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心:教育成功的关键

2014-07-25张安秀

甘肃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自尊心学习爱心

张安秀

〔关键词〕 教师;爱心;自尊心;学习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1—0026—01

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爱心,是教师教育成功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学生的一切优秀品质的形成,都源于爱心意识的生发。教师的爱,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他们除了一如既往地需要家人、亲友的爱之外,还特别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没有爱作为教育的前提,师生之间就缺乏交流通道。但怎么去爱学生,却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准确地把握好的。那么,教师的爱心将如何体现呢?

一、 悉心关注学生的情绪,化解焦虑心态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天真的,是透明清澈的,有时不免会遇到一些他们自己认为难于上青天的问题,这会让他们脆弱的心灵遭到打击,处理不当,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若教师及时发现并能比较妥当处理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发现和及时引导处理小学生的一些不良情绪,让小学生学会尽快调整好情绪,积极乐观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1. 引导学生有意识合理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学生有了较重的心理负担后,最不好的是闷在心里。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找老师、父母等谈心;若不想说,可以自己与好朋友说,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发泄出自己的情绪;爱好运动的去强烈运动一次也有很好的作用;甚至到僻静的地方大叫几声或哭出来都会释放自己内心的痛苦,焦虑的情绪也能得到缓解。

2.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一般情况,学生在考试前都会有紧张的感觉,随着考试的进行,紧张感会减轻和消失。但有的学生考前很久就紧张,总觉得自己复习得不够;考试时仍很紧张,感觉脑子乱;考试后还老怀疑自己。这样焦虑程度过高,肯定会影响考试的成绩,所以要引导学生考试前多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已经复习得很好了;告诉自己平时的成绩都很不错,这次也没问题。总之,要自己觉得自己是很棒的,一定要有自信,这对考试焦虑的学生很有帮助。

二、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对待这样的学生,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面对“问题”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对待未成年的“问题”儿童,我们既要善于发现问题,又要密切和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的情况下,教师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引导孩子克服缺点,树立起自尊心,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1. 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愤恨中失去自尊心,而应该循循善诱,就事论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自尊。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向学生讲清简单的道理,教育和培养学生置他人的位置考虑问题的习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使学生觉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从而懂得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自己的道理。

2. 不要讽刺、挖苦学生,应适当赞扬或给予奖励,使学生在自豪中建立自尊。不少学生争强好胜,有上进心,并且希望得到成人的赞许,但由于年纪小,难免出现错误或做事情不如大人意。对此,不能过多地责备学生,而应抓住其微小进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克服不足,让他们在不断的进步中增强自尊心。

三、寻找“问题”学生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评价课上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给学生提供发现自身和他人闪光之处,思维火花相互碰撞,为学生提供学会赞美别人、增进友谊的机会和时空。语文课堂上可以让生生之间进行美读评价、自主板书评价、引进资料评价、小组合作展示评价、作文进行自我和互相进行星级评价等。

2. 运用鼓励性评价。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有关研究也表明,学业成绩好,经常受到教师表扬的小学生,其学习兴趣就高,学习信心也足,而兴趣高、信心足反过来又促进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信心成正比。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自觉、积极地从情感、知识、技能等方面使用鼓励性评价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干部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结合校内外的优质课,吸纳优秀教师的经典评价语打印成册,并结合课堂具体实情,灵活运用,做到评价具体、有针对性,感染力强、激发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郭裕嘉

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尊心学习爱心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用关爱让单亲孩子找到来时的路
浅谈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的“放”与“不放”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