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2014-08-02潘丹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7期
关键词:辛弃疾词人鱼儿

潘丹

摘要:辛弃疾作为豪放词风的代表早已深入人心,但他的词不是简单的雄豪和博大,而是寄雄豪于悲婉之中,展博大于精细之内。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摸鱼儿》的解读,来重新认识辛弃疾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辛弃疾摸鱼儿艺术风格辛弃疾是文武双全的英雄。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词可以概括为:“峡束沧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辛弃疾内在激情冲天,但由于外在的压制却经历着痛苦的碰撞和伤感的回旋。

一、豪情与压抑碰撞的辛弃疾

辛弃疾一生的理想只有一个——抗金杀贼,收复山河。内心充满横刀跃马、直捣黄龙的豪情。正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当时南宋统治者却苟安一隅,歌舞升平,正是“山外青山楼外楼”。他们根本不理解辛弃疾杀敌报国的理想,反而不断地打击和压制他,只要他一有作为,马上就被朝廷的主和派打压下去。在湖南,为了实现报国之志,他建立了当时最精锐的部队——飞虎军,却被弹劾成“杀人如草芥,用钱如泥沙”。在福建,为了巩固海防,修建了“备安库”,囤积粮食,制造铠甲。但却被弹劾成“残酷贪饕,奸藏狼狈”。但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辛弃疾内在的豪情与外在的压抑相互碰撞,造就了他双重激荡的词风。本文通过他的代表作《摸鱼儿》来探析辛词的艺术风格。

二、刚柔并济的《摸鱼儿》

《摸鱼儿》词牌下面有一个小序。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交代了创作背景,淳熙己亥是宋孝宗淳熙六年,也就是1179年,他从湖北的转运副使调转到湖南。所谓“转运副使”,就是负责在水上运输粮食,没有实权。这和辛弃疾收复山河的伟大理想背道而驰,朝廷不断地把他东调西调,不到十年,竟然调转了有十几次。并且都是平调,没有升迁。这次,是从湖北调到湖南。当时正是暮春时节,临走时,他的同事王正之在小山亭备酒为他饯行。辛弃疾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摸鱼儿》。

(一)英雄之惜春惜花

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更”表示程度又深了一层。“消”经受。再也经受不起几番风雨的打击了,美好的春天又急匆匆地过去了。以“更能消”,三字开头语气强烈,有气势。因为一个“更”字包容了太多的内容。再也经受不住几番风雨的打击了,说明在此之前,词人已经经历了多次风雨了,但是每一次风雨都被他以超强的耐力战胜了。而这一次,他再也承受不住了。之前一次次的打击所积蓄下来的痛苦,顷刻间爆发出来,逼出一句“更能消”。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价这句:说“起处‘更能消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千回万转”是之前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一次又一次的伤痛。循环往复,无休无尽。“有力如虎”是指痛苦积蓄到极限时,喷薄而出的力量好像老虎一样凶猛。辛弃疾将曲折和力量,细腻与大气合二为一,水乳交融。

经历过沉重打击的人,他们对生命中美好的东西会格外珍惜。辛弃疾曾说过:“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鸟好弟兄。” 把松树和竹子都当作知心朋友,听到山鸟的叫声和看到山花的芳容他就会感动。下面词人就一层一层地表达他对春天的珍惜。“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杜甫说:“一片花飞减却春”,一片花飞,我就觉得春天被削减了,不完整了。何况是“落红”,眼前满地的落英缤纷,让词人格外心疼。将惜春之情写得极其细腻、柔情万种。

眼前落花无数,春天就要过去了。但是英雄绝不坐以待毙。刚才还是柔情万种,现在英雄气又陡然而起。“春且住!”英雄到底是英雄,连惜春都这么霸气。陈廷焯评价这句:“春且住,三字一喝,怒甚。”佛家有“当头棒喝”的成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吼一声。比喻让人清醒。词人不但大吼,而且还是强烈怒吼。“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又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挽留春天。

周邦彦说:“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我”希望春天短暂地停留一小会,但是它却好像鸟儿的翅膀,从天空中一闪而过,不留一丁点痕迹。欧阳修也想留住春天,但是结果却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春天不理睬人的眼泪、劝说、怒喝,无情地消逝了。只能“怨春不语”。埋怨春天不回应、不理睬他。这是在怨春。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怨呢?人们常说“爱极而怨”,当然是对某一种事物怀有一种深切、浓厚的感情时才能做到这样。惜春——留春——怨春,感情层层递进,逐渐强烈。英雄之气蕴含在对春天的怜惜中。人已经没有办法留住春天了,“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算来只有那在雕刻着花纹的屋檐上的蜘蛛,还在一天到晚殷勤地、拼命地结网,想网住春天,但是只是沾惹上几片残春的柳絮。一切都是徒劳,留下的只是英雄的无奈和惆怅。

