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主式学习的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14-07-24胡跃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务学时网络平台

胡跃

摘要:近几年,外贸行业瞬息万变,对高校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自主式学习的角度,以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为例,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改革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学习的一些对策。关键词:自主式学习;国际贸易;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5-0060-02自主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只能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换句话说,在自主学习中,学习者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督促者。它强调的是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一直是高校研究探讨的问题[1]。一、课程的重要性及特点《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本科国贸专业一般在第四学期开设,课时大多为64学时。课程既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又涉及到许多具体的进出口业务操作。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国际贸易合同的内容,了解有关国际贸易的单据格式与内容,能够熟练地进行进出口业务的操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外贸业务谈判能力,订立和履行进出口合同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创新能力[2]。1.涉外性

《国际贸易实务》是专门研究国与国之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课程,它与国内贸易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外贸的整个操作流程中,风险大,相关利益方众多等决定了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挑战性,课程的专业英文术语较多,这与国际贸易实务的涉外性特点是密不可分的。2.实践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侧重“实务”两字,即课程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从应用性的角度来看,课程内容主要以“外销合同”为主线,根据合同签订前的准备、磋商和签订后的履行展开,合同中涉及的每个主要条款的填制在课程中基本涉及每个章节,这样贯穿课程的整个教学的思路就非常清晰。在学时配备上,把实践教学学时单列,更能保证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二、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麦可思对宁波大红鹰学院毕业生课程有用性的跟踪调查结果可知,国贸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工作的帮助性是排第一位的。正因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要性,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反馈,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偏多

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仍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流程、操作理论和例题,方法仍然是“黑板+粉笔”或者简单的多媒体PPT教学。教师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收信息。学生习惯不思考、不动手查资料,就只是被动地等教师给答案,对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在逐渐减退。教师的讲授即使再深入、精彩,学生的外贸实际操作和应变能力也无法得到培养和提高[3]。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2011年开设了网络课程,任课教师在学期初都会强调网络课程的网址、如何操作等事宜,也会通过网络课程上传最新讲授的PPT、布置作业等,但是发现学生主动登陆网络平台去点击的人数有限,甚至有些学生都不知道如何进入网络平台。在2012年的国际贸易实务网络课程使用中,我们吸取了以往的经验,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在网络平台上有访问、有发表主题、有交流,但是学生的积极性仍不高,致使课程的网络平台运作有点困难。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充分运用网络课程平台,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是教学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三、课堂改革的原因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简单地说是一门理解和掌握“如何做外贸”的必备课程。从事过外贸一线的教师都知道,光靠课本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走向社会所需的。因此,我们对课程的课堂改革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客观原因

1.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莫测

从事外贸的人员必须时刻关注国内外经济动态,如国外的经济情况、国内相关的政策法规等。而教材是不可能每年一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经济形势讲解分析,使学生养成外贸人是全球人的观念。与外贸最紧密的“汇率变化”就是经济形势最明显的体现。在第一堂国际贸易实务课上,对于“大家知道今天人民币比美元的汇率吗?”这样最基本的问题学生能答出来的寥寥无几。这时就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关注汇率的变化,并且预判汇率的走势,让学生习惯去关注时政,对以后的就业肯定会有帮助。

2.信息化发展加快网络的资源是无穷的,宁波大红鹰学院在2010年开始就倡导建设网络课程,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但让学生能主动学习,成了课程的一大难题。90后的大学生,对网络有一定的依赖性,如何利用学生的这种倾向,使学生真正把网络游玩时间变成网络学习时间,是值得探究的。

(二)主观原因

1.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

90后大学生接收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整个课程。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一地照本宣科,学生就不爱听,但如果没有结合知识点的“乱砍”,学生也不买账。所以对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2.教师缺乏实战操作经验

作为一线的教学人员,教师最开心的事情是能把自己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且学生学到并用到这些知识。但由于外贸行业的岗位更多的侧重是“操作”,对一些没有实战经验的教师来说,讲授知识就缺乏说服力,所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也是值得深思的。四、改革对策1.适当减少课堂讲授学时,加大网络自主学习学时

以宁波大红鹰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国际贸易实务课总课时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践16学时。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下达任务,学生通过访问网络平台完成任务,并且可以设置类似像“过关游戏”一样的任务,让学生主动、有兴趣地去学习,这样初步会将1/3的理论课时(16学时)改成自主学习,而学生碰到的问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解决。endprint

如讲到国际贸易术语一章时,先讲授第一个贸易术语FOB,让学生充分理解其含义。而CFR、CIF等贸易术语的学习就通过设置关卡进行,如学完第一关FOB的知识及练习和案例分析,第二关是CFR的基本知识学习,发布练习和案例,学生完成后才能进入第三关。要强调的是每次学习的时间都需要在后台设置好,时间固定的好处是学生同步学习,如果不“过关”,网络平台就不能访问了,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学”。

2.有效落实“三层次”实践教学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有16学时的实践环节,在前两年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会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运用的是SIMTRADE操作软件,但实践学时有限和学生的很多外贸知识还没有成体系,课程的上机操作只进行到“签订外销合同”为止。这样发现实践环节较为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学生课外实践的积极性,故提出了“三层次”实践教学模式:

第一层次——基本技能实践:每章节的实训案例、练习,由学生分小组研讨进行。学生分小组研究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课程总共给出四大任务,其中两个任务是学生在课外分小组完成后拍视频展示,另两个是PPT的内容展示。比如有一个任务是“分配小组成员的角色,进行一次贸易磋商,磋商的内容应涉及价格、装运、保险、支付方式等,需要用英文展示,拍成视频”。学生领到任务后,[JP2]就会在课外花时间讨论小组模拟磋商的产品对象选什么,贸易术语怎么办等,每个学生都有任务,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英语水平。[JP]

第二层次——专业技能实践:运用“外贸实务软件”和“SIMTRADE模拟软件”进行操作。这一实践教学的环节还是安排在机房完成,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自行操作,有问题由教师解答。当然此层次可以配合第一层次的任务来完成,这样既有课外的研讨,又有课堂的操作,合二为一,实践教学一定会有效果。

第三层次——“走出去”与“引进来”实践训练:“走出去”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空余时间走访一家外贸单位,通过网络平台晒合照、秀名片等方式,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去了解整个外贸市场,与社会接轨。“引进来”主要请外贸专家、外贸企业的骨干业务员、单证员等走进课堂,传授实战经验,做到每月一讲。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侧重过程性学习

以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70%,加上30%的平时成绩为主。通过上述的课程改革后,可以将平时成绩的比重提高至30%,将网络课程的学习时间及表现纳入平时成绩。为了鼓励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可以将实践环节纳入课程考核,占30%,最后期末考试成绩占40%。这样60%的期末成绩是由学生在平时完成的,当然我们发现平时表现佳的同学期末考试成绩也很好。参考文献:[1]李珂,邢计亮.基于WEB环境下的自主式学习研究[J].科技信息,2013,(14).[2]朱佩芬,匡爱民.全程情景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运用探索[J].湘南学院学报,2012,(1).[3]张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3,(6).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务学时网络平台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