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习语中的比喻用法对比

2014-07-24胡莉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喻体习语英汉

胡莉蓉

摘要:习语和比喻密不可分。只有把握好英汉习语中比喻用法的异同,才能正确理解习语的思想内容,保持其修辞效果。基于此,对英汉习语中比喻用法进行比较,并主要从喻体和喻意的角度探讨了英汉习语中的比喻用法对比,旨在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习语。关键词:英汉习语;比喻用法;喻体;喻意;对比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5-0135-02引言习语和比喻密不可分,有很多英汉习语都利用恰当的比喻使语言更加具体、活泼、形象鲜明,大大地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由于使用英汉两种语言的人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他们对比喻的表达方式也有不同。只有把握好英汉习语中比喻用法的异同,才能正确理解习语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保持其修辞效果。一、影响英汉习语比喻用法的因素

1地理环境

每个民族都是在各自独特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的,因而不同民族的习语的产生便与该民族的地理环境、山川物产紧密相关。英国是个岛国,在历史上其航海业曾经一度领先世界,因此很大一部分英语习语中的比喻都与航海有关[1],如“plain sailing”(一帆风顺)。而汉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故汉语习语中的比喻很大一部分都是反映农耕生活的,如“鸡毛蒜皮”、“依葫芦画瓢”等。

2风俗习惯

英汉语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民族之间传统的价值观、视物观也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英汉风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汉语中有很多以鱼为喻体的习语比喻,如“鱼水情”、“鱼米之乡”等;而在英语习语中,“fish”含有贬义色彩,很多情况下用来形容不好的人或事。又比如中国人多对猫有好感,故汉语中猫往往含有褒义不带贬意;可是与“猫”相对应的“cat”在西方文化中却经常是“坏心眼、祸水”的象征。

3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在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很多习语的比喻中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汉民族长期受到佛教、道教的影响,很多人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比喻较多,如“借花献佛”、“不看僧面看佛面”。而在西方许多国家,人们信奉基督教,信仰God(上帝),相关的习语比喻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go to hell”(下地狱)。

4其他因素

英汉民族独特的经济生活、文化传统及历史现象等多种因素都会对英汉语言产生影响,留下各自独特的烙印,使之具有典型浓厚的民族特色。二、英汉习语中的比喻用法对比比喻是通过“相似联想”对“本体”进行描述借以构成比喻的相似事物即“喻体”,以此来表达出一定的“喻意”[2]。笔者认为,从喻体和喻意的角度来看,英汉习语的比喻用法对比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1喻意相同,喻体基本相同或相似

人类本身以及其赖以生存的一切外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季节更替、气候变化,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化背景都存在着种种共性[3],这种种共性反映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一些习语中,就导致了少数习语比喻的喻意相同,喻体也基本相同或相似。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并且有相同的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例如“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pour cold water on”(泼冷水),“as light as a feather”(轻如鸿毛),“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等。

2喻意相同,喻体不同

汉语和英语都有丰富的比喻性习语,对比喻性词语的使用也有所不同,同样意义的习语在两种语言中使用的喻体却在很多情况下不一样,也就是“意似”,而“形不似”。虽然喻体稍有不同,但并不影响喻意要表达的隐含意义。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look for a needle in the hay”(大海捞针),“like a duck to water”(如鱼得水),“at the end of their ropes”(山穷水尽),“a cat on hot bricks”(热锅上的蚂蚁),“to laugh off ones head”(笑掉大牙),“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rat in a hole”(瓮中之鳖),“diamond cut diamond”(棋逢对手)等等。

3喻体相同,喻意不同

在英汉比喻性习语中,有时喻体相似甚至相同,但是其喻意竟然相异甚至相反,例如英语中“pull ones leg”是“愚弄某人、开某人的玩笑”的意思,这并不等同于汉语中“拖后腿”的意思。他们虽然喻体相同,喻意却有很大的差异。又如英语中“eat oneswords”是指“承认自己说了错话”,而汉语中“食言”则是“不履行诺言”的意思。由于英美人士大多对狗有比较特殊的感情,就有了“beat a dog in the water”,在英语中比喻成“残酷打击”,而在汉语中表达的则是“打落水狗”的含义。另外,汉语中有“龙凤呈祥”、“卧虎藏龙”等成语,“龙”成为吉祥高贵和力量的象征;而西方人对“dragon”却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不仅能喷烟吐火而且凶残可怕的怪物,常常用它代表邪恶[4],因此“a dragon of a woman”是用来表示令人讨厌的女子,而“he old dragon”常常用来指代魔鬼。

4喻体不同,喻意不同

英汉两种语言中,绝大部分的比喻性习语的用法都带有本民族各自特有的色彩,双方比喻性的用法也自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喻体不同,喻意也不同。这种情况下的比喻性习语在上下文中常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或带有明显的民族、地方或历史色彩。比如英语中的“at the eleventh hour”(在最后时刻)来自《圣经·马太福音》20章第1至第16节,其中11点钟进入葡萄园的雇工,即使只劳动1小时,12点钟发工资时也和11点钟以前进入葡萄园的雇工的工资相同,意思是11点钟是最后1小时,但还来得及。又比如“dark horse”(黑马),“to break the ice”(打破沉默);以及汉语比喻性习语中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All reactionaries are paper tigers),“衣锦还乡”( return home after getting fame or money)。此外,在汉语中,有些比喻性的词语是成语或者是对偶词组,这是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如“雪中送炭”(to fuel in snowy weather),“铜墙铁壁”(bastion of iron),“花言巧语”(fine words)等等。结语由于人类文化的共性以及民族文化的个性,比喻性表达在英汉两种习语中呈现出复杂的状态,所采用的喻体以及所引申出来的喻意也有同有异,甚至貌合神离。通过英汉习语比喻用法的对比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体验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发展等多方面的差异,而且还能感受到英汉习语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利于语言的习得。参考文献:[1]刘学明.英汉习惯用法对比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3]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喻体习语英汉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英语中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