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作为形式要素的课堂情绪

2014-08-07程然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特级教师调动情绪

程然

一堂成功的课,除了目标明确、内容丰富、训练得法之外,还应该是气氛活跃、情绪饱满的。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即使教师准备得再好,设计得再妙,也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心理学家认为:“情绪一词的含义在于,情绪是情感;是与身体各部位的变化有关的身体状态;是明显或细微的行为;它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1]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对于课堂情绪,过去我们把它归在教学的内容要素中,认为情绪的源头来自教材,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情绪上的反应、认同和共鸣,这当然是对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略课堂情绪作为形式要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在整个一堂课的教学中,情绪贯穿始终,教师如何把握和处理好课堂情绪,甚至这样说,如何去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堂情绪结构,这是在备课时必须精心谋划,在教学中要收放自如、掌控得法的。

一、 情绪的分布

谋划一堂语文课就像创作一首歌曲,不仅要考虑情绪的起承转合,而且要结合课文的内容,考虑情绪在课堂开始、中间和结束时的分布。也就是说,一堂课在情绪上什么时候该强、什么时候该弱,什么时候该浓、什么时候该淡,高潮在什么时候推出、尾声在什么时候出现,等等,高明的教师不是任其自生自灭的,而是要反复推敲,精心安排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有一堂影响很大的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这堂课,于老师打破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他从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讲起,结束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样安排的目的恰恰是为了情绪而布局设计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情绪结构是一个三部曲,即:恨→爱→感愤。于老师在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第五自然段,学生在读到英法联军掠夺、破坏圆明园的罪行时,引起极大的痛恨,而且于老师很重视学生对情绪的体会和表达,他要求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把你的心情、你的感受写在脸上”,因为只有在脸上表现得正确,才能说明学生对情绪的把握到位了。接着,于老师让学生回过头来读二、三、四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圆明园建筑的精美和收藏的丰富、珍贵,从而引起学生的赞美之情和珍爱之感。课上到这里,就在学生心里产生了恨与爱的两种情绪,恨的是无耻的侵略者——英法联军,爱的是美轮美奂的圆明园,将这两种情绪引向第一自然段,稍加点拨就得到升华,那就是感愤,即由愤愤不平到愤然而起的感愤,学生从对清朝末年这一段屈辱历史的了解中,激发起振兴中华的强烈的责任心。于老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情绪布局是独具匠心的,恨是爱的铺垫,恨(英法联军)之切是为了爱(圆明园)之深,而对恨与爱的体会又不是仅仅让学生沉浸于历史不能自拔,而是为了引向今天,让学生带着历史的启悟担当起祖国未来的重任。如果给于老师这堂课的情绪结构归类的话,那么它是一种递进式的情绪结构。

再以特级教师周益民的《皇帝的新装》为例,这堂课周老师是按照课文的情节来安排情绪结构的,针对皇帝的愚蠢,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是可笑;针对大臣们的胆小怕事、阿谀奉承,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是可悲;针对孩子的真诚、直率,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是可爱。如果也给这种情绪结构归类的话,那么它是一种并列式的情绪结构。

总之,一堂课的情绪结构离不开课文,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文,它建立于课文引发的情绪反应之上,但是又服从于教师为了取得最佳的课堂效果所进行的人为的安排和设计。

