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地区桥梁保障能力建设研究

2014-08-15李海超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西藏地区器材高原

郭 威,李海超,罗 翔,李 亨,奚 程

(1.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天津300161;2.军事交通学院 国防交通系,天津300161;3.驻西安铁路局军事代表办事处 安康军代处,陕西 安康725000;4.驻兰州铁路局军事代表办事处 武威军代处,甘肃 武威733009)

西藏地区受常年冻土等特殊自然条件影响,桥梁修建与维修养护难度很大。而桥梁是交通线的“咽喉”,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保障能力建设既关系到内地与西藏的连接,也关系到国家安全与民族利益。西藏地区基础设施数量少,防、抗灾能力弱,给交通保障带来极大的困难。加之幅员辽阔,公路网密度相对较低,一旦中断,后果极为严重。当前,科技迅猛发展,在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武器的精确性、破坏力空前提高,侦察技术手段日新月异,迫使我们必须尽快提高桥梁保障能力建设水平。同时,桥梁检测评估与抢修抢建技术的发展,也促使桥梁保障向更加快速、可靠、便捷的方向发展。系统梳理目前的技术发展,探讨加强西藏地区桥梁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西藏地区的桥梁保障难点

1.1 西藏地区桥梁面临高科技兵器打击威胁

战时破坏桥梁的手段多种多样。考虑我军制空能力,对于西藏地区的桥梁破坏,主要是非接触式破坏,威胁主要来自于敌军发射的导弹和空中投放炸弹等,通过导弹与炸弹的侵彻或爆破能力摧毁桥梁。现代战争中,飞机携带的炸弹大多已经具备了精确制导能力,导弹或炸弹的精度与能量均得到大幅提高,因此,摧毁一座桥梁一般只需要一二枚精确制导炸弹或导弹就可以达到目的。我国西藏地区桥梁的自身防护能力总体较弱,因而如果没有有效的干扰防护等措施,桥梁基本处于“打必中”“中必毁”的状态,生存能力低下。

同时,现代战争中,各种侦察技术手段突飞猛进,大型工程设施的伪装愈加困难。桥梁目标特征明显,在侦察卫星、无人机等先进侦察技术装备面前,传统的防护伪装手段难以奏效,需要重新系统审视敌对势力的侦察手段,论证防护伪装的可能性与手段。

1.2 西藏地区桥梁保障受到恶劣自然条件影响

(1)高原冻土引发桥梁病害。分布在西藏地区的多年冻土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冻土地表活动层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融化和冻结,地表以下为常年处于冻结状态的冻土层。这样的地质条件下修筑公路或铁路,使原有的地表热平衡条件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之而来的是冻胀、融沉、裂缝等桥梁构筑物常见病害。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和混凝土浇筑引起的热量大量传入地基,引起地基冻土融化下沉,造成墩台基础产生沉降,桥梁上部结构发生变形;在运营阶段,由于车辆荷载的频繁作用,改变了桥梁区域地表的热平衡条件,使得地基的多年冻土产生冻胀、消融等现象,甚至导致桥梁结构开裂。冻土地区道路超负荷使用,造成桥梁损坏,直接影响到桥梁的通行荷载、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4]。

(2)灾害频发增加桥梁保障任务。最典型灾害的有水毁、滑坡。成因环境极为复杂,一种灾害的发生常伴随着另一种或几种灾害,形成灾害链从而加剧对交通线路的危害,加大保障难度。一旦战时发生自然灾害,敌方趁势破坏一时难以保障的重点桥梁,将导致保障任务愈加复杂和艰巨,且抢修人员易遭受滑坡、泥石流、崩塌、水毁等次生灾害的威胁。

(3)特殊气候条件削弱桥梁保障能力。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阳光辐射强烈、尘埃和水汽少是西藏大部分地区的突出特征。这样的气候条件,首先导致施工条件差,养护不到位,易发生早期混凝土收缩裂缝。其次直接影响到桥梁保障的工作环境以及实施条件,继而制约保障效率,人员在实施保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内地未曾见到的新问题,如高原反应等,器材、设备在高寒环境下的性能也难以保证。

