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机插秧田间杂草发生规律及防控研究

2014-08-07,,

作物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草胺磺隆晚稻

, ,,

(1 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岳阳 414000; 2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岳阳综合试验站,湖南岳阳 414000; 3 中国水稻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6)

机械化插秧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革命,对于提升我国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大多数机插秧的设计原理和特性不同于普通手栽秧和抛秧[1],移栽后水稻返青至分蘖初期,田间光照、养分等外在条件更有利于杂草发生,若此时施药,因水稻秧苗弱小,对除草剂的耐药性较差,用药不当极易造成水稻药害减产[2~8]。笔者在洞庭湖双季稻区通过对水稻机插秧田间杂草的发生时期、数量等特性的观察,使用不同药剂配方对杂草进行处理并观察防治效果,初步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和防控方法。

1 材料及方法

1.1 供试水稻品种

早稻为湘早籼45号,晚稻为岳优9113。

1.2 供试药剂及生产厂商

(1)10%苄嘧磺隆WP:浙江天一农化有限公司;(2)苄嘧·苯噻酰WP:总有效成分含量69%,苯噻酰草胺含量64.5%,苄嘧磺隆含量4.5%;(3)60%丁草胺EC:山东侨昌化学有限公司;(4)30%扫茀特EC:江苏汽巴农化有限公司;(5)50%丙草胺EC:瑞士若华有限公司。

1.3 田间设计和施药方法

(1)试验设计及种植方法

采取浸种催芽、机械播种、专用机插秧育秧盘育秧、侧条施肥机栽插与施肥(侧条施肥机:日本实产业株式会社米璐璐RX-D4型),早稻每公顷大田用种30 kg,晚稻用种18 kg。早稻于3月27日播种,4月23日移栽,移栽规格为14 cm×33 cm;晚稻6月25日播种,7月20日移栽,移栽规格同早稻(同一机型,行距不可调)。依照当地农技部门的预测适时进行病虫防治。小区面积120 m2,重复4次,田间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在岳阳县麻塘镇岳阳市农科所科研试验场,早晚稻试验田设置在不同丘块。

(2)供试药剂处理如表1。

(3)施药时间:机插后5~7 d(早稻为5月5日,晚稻为8月3日)。

(4)施药方法:毒土(肥)法,施药时田间保持浅水。

表1 试验处理

2 观察记载和测定方法

2.1 杂草记载

分别于机插后第5、10、15、20、25和30 d,调查各小区的杂草量。每小区取4个点,每点取样0.5 m×0.5 m,记载各小区内的杂草种类和数量。

2.2 药剂防效测定

施药后15 d,按杂草种类调查杂草的株防效。施药后30 d,调查株防效及鲜重防效。施药后50 d,总体评价杂草防效及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

2.3 计算方法

株防效(%)=(对照区杂草数-药剂处理区杂草数)/对照区杂草数量×100

鲜重防效(%)=(对照区杂草鲜重-药剂处理区杂草鲜重)/对照区杂草鲜重×100

2.4 天气记录

施药后10 d,记录气象情况,综合分析雨水冲刷和高温干旱等气候因子对药剂效果的影响。

3 结果分析

3.1 杂草发生量与季节的关系

由表2可以看出,杂草发生量及单株鲜重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早稻季节雨水充足但低温寡照,杂草发生时间相对较晚,且数量少、单株鲜重小;晚稻季节光照、雨水充足,温度适宜,杂草发生时间相对较早,单株鲜重大且数量多。同时,随着水稻植株生长,群体扩大,相应抑制了杂草的发生,水稻生长后期杂草发生数量较移栽初期明显减少,发生高峰期出现在移栽后15~20 d。

表2 机插秧田间杂草发生量调查

注:1.杂草类型主要为稗草、千金子、鸭舌草、陌上菜、矮慈姑、异型莎草;2.表格中仅统计2次田间记载数据,后几次数据变化不大。

3.2 药剂的安全性

施药后第5 d,小区内有少量区域出现2级药害,但均未对水稻正常生长和产量构成造成较大影响,所用药剂安全性可靠,生产上可以推荐使用。

3.3 总体防效分析

由表3、表4(表内为早、晚稻防效统计)可以看出,早稻4处理中,处理C(50%苯噻酰草胺EC+10%苄嘧磺隆WP)和处理D(50%扫茀特EC+10%苄嘧磺隆WP)效果较好,株防效分别达到99.44%和91.95%;晚稻为处理D(50%扫茀特EC+10%苄嘧磺隆WP)和处理B(50%丁草胺EC+10%苄嘧磺隆WP),株防效分别为94.23%和95.86%。从鲜重防效分析,早稻处理B(50%丁草胺EC+10%苄嘧磺隆WP)为95.32%;晚稻处理A(50%丙草胺EC+10%苄嘧磺隆WP )为85.90%。但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

表3 施药后15 d不同处理杂草防治效果

表4 施药后30 d不同处理杂草防治效果

4 小结和讨论

从参试的4种化学除草剂组合的防除效果来看,基本都能有效控制机插田杂草危害,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次试验未遭遇异常气候,降水和其它气候因子对防效的影响未作分析。机插秧是翻耕后再栽插,杂草的发生量和危害程度与整地质量[6]、肥水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只要管理到位,通常一次化学除草,基本能控制杂草的危害。随着环保型农业的逐步推广和普及,常年使用化学除草剂是否对土壤结构和地力造成影响,是否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1] 曹志宇,乔翌薇,王冬沐,等. 水稻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及机插技术的应用[J]. 装备制造,2009(7):232-233.

[2] 殷惠玲,朱良学. 农田杂草防除技术[J]. 现代农业,2012(2):36-37.

[3] 曹云芳,保护性耕作杂草防治浅谈[J].农机科技推广,2011(4):36-37.

[4] 邹泽锦,张起春,邹广君,等. 几种主要农作物化学除草技术[J].植物医生,2011,21(4):53-54.

[5] 李运前.15%氰氟草酯EC防治禾本科杂草田间药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1(13):117-117.

[6] 黄后琚.几种除草剂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效果[J].广西植保,2011,24(2):14-15.

[7] 谷东英.机插秧水稻田杂草发生种类与特点调查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3):123-123.

[8] 张 琨,王新宇,王志强,等. 田间杂草的危害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2011(9):40-41.

猜你喜欢

草胺磺隆晚稻
晚稻帖(外一首)
吉林克雷伯氏菌2N3对噻吩磺隆的降解特性及其土壤修复作用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再生稻与晚稻常规米质及RVA 谱特征的对比研究
丁草胺及其复配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氟吡草酮·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10%苄嘧磺隆·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作用
我国冬小麦区菵草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水平
除草剂丁草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