二、 情绪的调控

情绪的调控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情绪的调动,一是情绪的控制。情绪的调动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一堂课的开始就需要调动学生的情绪,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开始的时候情绪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则整堂课就可能显得沉闷而呆滞,学生无精打彩,教师也情绪不佳。我们发现很多特级教师非常重视也很擅长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调动学生情绪。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上《万里长城》一课时,当学生还起立着,王老师就开始上课了:“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登——(生齐读:万里长城),一起去看——(生齐:万里长城);一起去游——(生齐:万里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生齐:万里长城)。请坐!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撼的古代建筑。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这是一种开门见山、气势不凡的调动情绪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的应和,通过引征名人的话语,加上排比的句式,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对万里长城的无比崇敬之感。周益民老师上《只有一个地球》时,开头的方式与此不同,他说:“请同学们根据我的描述猜人物。这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学会的第一句话,她教我们学会走路,教我们学会说话,唱着夜曲伴我们入眠,心中时常把我们牵挂。即使将来有一天,我们走到天涯海角,这两个温馨的字眼也在我们心坎里存放。”学生们纷纷猜道——母亲、妈妈、妈咪、阿妈,其实周老师要教的这篇课文并不是讲母亲而是讲地球的,但是通过这种迂回曲折、温馨亲切的调动情绪的方式,使学生把母亲与地球联系起来了,并发出这样的感慨:“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其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都有一个调动情绪的问题,而且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还要学会运用各种手法,如讲授、朗读、讨论、表演等等。以特级教师孙双金的《走近李白》一课为例,这是一堂李白诗歌的赏析课,其情绪的基调是陶醉。如何让学生陶醉,孙老师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手段,有时候是孙老师绘声绘色的讲授,比如在欣赏李白豪放的个性、不羁的人格时,孙老师大讲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故事,使学生油然而生一种欣羡之心;有时候是激发学生热烈的讨论,比如在欣赏《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挂字用得好,一般的诗人想不到用‘挂来写瀑布”,有的说“‘飞流直下写得好,‘飞流写出了瀑布来势汹涌,‘直下写出了山特别的险峻”,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陶醉于诗的意境;有时候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比如为了准确体味《夜宿山寺》的“古典韵味”,孙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甚至还通过播放古筝音乐,让学生去揣摩诗人的心境,从而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了诗的意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会调动情绪,也要会控制情绪、调节情绪,即当情绪低落的时候要调高,当情绪过热的时候要降温。特别是后一点,容易被教师所忽视,教师往往被热闹的场景和高涨的热情所迷惑和裹挟,不知道这种亢奋的情绪,不仅难以持久,更有可能影响冷静的思考和客观的评价。比如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草原》时,一开始薛老师让学生想像草原之美,有的同学说:“我想像中的草原,是一望无际,碧绿的颜色,上面有牛、羊、马,都在吃草。牧民们都在放牧。草原上还有山丘、小河,是很美丽的。”有的同学说:“我想像中的草原,是草之间开满了各种鲜艳的野花。”还有的同学说:“我想像中的草原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马大会,许多牧民都骑着自己最好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草原上非常热闹。”学生们一时间沉浸在对草原美景的向往之中了,情绪逐渐高涨起来。薛老师适时地抑制了学生的情绪,说:“很好。咱们先说到这里吧,大家说得都很对,想象很丰富,也很符合草原的实际情况。那么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你们预先读过课文,应该能说出来。”薛老师这样一说,就让学生从驰骋想像的主观世界转向了对课文的客观和理性的认知。有时候在课堂上,看到学生情绪高昂的讨论、争辩、表演,教师觉得场面生动、热闹,不忍心打断,其结果可能是热闹有余,而冷静的思考不足,热闹之后什么也没有剩下。所以,适时调控课堂情绪,处理好冷与热的辩证关系,是语文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 情绪的传导

在课堂上,情绪总是在传导和交流,而在这种传导和交流中,一般来说,教师居于主动和主导的地位,所以,教师需要使用各种媒介、调动各种手段来有效地进行情绪的传导和交流。我们把这些媒介和手段分为两大类,一类来自人自身,一类来自工具。来自人自身的主要包括教师的语言、表情、行为,以及人的其他技能,比如语文教师会绘画、唱歌等。很多特级教师都有深厚的语言功底,特别是朗读水平很高,课文经他们范读后,马上就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绪之中,悲能催人泪下,喜能让人笑逐颜开,愤能令人咬牙切齿。还有的教师上课时表情之丰富,不亚于演员,沉重之处双目紧锁,开心之时满脸堆笑,这就对学生的视觉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从而对学生的情绪形成强烈的感染力。于永正老师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有多方面的技能,包括“说话的艺术、朗读的艺术、表演的艺术、书法的艺术,还有绘画的艺术”,[2]可见语文教师的技能是多多益善的,有位教师在教学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课时,最后高歌一曲《母亲》,把整堂课的情绪一下子就推向了高潮。另一种传导情绪的媒介是各种类别的教具,以及多媒体技术,比如特级教师祝禧在上《牧童短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牧童那种快乐、自由、悠闲的情趣,就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著名画家李可染、范曾的《牧牛图》,还让学生聆听了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王崧舟老师在上《一夜的工作》一课时,为了激起同学们对周总理崇高人格的敬仰之情,在课的最后用大屏幕播放周总理一生的事迹片断,再配上戴玉强歌唱的《你是这样的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导情绪的媒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先进,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目前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功能在情绪的传导上居第一,知识的传授上居第二,思考的启发上居第三,我们有必要有节制地使用多媒体的情绪传导功能,防止这种功能的滥用使课堂显得浮躁有余而深刻不足。

心理学家说:“情绪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3]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说,情绪对于一堂课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合理分布情绪、科学调控情绪、有效传导情绪,是所有语文教师(可能不仅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参考文献

[1] K·T·斯托曼.情绪心理学[M].张燕云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2] 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保罗·艾克曼.情绪的解析[M]杨旭译.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08.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特级教师调动情绪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数独驾到
响鼓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一切皆有可能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