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法在大专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①

2014-08-15许朝洲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0期
关键词:分组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许朝洲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湖北武汉 430074)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尤其是渗透了素质教育,这种教学观念也给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个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由于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就导致每个学生所喜欢的体育项目与对体育的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很难实施针对性的教育,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但是随着分层教学法的提出,便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与心理机能,采取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方式,给学生制定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体育项目,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了解学生体育水平,划分班级学生层次

在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这样才能够使体育教师对班级所有学生具体的兴趣爱好、体育能力以及个性差异等都有一些实际的了解。进行学生摸底调查的方法就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查问卷、信息反馈、访谈等多种方法,真正的弄清楚学生对于体育不同的个性差异。在摸底调查之后,应该把每个学生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应该把这些资料进行归档保存。教师可以按照分析的结果给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与小组,可以分为上组、中组、提高组等学习小组,这样就能够让教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进步与退步都能够心中有数。但是由于现代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所以教师在分层教学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主导作用,在充分的把握了学生的体育基础、体育能力、体育需求、心理特征等方面之后,才能够开展分层教学。而教师的教学安排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区别,并且能够做到及时且灵活的调控,这样才能够使所有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能够得到提高,并体会到进步的快乐[1]。

2 制定有效教学方法,划分教学目标层次

体育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一定要先设定好教学目标,坚决杜绝“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针对体育基础和体育综合能力偏低的学生,体育教师需要采用先慢后快与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给他们制定合适的体育学习内容,设定一个学生能够达到的总目标,并且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具有连贯性,又要具有梯度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他们原有的体育水平与体育基础的情况之下,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逐步的实现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层次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更加符合学生体育的水平差异,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上都能够达到要求,既起到锻炼的效果,又不会让学生感到过于吃力。现代的体育健康课程应该按照课程实施标准与素质教育的理念,划分好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育能力和体育层次,为学生制定出适合其本人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例如,对于一些经常锻炼的学生来说,其综合体育能力就比较高,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就可以适当的给这些学生加大难度;而对于缺乏体育锻炼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适时的降低体育训练强度,否则会让学生感到筋疲力尽,适得其反。

3 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划分学生兴趣层次

大专院校作为一个场地较为宽阔的教育场所,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的操场、广场、课余活动等,为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练习与体育锻炼,通过这种形式多样的体育练习,能够非常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在进行体育锻炼之前,教师应该先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在体育运动中让高年级的学生当裁判,教会低年级学生裁判的方法与规则。

对于有田径、篮球、足球或者其他兴趣爱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上课时让学生进行自由的选择,但是需要在运动与娱乐之后记录本堂课中自己出现的问题、发现的问题、自己在运动中不了解的问题、解决措施等都进行认真的总结。

同时,仅仅靠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的达到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还需要学生在课外加强体育锻炼。首先,应该让大专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体育运动观念,尽可能的能够多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其次,体育教师也要进行细致的引导,多帮助学生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运动的良好习惯[2-3]。

4 及时调整学习目标,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在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体育练习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让学生在课内与课外都开展一些体育练习。在进行体育练习之前,体育教师应该摸清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为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目标,同时需要把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分成为不同的练习小组,根据学生实际的练习情况做出精心的指导,并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而假如学生在实际的联系过程中,不能够达到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教师就需要做出适当的反思,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在教学目标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够仅仅因为教学内容的枯燥,而机械的教学而造成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渐渐丧失,所以教师应该适当的做一些有趣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评价的过程当中,除了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做出评价之外,也需要根据学生的练习小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当学生在练习中遇到困难,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应该多加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这种分组练习与教师的鼓励、表扬,能够非常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5 遵循体育教学规律,适时调整分组层次

大专体育教师在使用分层教学法时,一方面需要严格的遵循教学规律,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使不同等级的学生都能够学会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努力做到优等生能全部消化体育知识,中等生基本掌握体育知识,差等生能够基本达到体育要求,不至于过于费力。鉴于每节课的上课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在一节课中不仅需要教授新内容还需要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除此之外,教师需要让学生的上肢、下肢、力量、耐力、速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锻炼,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一定要做好时间上的安排,适时的增加或者减少体育练习的次数,确定难度适合的体育训练,也需要适当的调整教学手段,适当的关注差等生,但不能够一味的照顾,而忽视了对其他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定位之后,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考核,对于学生的分组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分组更加符合教学的要求,也能够使该组的学生更加的团结,提升每个层次学生的兴趣,根据本层次的学生比较来给出运动成绩。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层次做出适时的调整,才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更加具有动力,转变学习的心态,提高对于体育练习的热情。

6 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之中应用分层教学,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身体素质较好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与体育技能,也能够有效的提高身体素质较差学生的体质,充分的转变学生的体育运动观念,通过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但是,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改变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分组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不断的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提高今后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1]魏霞.体育教学中关注差异,实施分层教学[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4):132.

[2]苏丽娟.分层教学在高职体育三自主选修课教学中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96-97.

[3]王义祥.实施分组分层教学,提高体育课合作学习的效率[J].考试周刊,2013(80):129.

猜你喜欢

分组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分组
呆呆和朵朵(13)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