(二)英雄之壮志难酬

惜春情结的背后是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看到“长门”两个字不由的使人想到“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陈阿娇被打入冷宫,召回皇帝身边的日期被一再耽搁,渺茫无期。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包含两个典故。杨玉环,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在安史之乱中被赐死于马嵬坡;赵飞燕,是汉成帝最宠爱的皇后,最后因被废而自杀。“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可以产生两种解读:第一种,对小人的斥责。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得意,你没看到杨玉环和赵飞燕的下场吗?他们曾得宠一时,可是最后不都化为尘土了吗?第二种,词人借这三个女子的命运自比遭遇。阿娇、玉环和飞燕是历史上三个美女,也是三个薄命女,结果都不得善终。阿娇生前被打入冷宫,玉环、飞燕虽生前得宠但却都死于非命。这让词人体察到世间的荣衰不定,宠辱不定,人生的起伏不定,而且完全不在人的掌控之中,无论得意与失意,最终都是悲剧,最终都在悲剧中化为尘土。三个薄命女和皇帝都是妃子和君主的关系,这与君臣关系何其相像。借美人的遭遇抒发自己不被赏识和重用的悲剧。感情一线贯穿。两种解释可以同时兼容,这正契合叶嘉莹诗歌阐释可以多义性的观点。

“娥眉曾有人妒”美女为什么曾经遭人嫉妒?屈原说“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这些女人嫉妒“我”长得漂亮,因此就造谣说“我”淫荡。辛弃疾自身才华横溢,理想远大。因此不断遭到小人的迫害、排挤、诬陷。无奈发出了女子般的感慨:“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古诗十九首》牛郎和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用眼神传达深邃的情意。陈皇后当年可以用千金求司马相如为她写赋。现在纵然我辛弃疾也有很多金子,能找到司马相如来帮我表达这份深情吗?“闲愁最苦。”这是英雄受冷落,不被重用的苦恼。这种闲愁在他的另一首《水龙吟》中表现更为明显,“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词人用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有层次地刻画了一个报国无路的悲情英雄。第一个动作“看”,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是现在却闲置在身上,只能用来看。以物比人,传达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状况与身上的吴钩相同。第二个动作“拍”,而且是拍遍。胸中积聚的万千愁苦借拍打栏杆来宣泄出来,怒气冲天。“无人会,登临意”表达了自己空有收复失地的抱负,却无人理解的苦闷。

但是结尾词人却没有用喊口号的粗率的方式表达。而是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画面。“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带着这样的愁绪,不要去登高倚在那高高的栏杆眺望远方,因为映入视野中的景色会更增添人的忧愁。斜阳、烟柳、断肠。黄昏,一轮如血的残阳,日薄西山,渐渐下落。暮春的柳树被一层烟雾笼罩着,迷蒙一片,好像是断肠人那颗愁绪缭绕的心。全词就定格在这个凄美画面,收束。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提供很多想象的空间,含有言外之思,意外之想。

夏承焘先生评这首词为:“肝肠似火,色貌如花。”词人内在肝胆激情如火,外在表现却是悲婉、细腻。没有直露和粗莽的叫喊,千回百转之中激情已蕴含在其中了。这首词属于伤春题材,这种题材以含蓄委婉见长,用伤春题材传达爱国之思,英雄之气自由舒展,难能可贵。

三、似粗实细的词风

通过《摸鱼儿》这篇代表作,我们总结一下辛词的总体艺术成就。陶尔夫《南宋词史》中对辛词的艺术成就有一个经典的概括:寄雄豪于悲婉之中,展博大于精细之内,行隽峭于清丽之外。雄豪、博大、隽峭,按说这都是用来形容豪放和阳刚之美的词汇,思考用这些词汇评价同为豪放派的苏轼的词十分贴切。那与苏轼相比,辛词的独特性在哪里呢?西南联大的罗庸为我们做了这样的比较,“人们通常都以苏辛并称,其实他们二家的词风和人格都有很大不同,苏轼是个书生,尽管他遭遇坎坷,但是他作词是把词当做一种消遣来作,而辛弃疾是个弓刀游侠,他满腔热血想要报效祖国,但都不得施展,因此将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写词上。传词620余首。可以说写词是他表达自己、抒发自己的主要途径。因此,以填词的功夫和修养来说,苏轼不如辛弃疾深厚,从他们的身世来讲,苏轼也没有辛弃疾沉痛。故稼轩之词似粗实细。”在与苏轼的比较中,我们得知辛词的独特性是似粗实细,这一特质包含于陶尔夫的概括之中。辛词也雄豪,但不是简单的做豪言壮语,辛词也博大,但不是一味的宏博浩大,同样也不是一味的隽峭。尽管词史上将辛弃疾归入豪放派词人的行列,但事实上,辛弃疾的词具有极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尤其是他的名篇,绝不能用一个标准去简单地概括。单纯的婉约或豪放都难免以偏概全。即使是脍炙人口的《破阵子》写得何等雄伟、壮阔、美好,但是结尾“可怜白发生”一句,将前面所积蓄的美好希望击得粉碎,毁灭无迹。化雄豪为悲凉。辛弃疾的伟大就在于将雄豪、博大、隽峭用悲婉、精细、清丽的形式呈现出来,刚柔并济,荡气回肠。

参考文献:

[1]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郑临川记录,徐希平整理.笳吹弦诵传薪录[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4]夏承焘.唐宋词论丛[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辛弃疾词人鱼儿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孤馆寒窗夜无寐
鱼儿乐
辛弃疾作词限酒
林逋梅妻鹤子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
词人的风骨
《天净沙.秋思》的审美魅力
辛弃疾:做不成英雄,只好当词人
鱼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