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1N1流感与H7N9禽流感感染BALB/c小鼠发病特点初步研究

2014-08-14杨玉琴徐春华朱召芹陈丽香秦波音宋志刚管文彩蔡家麟周晓辉周文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载量流感病毒禽流感

杨玉琴,徐春华,朱召芹,田 棣, 陈丽香,杨 华, 秦波音,宋志刚,管文彩,刘 祎,蔡家麟,周晓辉,周文江,2

(1.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 201508; 2.复旦大学药学院, 上海 201203)

正粘病毒科禽流感血细胞凝集素神经氨酸酶流感人类禽流感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最近出现的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其跨宿主在人类进行传播,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1-2]。H7N9新型流感病毒是由三个已知禽流感病毒部分重组获得[3]。截至2013年5月31日,中国内地共报告131例确诊病例,其中康复78人,在院治疗14人,死亡39人[4]。虽目前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但目前仍无法排除其再次爆发的可能。最近研究结果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具备“有限的人际传播能力”,因此逐渐适应中的H7N9禽流感病毒极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大流行[5-6]。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发现,从患者分离的H7N9流感病毒可以成功感染小鼠甚至导致小鼠死亡,但由于H7N9流感病毒必须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进行,严重影响了对它的致病机制的揭示。同时,在对H7N9的了解相对较少的情况下,需要借助目前在致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较为深入的普通流感来对H7N9进行比较探讨。因此对于禽流感H7N9和普通流感发病特点的比较研究极为迫切,这将为禽流感H7N9的发病机制、药物和疫苗的研究提供线索。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毒

选择H1N1病毒株A/Puerto Rico/8/34(H1N1)(以下简称H1N1 PR8)和H7N9病毒株 A/Shanghai/4664T(H7N9)(以下简称H7N9)为研究对象,H7N9和 H1N1 PR8为本实验室保存。A/Shanghai/4664T为H7N9患者分离株。病毒经MDCK细胞和鸡胚培养滴定后,-80℃储存备用,实验均在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中进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证书编号为卫BSL3-007;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编号为NO.CNAS BL0016],实验方案经过本单位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查。

1.2 动物

实验动物均选用SPF级雌性BALB/c小鼠,6~8周龄 (体重18~20 g)。购于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SCXK(沪)2008-0016]。

1.3 感染方案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H1N1 PR8感染组、H7N9感染组和PBS对照组,每组10只,每笼5只,标记后分别称重。小鼠经七氟烷轻度麻醉后,滴鼻感染小鼠,每只小鼠感染病毒或PBS的量为50 μL,病毒剂量为5×103TCID50/只,置独立送风隔离笼具(IVC)中正常饲养,逐日观察小鼠发病情况,记录体重及大体变化。

1.4 动物取材

每日观察感染小鼠的活动状态及临床表现,称量体重,每组感染小鼠分别于感染后第3天和第7天脱臼处死,每组每个时间点处死3只,剩余小鼠继续观察体重及死亡情况。处死后小鼠取其肺脏,取左上肺叶于组织裂解液中用于提取组织RNA;左肺下叶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剩余肺叶于冻存管置-80%冰箱中备份保存。

1.5 肺组织总RNA提取及PCR检测

使用Total RNA抽提试剂盒 (QIAGEN,美国)抽提组织中的总RNA,抽提产物用微量分光光度计(Nanodrop 1 000, 美国)测定核酸浓度(OD260/OD280)后,加 RNAase-free DNAse I 37℃ 放置20 min,然后 65℃ 放置10 min。纯化后的样本用One-step RT-PCR kit(TaKaRa,大连宝生物)进行检测,扩增体系为25 μL:12.5 μL TaqMan PCR基础液,400 nmol/L引物和300 nmol/L TaqMan探针,2.5 μL RNA模板。将96孔板子放入荧光定量PCR仪(Eppendorf Master cycler eprealplex,德国)。扩增程序: 42℃ 10 min;95℃1 min;95℃ 15 s,60℃ 45 s,45个循环。

