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8-13王言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4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次数心电图

王言志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多发于中老年人, 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而引起的一种急剧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严重者可引起心肌梗死[1]。该病并发症较多, 死亡率较高, 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临床表现主要有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2]。目前,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西医药物种类有很多, 但疗效均不理想, 有研究表明[3], 中医中药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的疗效, 本院自2010年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男82例, 女58例, 年龄47~81岁, 平均年龄(59.0±4.1)岁。其中, 劳累性心绞痛96例, 自发性心绞痛23例, 混合性心绞痛21例;56例合并有高血压,28例合并有糖尿病, 7例合并有陈旧性心肌梗死, 44例合并有高脂血症。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4], 排除严重感染、严重肺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力衰竭或伴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临床症状主要有:胸闷、胸痛、眩晕、气促、恶心、出汗等。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等药物进行抗凝、降血压、降血糖、调血脂等治疗,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次/d, 20 mg/次, 阿司匹林1次/d,100 mg/次。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治疗,处方组成为:黄芪30 g, 丹参20 g, 当归、山楂各15 g, 川芎12 g, 赤芍、地龙各10 g, 三七粉3 g, 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加用瓜蒌、薤白、桂枝、子参、沙参、葛根、肉桂、麦冬、五味子等, 1剂/d, 水煎服, 分2次服用, 连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5]临床疗效根据《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和加重,心绞痛基本消失, 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减少>80%为显效;心绞痛有所减轻, 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减少在50%~80%之间为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减少<50%为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且疼痛时间变长为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3.2 心电图疗效评价标准[5]心电图疗效根据《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患者静息心电图缺血消失、平板运动试验呈阴性者为显效;ST段回升0.05 mV、倒置T波变浅>50%者为有效;ST-T段无任何变化、T波倒置加深者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86%,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86%,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0.00%, 实验者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1.43%,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后, 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n,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 ±s)

注:同组与治疗前相比, 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 bP<0.05

组别 例数 心绞痛发作次数(次/周) 持续时间(min/次)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70 11.22±0.81 6.01±0.63a 8.11±0.92 4.66±0.58a实验组 70 11.24±0.87 2.92±0.31ab 8.13±0.89 1.49±0.43ab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 现代研究证明, 该病的发生与血液黏滞度的增高有直接的关系[6]。祖国医学认为,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痹”、“厥心痛”、“真心痛”的范畴, 发病原因多与冷热失调, 情志不畅,气机失调有关, 病机主要有虚实两方面[7], 多项研究表明,中医在治疗“胸痹”、“心痛”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现代研究表明[8], 丹参具有抗凝、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能有效扩张外周血管, 改善微循环, 同时也能起到降脂、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的作用;赤芍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三七粉具有显著的抗凝作用, 能明显降低全血黏度, 并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输出量, 促进冠脉梗死区侧支循环的形成;川芎能降低心肌耗氧量, 改善心肌缺氧状况, 并能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葛根含有丰富的总黄酮和葛根素, 总黄酮能显著降低心肌耗氧量, 增加氧供应,葛根素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生地、女贞子具有一定的强心、利尿作用;生蒲黄能改变血脂成分, 具有降压、扩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本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上述中药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患者, 前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后者, 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乐小飞.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海峡药学, 2012, 24(3):95-96.

[2]谭伟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25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1):303.

[3]谭劫, 郭永谊, 张红雨.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 2010, 19(11):1836-1837.

[4]陈灏珠.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8, 242.

[5]陈可冀, 廖家桢, 肖镇祥.心脑血管病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311-319.

[6]Koeniy W.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viscosity and pres-sure.Am J Hypertension, 1991(4):529-530.

[7]邓润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10):787-788.

[8]蔡永敏, 任玉让, 王黎, 等.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101-516.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次数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基于切削次数的FANUC刀具寿命管理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探索性作战仿真实验重复次数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