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校良好学风长效建设机制的探究

2014-07-24李杰陈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成才学风督导

李杰 陈平

摘要:学风是一所学校的气质和灵魂,优良的学风对于营造育人环境,展现学校形象,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校一直在扩大招生,高校的学风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鉴于此,在调查高校学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和实施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词:高校;学风;探究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5-0009-03学风建设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方面的一项基本建设,也是高校整个办学过程的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实现教育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寻求发展的重要条件。学风不仅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观念和理念,体现一所学校的校风和大学精神,体现一所学校的历史积淀和教学传统,同时也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是高等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社会声誉,关系到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学风及其内涵

所谓“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意思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它十分精辟地概括了学习的方法、态度和规律,反映了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教育大辞典》定义的学风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巨大的学习动力、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等。学术界对学风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认识。从狭义来说,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尤其指学生对待课内、课外学习的态度。它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上。从广义来说,学风则包括与学生的学习和成才相关的各个方面,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指其在一定人生观、学习动机、追求目标的支配下,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精神、学习习惯、学习规律、学习方法、意识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1]。同时,还包括学校的治校理念、学术风气、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文化氛围和教师的治学态度、学习和工作作风、精神面貌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和反映等等。高校学风现状调查

为了充分了解高校学风的现状,笔者从全国几十所高校的不同年级的学生中,抽取了一万余名同学参加本次问卷调查,涉及到100多个专业的在校生。通过调查发现,学风整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从调查的情况看:逃课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睡大觉的还大有人在;近一半学生的专业思想还不牢固,考试中作弊行为还是屡禁不止;网恋、网瘾依然存在,学风建设亟待改进和加强。

2.1学习目的及学习兴趣

调查中发现,有46.2%的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认为大学学习是为了将来找一个好工作,有好的未来;有30.8%的学生不是很感兴趣,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完善自我;有17.3%的学生不感兴趣,只有5.7%的学生认为对学习毫无兴趣,只是应付而已。

2.2课堂学习状况

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偶尔旷课占13.7%,经常旷课占3%,有40.7%的学生认为能比较集中精力听课,课后能够独立完成作业;28.6%的学生认为能集中听课,需要在同学帮助下完成作业;有22.5%的同学对于老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听懂很少一部分,抄袭同学作业;有8.2%的学生根本听不懂,不做作业。

2.3学习目标

在调查中发现,只有23.4%的学生对学习和未来有明确的安排并有所行动,2.5%的学生根本没有计划,其余的学生虽然有计划,但没有恒心实施。同时,学生在学习中投入的精力明显不足。

2.4自主学习

有11.2%的学生承认经常不上课,在课余时间,每天学习时间低于1小时的学生有9.6%,低于2小时的有29.8%,有16.7%的同学大约为3小时以上。这说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55.33%的学生承认自己学习习惯不好,只有11.31%的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差,38.3%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态度不端正,39.2%的学生认为学习方法不得当,22.52%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方法不对[2]。

2.5学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显示,有56.2%的学生对教师满意,31.7%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素质与水平一般,10.25%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态度不满意,10.4%的学生认为教师对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在访谈中,超过60%的学生对校园环境很满意,有76.1%的学生对学校的文化氛围满意,有69.8%的学生认为学校制定有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有70.5%的学生认为学校严格执行多证书,有67.5%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学风建设重视,调查的学校中均有学风建设相关的政策、制度,但有51.0%的学生认为学校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氛围尚未形成。构建高校优良学风长效机制的途径

3.1创建优良党风引领学风的机制[3]

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党风引领学风建设。校、院各级党政部门应当把学风建设作为经常性重要工作,纳入整体教育工作之中常抓不懈,要明确分工,确保学风建设责任到人。

3.2建立完善的学风管理建设机制 3.2.1深化教学改革,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为学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2.2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教学效果评估、监测和保证与奖惩制度。通过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公开评议等,开展评选“教学名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活动,加大奖励和宣传力度;对于教学质量差、学生反映问题较多的教师,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必要时调离教师岗位。 3.2.3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学风立体监控机制。建立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立体检查督促网络,学校成立学风巡视督导组,二级院系成立学风巡视互查组,各班级成立学风自查小组,加强对全校课堂教学、课堂出勤、早晚自习、毕业设计等过程的检查、督导。

3.3健全以人为本的教育引导机制

3.3.1建立健全导师、导生制度。选拔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担任学生的导师和导生,对学生个人的学习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学风有着重要作用。