表1 H1N1 PR8 和H7N9引物序列

1.6 肺组织病理检测

取小鼠肺组织,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

1.7 统计学方法

小鼠的体重变化(weightinfected day-weight0 day/weight0 day×100%),肺指数(weight of lung ×100/bodyweight)。用统计学软件GraphPad Prism Software 5.0对组间差异应用t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小鼠感染后症状及大体观察

正常PBS组小鼠皮毛光泽,反应灵敏,饮食饮水正常,活动正常,体重增长。H1N1 PR8感染组和H7N9感染组小鼠于感染后第2天体重开始下降,感染后第3天开始出现竖毛、聚集成堆、反应迟钝、呼吸急促、食欲减退以及活动度下降严重。H1N1 PR8感染组小鼠在感染后第5天开始死亡,对照组小鼠未见异常。在感染后7 d内PBS组小鼠体重逐渐升高,H1N1 PR8组和H7N9组逐渐减低,H1N1 PR8组较H7N9组降低更为明显,H1N1 PR8感染组在第7天降到30%以上,H7N9感染组降到20%以上(图1);H1N1 PR8感染组和H7N9感染组小鼠在感染后第7天肺指数较第3天高,PBS对照组无显著变化。感染后3 d H1N1 PR8组小鼠肺指数与H7N9组和PBS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感染后7 d H1N1 PR8感染组和H7N9感染组小鼠肺指数较PBS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图2)。

2.2 感染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测定

感染后的各组小鼠,于感染第3天和第7天处死,取肺组织匀浆上清进行病毒载量分析。结果显示PBS组检测阴性,未检出病毒。H1N1 PR8感染组和H7N9感染组检测均为阳性,其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3天均为最高,第7天均降低,H1N1 PR8感染组降低显著(P<0.05),H7N9感染组降低不明显(P>0.05)。H1N1 PR8感染组和H7N9感染组小鼠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3天无显著差异,第7天H7N9感染组显著高于H1N1 PR8感染组 (P<0.05)。

注: *P<0.05,**P<0.01。

2.3 感染小鼠病理组织学观察

2.3.1 肉眼观察

正常对照组小鼠肺脏呈淡粉红色,质地柔软,肺叶表面光滑润泽,无充血区。H1N1 PR8感染组和H7N9感染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脏病理改变,充血现象明显,呈现暗褐色外观,肺重增加。感染后3 d H1N1 PR8感染组小鼠肺脏病变面积达10%,H7N9感染组小鼠未见显著病变,感染后7 d H1N1感染 PR8感染组小鼠病变面积达95%以上,H7N9感染组小鼠病变面积只有80%左右。

2.3.2 镜下观察

正常对照组病理学检查,肺间质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大小正常,无扩张及萎缩,肺泡间隔不增宽,各级支气管上皮完整无渗出物,毛细血管无充血、出血现象,仅在小支气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彩插10图4A,D)。H1N1 PR8感染组和H7N9感染组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病理改变,在感染后3 d H1N1 PR8感染组主要改变轻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和水肿(彩插10图4B);H7N9感染组主要是轻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彩插10图4C)。在感染后7 d H1N1 PR8感染组主要改变是肺组织肺泡间隔增宽,肺内小血管及肺泡间隔的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不同程度缩小,出现大面积肺水肿(彩插10图4E);H7N9感染组主要是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肺泡腔不同程度缩小,小部分区域出现实变(彩插10图4F)。

3 讨论

BALB/c小鼠是流感病毒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哺乳动物模型之一[7-8],采用H1N1 PR8感染BALB/c小鼠建立流感动物模型有很多报道[9-10],近期有H7N9成功感染BALB/c小鼠的报道[11]。本研究主要是研究在同一感染剂量下,H1N1 PR8和H7N9病毒感染后小鼠的发病特点是否存在差异。

