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反思的视角探索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

2014-07-24岳斌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学量表

岳斌

摘要: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学生的发展潜能和积极品质,关注学生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这一理念为高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在教育实践与探索中,强调对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探索课程体系的重构、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朋辈互助关系的建立及心理测量工具的变革,可以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凸显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5-0107-02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而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日趋下降,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遵循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需求的特点,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是当前高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JP2]高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境遇及反思[JP]

1.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对象偏移,手段不足

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者多是采用“先问题后方法”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辅导、诊断为主,常常陷入一种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趋向,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上存在偏移,在教育手段上存在不足。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角度来看,目标客体应该分为个别问题学生和全体同学,但由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过分地偏重于问题的矫正与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工作重心倾向于少数问题学生身上,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总的目标。也正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偏移和教育对象的片面,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育手段的不足。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做法是心理咨询与辅导,不仅方法单一,而且还不能让其发挥到最大的效用。

1.2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迄今为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相对独立到迅速发展,在肯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必须看到其理论基础的薄弱。理论研究不足使得高职院校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限制。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指导理论相当一部分是借鉴国外的,这使得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探索脱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急需本土化,否则将无法发挥其教育功能,甚至还可能误导大众。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很多学校专职教师与学生比例低于国家标准要求,无法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需。有些学校为了短期内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将年轻的辅导员或思想政治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充实到心理健康教育兼职队伍中。实践证明,这些“速成”的兼职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整体素质不高,不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与高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人格健全发展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需求严重脱钩[1]。

1.3对目前高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反思

在传统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偏重于关注学生的消极心理部分,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对象偏移、手段不足的原因。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这些出现消极情绪的学生时,自然就忽略了对大部分学生潜能的开发。而且目前解决部分学生心理问题的方式多为咨询治疗,这就导致了教育手段的单一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表明,在这种传统心理学理念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大打折扣,原本以开发学生潜能为主要目标,结果却仅仅局限于辅助少部分情绪不良的学生,即便如此,由于手段单一致使这部分被格外关注的学生其消极心理问题也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要完善。如何保留传统心理学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摒除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探索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谨慎探索的问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2.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涵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相对标准的教育模式,它是由相对规范的教育内容、活动形式和在某种理念指导下的描述教育过程、介绍教育组织形式构成。20世纪末,美国当代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以其本身的魅力在心理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工作者加入到了积极心理学的行列。2007年,我国学者孟万金首创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和一线实践者的热烈欢迎,这意味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修正和补充,形成重在关注受教育者积极品质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模式可以称为“2+1”模式,即以理论和实践为两个切入点,以积极心理学的“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中心,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为基本点)为主要的指导理念。此模式较为全面地提供了实践的入手点。首先,我们可以建立两条主要的途径:一是加强深度,从理论层面来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拓展宽度,从具体实践上采用多种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后将指导理念紧紧地贯通于两条途径之中,这样必定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2.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

2.2.1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心理健康教育

遵循积极心理学的主旨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我们可以把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塑造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和重要的内容[2]。积极的人格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在抵制各种消极人格破坏作用的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维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构成积极人格的主要因素,它包括积极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认知方式等心理品质。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对其积极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的行为与心理的长期体验。因此,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践是十分必要的。endprint

2.2.2将积极心理学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于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避免了传统心理学课程中单纯的不良案例分析,强调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分享与快乐生活的感受。在积极心理学课堂上,教师更重视学生的积极表现,让学生看到自身的光芒,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这一点上看,更符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因此,积极心理学可以从积极的角度实现传统课程难以达成的目标,且国内外已有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成功案例。因此,可以把积极心理学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成为高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2.2.3开展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

根据高职学生个性强、感受性强、探索心强、操作能力强等特点,开展积极、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如积极心理学知识讲座、快乐生活感悟交流会、编演心理剧、优势大比拼、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其积极心理品质在各种活动中得以表现、强化、扩展,逐步完善学生的人格,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2.2.4建立积极的朋辈互助关系

众多调查研究显示,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是每个个体较强的心理需求。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情况下,校园里的同龄朋友是学生获得情感支持的主要对象,而且朋辈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他们之间的互助也是平等的互助,会避免学生对心理教师或咨询师的抵触情绪,有利于建立积极的互助关系。在朋辈互助过程中,帮助者能够创设一种积极关注、放松、安全的氛围,增强受助者对他们的自觉信任感,有利于受助者进行自我反思,分享成长经验。朋辈间的互助关系也使学生在互助中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扩大了接受度,优化了教育效果。

2.2.5采用积极的心理测量量表

以往在高校中使用的量表或问卷带有“消极因素”,如“精神病症状自评量表”、“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等。积极心理学则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理念为主旨,编制了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心理测量量表,如VIA—Adult“24项积极人格问卷”、“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孟万金等)、“积极心理学幸福量表”、“快乐的途径问卷”及“乐观感测试”等,将这些积极量表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不但能够使被试者对自我积极品质取得认可[3],还能用积极的力量培育和强化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进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潜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结语

积极心理学理念为高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探索中的课程体系的重构、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朋辈互助关系的建立及心理测量量表的变革,激发了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每个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都体验到了创造的幸福与分享的快乐,学生自身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并能以较好的心理状态解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心理免疫力与抵抗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凸显。参考文献:[1]曾静雯,黄建伟,蓝敏.国内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2):8-15.[2]吴剑平.在“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22):48.[3]龚继峰.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0-45.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学量表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