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学相关课程考核方式的教学探讨

2014-07-21谭玲玲,刘新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0期
关键词:考核模式改进方法植物学

谭玲玲,刘新

摘要:本文以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学相关课程(包括植物学、植物学实验及植物学野外实习)为例,针对目前考核模式的考试方式单一、考试模式陈旧及“一考定成败”等弊端,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期通过改进考试模式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植物学;植物学实验;植物学野外实习;考核模式;弊端;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41-03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其中课程考核是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教风和学风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研究教学工作、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信息来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创新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已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因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扩招、地方农业院校生源质量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强调教学模式单方面的改革,出现考核模式改革落后于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与考核模式相脱节的现象,未能更好地发挥考核模式对教学模式的促进作用和考查反馈作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探讨更加有效的考核模式及其与教学模式的结合形式,将会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大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植物学相关课程为例,具体分析了现行考试模式存在的弊端,并针对存在的弊端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和手段,以期通过改进考试模式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植物学相关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弊端

植物学是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生物类专业及农、林、医等院校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植物学理论讲授,植物学实验和植物学野外实习三部分。

其中,植物学理论讲授方面的课程考试存在的弊端为:(1)考试方式极为单一,一般是采用闭卷考试,并且考试内容以知识性考核居多,这样考试学生大体的结果很容易辨别,教师根据标准答案很容易完成批卷过程。这样做虽然老师的工作量变小了,但这种考试只能检测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能力,而不能促进学生对实际知识的运用[1]。这样的考试也必然误导学生形成“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时默笔记,考后忘笔记”的学习态度[2],造成学生死读书本,兴趣匮乏及知识面窄。(2)考试模式陈旧,依然是“一考定成败”。即植物学理论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末,学生成绩的好坏也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的成绩。这样的考试模式,必然导致有些学生考前拼命死记硬背,以争取高分;有些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拼命突击,以争取及格;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四处活动找关系以得到高分或者及格。

植物学实验课是植物学整个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该环节不仅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3]。对于植物学实验的考核,许多学校会把理论考试和实验考核结合起来进行,如最后植物学的课程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的80%与平时实验成绩的20%组成,且这20%的实验成绩又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依据。因此,学生就认为只要做好实验报告就万事大吉了。于是实验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绘制植物结构图,有的学生甚至直接照教科书的插图临摹。绘完图后,对于其他实验操作及实验内容则采取应付的态度;更有甚者,上实验课只满足于做完实验报告,其他的时间便玩手机、聊天,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这样也必然起不到实验课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最终目标。

植物野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野外独立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学会植物学野外工作方法,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从而达到能够系统地归纳和概括出各科、属植物主要的特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及团结合作的精神。但对于植物野外实习的考核,以往以个人单考识别植物为主,或者仅仅是实习完成后,进行闭卷考试,试卷中主要考查某种植物隶属于哪个科。对于这两种考核方式,如果是前者,有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是通过记忆特定的路线,特定标志性建筑物的方法来区分植物种类,即使同样的植物换一个地方就不认识了。对于后者,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只是像个机器人一样,机械地跟在老师后面,对老师讲过的各种植物的分类地位做笔记,考前死记、硬背笔记。学生通过这些做法,虽然最后通过了考试,取得了学分,但经过实习,只是得到了片面的、零碎的知识。这样的结果也违背了实习是为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教学环节的本意。

综上所述可见,考试活动进行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考试模式的改革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因此,积极开展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在将高等教育引向培养会学习、能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轨道,真正达到教、学、考三者的和谐统一方面有着重要意义[2]。