(4)山地地理特征增加桥梁保障难度。西藏地区有海拔8 000 m 以上高峰11 座、7 000 m 以上高峰50 座[6]。高原山地公路多沿河傍山,深沟峡谷众多。由于特殊地形环境,山区桥梁毁坏后,可以迂回的线路较少,即使可以迂回,迂回的线路与时间均比较长。山区桥梁多见大跨、高墩结构,桥下不是陡峭峡谷就是湍急的水流,抢通任务艰巨,道路抢通作业面窄,大型机械往往用不上,多余的人和设备也用不上,增加了工程抢修的难度。

目前,仍缺乏一套结合西藏地区桥梁保障特点、适用于高寒地区公路桥梁病害检测和承载力评估及应急保通技术。因而,自然条件恶劣是西藏地区桥梁保障能力建设的难点所在。

2 加强西藏地区桥梁保障能力建设应重点采取的对策

2.1 加强科研,改进现有桥梁保障方法

(1)加强桥梁快速检测评估技术研究。以“适应高原”为基础,着重研究高原冻土的客观规律,并研究冻土影响下的桥梁的施工、维修、养护技术。同时,按照缓急制定评估方案,评估结果既要能够综合反映桥梁状况,又要突出诸如承载能力、通过性等制约应急输送的关键指标,适当忽略耐久性等与应急输送无关的非关键指标,强调检测评估的简易性、可靠性,使其能在没有专家、经验缺乏的条件下实现对桥梁通过能力的快速评估。

(2)加强桥梁应急保通技术研究。现有的桥梁保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技术发展,而西藏地区桥梁保障能力建设“等不起”,应在现有桥梁保障方法上进行优化和改进。针对西藏地区桥梁保障器材缺乏的现状,论证临时设计、加工器材和就便器材的使用方法,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探索西藏地区桥梁保障方法的新思路。

2.2 深入贯彻国防要求,提高桥梁保障能力

贯彻国防要求,提高西藏地区桥梁保障能力,从桥梁建设阶段就要开始关注。提出有助于提高西藏地区桥梁保障能力的国防要求,并在桥梁建设、维修、养护中进行贯彻,是部队和交通战备部门提高桥梁保障能力的重要方面,需要进行大量细致的研究。桥梁建设要深入贯彻国防要求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

(1)通过能力要求。西藏地区桥梁能否满足军事装备的通过能力要求,主要考虑桥梁的建设情况与军事车辆装备的质量、尺寸是否兼容,归纳起来,主要是桥梁的通载要求、桥梁尺寸要求2 个方面。在西藏地区高寒等因素的影响下,桥梁的军事装备通过性的判别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2)防护伪装要求。在桥梁平时的选址、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战时防护伪装的需要,使桥梁既满足平时基本功能和正常使用的需要,又满足战时利于保密、便于防护和伪装的要求。桥梁的防护伪装应主要针对敌精确制导武器进行考虑,兼顾常规武器的袭击。桥梁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在防护伪装方面主要体现在提高工程防护能力、与其他重点目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实现桥梁伪装等方面。西藏地区桥梁的防护伪装设计应充分利用山地环境,在选址和设计上尽可能依靠山体掩护和伪装。

(3)抢修抢建要求。抢修抢建方面主要立足于敌对桥梁实施打击破坏后,在平时建设过程中采取何种措施以利于实现对原桥的快速抢修、对临时桥梁的抢建以及对轮渡码头的重新启用。西藏地区桥梁的平时建设,在利于抢修抢建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桥梁结构、桥梁跨径、轮渡设施设备、预设地域等方面的要求。

