5]。

(1)团队文化具有无声的号召力。号召力是科研团队吸引研究生的主要因素,其来自于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权威性、学术研究的前沿性和学术创新的可能性等。具有号召力的团队文化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学术成就、可观的学术发展前景等。

(2)团队文化具有无形的凝聚力。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往往来自于团队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是维持团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团队的发展潜能。其主要包括团队理念、行为规范、管理机制、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等。

(3)团队文化具有无尽的发展力。这是科研团队与团队成员得以发展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团队的合作文化、学习文化、竞争文化和创新文化等,包括对研究生学习潜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启发、激发和开发等。

3.2 团队育人文化培育

育人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淀。科研团队要在大量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有利于研究生全面成长和综合发展的育人文化。

(1)在推动科研任务进程中形成科研探讨文化。科研工作是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科研团队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开展广泛的研讨活动。科研团队应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参加的科研例会,主要内容是交流学习和科研心得、研究课题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难题、分享最新获得的相关信息、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探讨努力的方向等。通过例会,不仅使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既了解新的知识和信息,又共同承担团队发展的每一点艰难、共同分享团队进步的每一丝快乐,而且培养和增强研究生主动为团队思考的主人翁意识。

(2)在学术问题研究中形成学术交流文化。在科研团队中,按专业方向不同,导师和教员被分为多个专业组,研究生则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研究方向,加入自己喜欢的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定期组织召开学术例会,由导师和教员讲述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生汇报前一段时期的工作总结,师生共同探讨科研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通过这种小范围的会议,可以给研究生提供更多发表自己见解和提出大胆设想、积极思考的机会,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此外,科研团队还可定期举行不限领域、不限专业的文献阅读活动,由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某一领域的某一热点话题进行汇报,列席的成员则根据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通过组织上述活动,促进研究生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沟通娱乐文化。研究生的科研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固然重要,然而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是科研团队必须高度注重的。科研团队可以每周组织研究生开展游泳、羽毛球、足球等文体活动,在一起娱乐、健身的同时,培养研究生间的感情,从而既在无形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又确保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

4 结 语

随着学科交叉和信息融合的不断深入,科研团队在成为院校开展科研学术工作有效组织形式的同时,也成了研究生培养的有效途径。基于科研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打破了原有培养模式的单一性,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很强的灵活性。通过组建导师团队、创新学习方式、培育团队文化,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培养新型高层次军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张寿庭,刘韩星,张礼卿.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 (6):53-57.

[2] 蒋乾麟. 略论军校研究生导师的使命与责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8):1-5.

[3] 张意忠.论导师团队建设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1):130-134.

[4] 陈国权.团队学习和学习型团队:概念、能力模型、测量及对团队绩效的影响[J].管理学报,2007(5):602-609.

[5] 沈建新.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8-81.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学术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V eraW an g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