研究结果发现H1N1 PR8和H7N9感染后小鼠在大体病变、病毒复制水平和病理病变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从大体观察表现来看,H1N1 PR8感染小鼠和H7N9感染小鼠在感染的7 d内体重均降低,但H1N1 PR8感染小鼠更明显;H1N1 PR8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在感染后第3天的肺指数就已经增高,H7N9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在感染后第7天才增高。且H1N1 PR8感染小鼠在感染后第5天出现死亡,而H7N9感染小鼠未出现。病理结果也显示在感染后第3天时H7N9感染小鼠病变较轻,总体来看H1N1 PR8感染小鼠比H7N9感染小鼠病变重。这可能最主要的原因为H1N1 PR8为国际标准的鼠适应株,小鼠对其反应比较敏感,在同等剂量下病变明显;H7N9病毒为临床分离株,对小鼠可以致病,但鼠适应性较差。

从病毒复制水平来看, H1N1 PR8感染小鼠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3天达最高后,第7天显著降低,而H7N9感染小鼠在感染后第3天达最高后,第7天没有显著降低。这可能是小鼠对H7N9病毒的清除能力较弱。病理结果提示H1N1 PR8感染小鼠和H7N9感染小鼠在感染的7 d病变均较为严重,但H7N9感染小鼠病变主要是炎症细胞浸润,而H1N1 PR8感染小鼠除炎症细胞浸润外,还有大面积的水肿。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毒株触发的小鼠免疫机制存在不同而造成的。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通过选用H1N1 PR8和H7N9感染BALB/c小鼠,发现小鼠在两种不同毒株感染下均可发病,但发病特点有所差异,由于H7N9未经过鼠适应性,因此对小鼠的致病性不是很高,但在小鼠体内的复制力很强,可以保持一段很长的时间,而H1N1 PR8则是致病性很强,但病毒迅速降低。这两种病毒不同的致病特点将为H7N9致病机制与防治的研究提供初步线索,但是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结果提示,由于H7N9病毒对鼠的适应性比H1N1 PR8差,后续用BALB/c小鼠进行药效和疫苗评价研究时需要考虑提高病毒滴度。

参考文献:

[1] Cowling BJ, Jin L, Lau EH,etal. Comparative epidemiology of human infections with avian influenza A H7N9 and H5N1 viruses in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laboratory-confirmed cases [J]. The Lancet,2013, 382(9887):129-137.

[2] Xiang N, Havers F, Chen T,etal. Use of National Pneumonia Surveillance to Describe Influenza A (H7N9) Virus Epidemiology, China, 2004-2013[J]. Emerg Infect Dis, 2013, 19(11). doi: 10.3201/eid1911.130865.CrossRef.

[3] Gao R, Cao B, Hu Y,etal. Human infection with a novel avian-origin influenza A (H7N9) virus[J]. N Engl J Med, 2013, 368(20): 1888-1897.

[4]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rgrgzbxqlg_5295/rgrqlgyp/201305/t20130503_80728.htm.

[5] Liu D, Shi W, Shi Y,etal. Origin and diversity of novel avian influenza A H7N9 viruses causing human infection: phylogenetic, structural, and coalescent analyses [J]. Lancet, 2013,381(9881):1926-1932.

[6] Ai J, Huang Y, Xu K,etal.Case-control study of risk factors for human infection with influenza A(H7N9) virus in Jiangsu Province[J]. Euro Surveill,2013,18(26): 20510 CrossRef.

[7] 刘颖,邓巍,徐艳峰, 等.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不同免疫缺陷小鼠的比较[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1,21(12):1-5.

[8] 彭春香. 小鼠模型在不同亚型流感病毒致病性及跨种传播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12):154-158.

[9] 张炬榕,王涛,申元英,等.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BALB/c鼠动物模型的建立[J]. 大理学院学报, 2007,6(10):25-27.

[10] 鲍琳琳, 孙惠惠, 占玲俊, 等. 甲型H1 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发病机制[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1,21(2):20-22.

[11] Zhaoqin Zhu, Yuqin Yang, Yanling Feng,etal. Infection of inbred BALB/c and C57BL/6 and outbred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mice with the emerging H7N9 avian influenza virus [J]. 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2013,2:1-7.

猜你喜欢

载量流感病毒禽流感
丁型流感病毒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及研究进展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中植被指数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关系研究*
肝衰竭患者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滨蒿总黄酮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
禽流感
中美科学家发现猪流感病毒H1N1已传播给狗 重组成新病毒
美国7月禽流感频发复关或延迟至明年二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