2.3 储备适应高原桥梁保障的保障物资

要充分考虑西藏地区高原高寒条件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除了解决桥梁保障器材的管理机制、经费来源、器材数量、级别、地点等普遍问题,还要充分考虑高原特点,解决高原特殊问题。要优化西藏地区桥梁保障物资储备布局和规模结构。储备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物资保障的时效性。要紧贴桥梁保障需求,统筹规划,形成点面结合、主次分明的储备网络。要根据西藏地区桥梁保障的战略方针和预定保障对象、作战任务,以及作战区域内的物资资源、生产能力、地理气候和交通运输等情况,通盘考虑、合理布局,强调主要作战方向、灾害高发区的储备实力。

(1)完善优化桥梁保障物资储备种类。桥梁保障器材中,要加入适应高原环境的器材、设备,同时还应储备供氧设备以及高原病治疗药品、设备等。

(2)建立平战结合的桥梁保障物资储备布局。充分发挥军地合力,建立应急保障器材与应战保障器材相结合的储备布局。

(3)采取固定与动态相结合的桥梁保障物资储备形式。针对西藏地区迂回道路极少、保障方式单一的实际,在桥址附近预置固定保障器材;针对西藏地区保障物资匮乏的特点,建立动态桥梁保障器材储备,同时加快保障物资的更新换代。

(4)构建西藏地区桥梁保障物资储备组织管理体系。好的组织指挥体系是人力、物力的倍增器。要建设信息化保障物资管理系统,整体推进桥梁保障物资的精确化管理。

2.4 建设适应高寒高原的保障队伍

保障队伍建设是桥梁保障能力建设的关键。应针对西藏地区特点,探索高寒高原桥梁保障工作的技术、手段,提高交通保障队伍保障能力。

(1)强化保障队伍国防意识。要增强保障队伍的履职尽责意识,提高训练演练积极性,提升保障能力。

(2)完善和健全保障法规体系。应依据《国防动员法》和国防交通法律法规,紧扣高寒地区艰苦工作环境,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动员征用补偿规定等权威性、约束性法规。对承担保障义务的企事业单位和用于高寒地区桥梁保障的工具,在减免相应税费的基础上给予额外补助,以保护企业、个人的利益和积极性。完善地方制度,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桥梁保障队伍专项建设实施细则,进一步突出桥梁保障的重要地位,并重点扶持、重点建设。

(3)开展高原桥梁保障训练。交通专业保障队伍训(演)练是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西藏地区高、寒特点,根据桥梁保障需求,在平时的桥梁维护、检测和处置应急情况时,“以干代练”,以战时保障方案为背景,充分考虑专业保障队伍国防动员准备的特殊作用,检验快速反应能力,锻炼保障队伍。同时加强高原桥梁保障专项教育训练,使人员更好地适应高寒环境。

3 结 语

桥梁保障能力建设在藏区交通保障中地位突出。本文剖析了西藏地区桥梁保障能力建设的弱项短板,梳理了保障能力建设重点难点,提出应当以加强科研为先导,以桥梁建设贯彻国防要求为支撑,以储备高原桥梁保障物资为基础,以建设高原桥梁专业保障队伍为主力的一系列对策建议,为做好西藏地区桥梁保障能力建设提供参考。同时,西藏地区桥梁保障能力建设相关技术层面、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还需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1] 张劲松,马祥云.加强西藏国边防公路建设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国防交通,2010(2):40.

[2] 暮春子,万伟.印度军事发展动向述评[J]. 外国军事学术,2010(1):47-51.

[3] 陈发智,沈昌礼. 交通保障学[M]. 天津:军事交通学院,2008:317-327.

[4] 严莉华.高寒冻土地区桥梁病害机理及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1-2.

[5] 蓝勇.高寒地区桥梁承载力快速评估技术[D]. 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0:1-3.

[6] 连水星.西藏高原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J]. 福建地质,2008(4):420-421.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器材高原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浅谈西藏地区阅读推广工作——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阿佳讲故事”为例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西藏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