3.3.2建立健全学生帮教督导制度。帮教督导的对象主要指违反校纪校规受到警告以上处分的学生,各学院、系部应成立由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代表组成的帮教督导小组,具体负责学生帮教督导工作;与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签定帮教督导协议,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4]。 3.3.3规范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把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教育着手,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二、三年级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把这两个年级开展思想教育时重点放在学习定位的指导和综合素质培养上,鼓励学生考证过级,参加各类课外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3.4建立创新的文化氛围育人机制 3.4.1凝练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激励学生成长成才。高校要结合各自的历史、传统、风格特点,精心培育、提炼、宣传大学精神,坚持走创品牌、求特色的发展之路,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积淀深厚的大学文化底蕴,激励师生崇尚科学、求知创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3.4.2完善实践育人体系,营造科技创新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各类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学科竞赛、科普宣传等活动,传递各学科的最新信息,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崇尚学术,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 3.4.3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诚信励志成才”教育。挖掘和树立学生中“诚信励志成才”典型事迹和人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远大的学习远景目标。 3.5建立完善有效的学风预警机制 3.5.1建立快速的学风预警反应机制。重点关注因迷恋网络游戏、恋爱等而荒废学业的学生,建立此类学生特殊档案,对于符合学风预警条件的学生,各二级院(系)应及时提出警示,并将预警通知书传达给学生及其家长,加强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多方沟通与协作。 3.5.2建立及时快速的学风预警上报制度及层层落实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预警学生存在的异常情况,各二级学院应及时将处理情况报学校有关部门。

3.6建立科学规范的学风激励机制

3.6.1建立完善的学风物质激励机制。

通过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来督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配合国家和政府做好国家、政府奖学金、助学金评选工作;要加大对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或在国家、省、市各类比赛,如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各类奖学金的奖励力度。

3.3健全以人为本的教育引导机制

3.3.1建立健全导师、导生制度。选拔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担任学生的导师和导生,对学生个人的学习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学风有着重要作用。

3.3.2建立健全学生帮教督导制度。帮教督导的对象主要指违反校纪校规受到警告以上处分的学生,各学院、系部应成立由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代表组成的帮教督导小组,具体负责学生帮教督导工作;与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签定帮教督导协议,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4]。 3.3.3规范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把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教育着手,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二、三年级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把这两个年级开展思想教育时重点放在学习定位的指导和综合素质培养上,鼓励学生考证过级,参加各类课外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3.4建立创新的文化氛围育人机制 3.4.1凝练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激励学生成长成才。高校要结合各自的历史、传统、风格特点,精心培育、提炼、宣传大学精神,坚持走创品牌、求特色的发展之路,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积淀深厚的大学文化底蕴,激励师生崇尚科学、求知创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3.4.2完善实践育人体系,营造科技创新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各类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学科竞赛、科普宣传等活动,传递各学科的最新信息,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崇尚学术,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 3.4.3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诚信励志成才”教育。挖掘和树立学生中“诚信励志成才”典型事迹和人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远大的学习远景目标。 3.5建立完善有效的学风预警机制 3.5.1建立快速的学风预警反应机制。重点关注因迷恋网络游戏、恋爱等而荒废学业的学生,建立此类学生特殊档案,对于符合学风预警条件的学生,各二级院(系)应及时提出警示,并将预警通知书传达给学生及其家长,加强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多方沟通与协作。 3.5.2建立及时快速的学风预警上报制度及层层落实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预警学生存在的异常情况,各二级学院应及时将处理情况报学校有关部门。

3.6建立科学规范的学风激励机制

3.6.1建立完善的学风物质激励机制。

通过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来督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配合国家和政府做好国家、政府奖学金、助学金评选工作;要加大对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或在国家、省、市各类比赛,如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各类奖学金的奖励力度。

3.3健全以人为本的教育引导机制

3.3.1建立健全导师、导生制度。选拔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担任学生的导师和导生,对学生个人的学习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学风有着重要作用。

3.3.2建立健全学生帮教督导制度。帮教督导的对象主要指违反校纪校规受到警告以上处分的学生,各学院、系部应成立由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代表组成的帮教督导小组,具体负责学生帮教督导工作;与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签定帮教督导协议,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4]。 3.3.3规范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把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教育着手,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二、三年级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把这两个年级开展思想教育时重点放在学习定位的指导和综合素质培养上,鼓励学生考证过级,参加各类课外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3.4建立创新的文化氛围育人机制 3.4.1凝练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激励学生成长成才。高校要结合各自的历史、传统、风格特点,精心培育、提炼、宣传大学精神,坚持走创品牌、求特色的发展之路,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积淀深厚的大学文化底蕴,激励师生崇尚科学、求知创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3.4.2完善实践育人体系,营造科技创新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各类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学科竞赛、科普宣传等活动,传递各学科的最新信息,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崇尚学术,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 3.4.3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诚信励志成才”教育。挖掘和树立学生中“诚信励志成才”典型事迹和人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远大的学习远景目标。 3.5建立完善有效的学风预警机制 3.5.1建立快速的学风预警反应机制。重点关注因迷恋网络游戏、恋爱等而荒废学业的学生,建立此类学生特殊档案,对于符合学风预警条件的学生,各二级院(系)应及时提出警示,并将预警通知书传达给学生及其家长,加强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多方沟通与协作。 3.5.2建立及时快速的学风预警上报制度及层层落实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预警学生存在的异常情况,各二级学院应及时将处理情况报学校有关部门。

3.6建立科学规范的学风激励机制

3.6.1建立完善的学风物质激励机制。

通过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来督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配合国家和政府做好国家、政府奖学金、助学金评选工作;要加大对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或在国家、省、市各类比赛,如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各类奖学金的奖励力度。

猜你喜欢

成才学风督导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