二、植物学相关课程考核模式具体的改进方法和手段

针对植物学理论课的考试弊端,采取以下相应的改进措施:(1)考试应改变标准化的命题方式,尽可能地从单纯的知识测试转向综合素质的测试。考试命题中,除了直观地考核某些植物学的理论知识点外,可以增加一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问题,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而不是死记课本。比如: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一窝红薯一个坑”呢?再如:为什么树不怕伤心而怕剥皮呢?为什么家中实木家具的颜色有的地方深而有的地方浅呢?还有诗词中“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的连理枝是怎么形成的呢?(2)对于考试的题型,除了从前的判断、选择、填空和问答题外,应增加综合论述题,这个题不需要标准答案,只要学生答得有道理就可以得分,从而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而这个题想答好,与学生宽泛的知识面是分不开的,所以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仅应掌握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课下应多查阅相关资料,从而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查。(3)针对“一考定成败”这个弊端,我们拟采取的措施是加大平时测试。植物学理论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又包括平时测试成绩(占50%)+出勤和平时表现(占20%)+撰写小论文(占30%)。其中,平时测验可随堂进行,建立题库,每班考试时随堂抽取,以免后面考的班级提前知晓考题。平时表现包括课堂纪律,这样可以约束学生上课玩手机等小动作;撰写小论文就是提前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平时学习的知识相关的论文题目,让学生课下查阅相关文献,然后总结撰写小论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取高的平时成绩。小论文题目如:“举例阐述靠风力传播的果实或种子的适应机制”和“举例阐述靠人和动物传播的果实或种子的适应机制”等。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督促作用,督促学生把时间用在平时,而不是仅仅依靠考前突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endprint

对于植物学实验的考核方法,改进的措施是将实验课单独拿出来,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设置相应的学分,而不像从前使其从属于植物学理论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增强上好实验课的自觉性,端正对实验课的态度,有利于保证实验课的质量。具体的做法是: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口试、操作及课外实验报告四部分成绩组成。1.实验报告:每次实验课结束后,依然像往常一样,上交实验报告。改变的是实验报告只占30%的成绩,而不像之前那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2.口试:由教师出题,学生抽答选题。考试内容为在规定时间内,对某一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做出回答,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20%。3.考操作:由教师制定内容,在限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一个实验的基本操作或操作某种仪器,这部分考查的重点在徒手切片的操作、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及一些实验习惯等等。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30%。4.结合本教研室教师的个人科研项目,设计一些课外的实验,如各种植物种子萌发的特性研究及各种植物器官的发育规律研究等等,建立课外实验选题库,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进行选择,自行组成一个合作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资料的查阅、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的安排,然后进入实验室操作,最终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这部分因为是在课堂外进行的,采取自愿的形式参加。如不参加,这部分分数就没有。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查阅文献和资料,学会如何设计实验,并在操作过程中对各种基本的实验操作进行熟练。并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通过这种实验考核得到的成绩,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对于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考核方法的改进措施为:考试成绩由野外实地考察和标本图片制作两部分成绩组成。前者占总成绩的60%,后者占40%。野外实地考察内容包括:(1)随机抽取植物,考察学生其所属的科名,并对该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2)随机抽取植物,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其所属的科名、属名或种名,考察学生是否具有独立鉴别植物的能力。(3)随机抽取植物,让学生利用规范的形态学术语,对该种植物的形态进行描述,并写出相应的花程式。这三部分内容的成绩各占总成绩的20%。标本图片制作包括标本制作和图片制作两部分。对于标本制作,开展制作蜡叶标本活动。2~3个同学一组,经采集、压制、制作,最后每组交出5份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给打分,并把优秀的作品进行展出,展出后将好的保存在标本馆内。经过长年实习也就将学院的标本馆很好地建立起来了。图片制作是要求学生运用数码相机或数码手机对所学植物进行图片采集、整理命名,建立班级植物图片库,这样即使实习结束了,也可以拿出来学习,从而形成长效的实习体系。标本制作占总成绩的30%,图片制作占总成绩的10%。

三、结论

经过考试模式的改革,我们试图改变传统考试模式往往以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忽视了学生能力方面的评价。通过上述的相关措施,试图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强调学生在考核中的主动参与,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为主动,使考核真正成为检验学生学习的方法及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邵进,吕浩雪,陈云棠.大学课程考试的功能、形式及改革刍议[J].江苏高教,2001,(6):59-61.

[2]张国昌.关于高校考试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99-103.

[3]李孙文,赵昶灵,刘勇.农业院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4):69-74.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建立多元化考核模式提高植物生产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2012339)。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教学研究项目“植物野外实习网络考核系统的建立”。

作者简介:谭玲玲(1980—),女,山东威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植物学及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刘新(1966—),女,山东莱阳人,博士,教授,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山东省教学名师,研究方向: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及高等教育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核模式改进方法植物学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税法》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与改革的思考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