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在绿水青山中——论山水画学习创作中的立意

2014-07-21叶玉印,刘凤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8期
关键词:立意构思

叶玉印,刘凤林

摘要:一幅好的山水画,不但应该准确、传神地画出对象的地域特征,而且应该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受于墨,墨受于笔,笔受于腕,腕受于心,这个“心”就是人的意图,谓之“立意”。美术教育者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练笔、锤炼学生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加强炼意之巧,切莫注意只练笔而忽略炼意。

关键词:立意;构思;笔趣墨彩;造化为师;交融贯通;线型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67-02

学习山水画,首先应该了解山水画的特点是什么,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而生根开花,在创作中的构图、立意和写生中的技巧、手法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要讨论、总结、阐明的问题。

一、山水之魂,首当立意

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写生、创作都要以立意为先,许多国画理论家都强调过这一点,无论是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都要求把立意放在首位。立意中的“意”,就是意题、意境、意趣;意题:指笔意、物意、人意;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交融贯通;意趣:指笔墨情趣、物态意趣,概言之就是运用笔意状写物意,抒发人意。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物象必在于形式,形式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因为立意在先,才有创新变法,才有奇鲜之意。

王维在讲到山水画中的主观思想与客观现实关系时说:“山水之画,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这就是说山水画要以区别制作地貌图,在于它不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而是要体现画家的情思。

宋代华光和尚也讲到立意为先,他说:“作画必先立意,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新则画新”。平庸俗气的人作画也俗气,因为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

意从哪里来?一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和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二是画家本身的修养;三是画家以自然为师,广泛的深入写生,积累素材,“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这个意思。

在作画前,画什么?怎么画?头脑中要形成明确的概念,包括主题、艺术形式、典型环境和构图等,都要在作画之前有成熟的构思。我国近代顾恺之在《画品》中提出的“巧密于精思”就是这个意思。人们常用“胸有成竹”来赞誉善于计划、安排事情的人们,用意精当才能触景生情,依情托物,笔简意多,不落陈套。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美术教育者,不仅要在平时练笔,锤炼个人和学生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的还是要认真地加强炼意之巧。但是很多人常常在练笔上下功夫而忽略了炼意这个最主要的环节。

二、线形造型,以形写神,山水画造形之立意

中国山水画是以线存形的,通过线条这一形式勾出山水的轮廓、质感、体积来。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把物体表现得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将光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之一,但中国山水画主要以线条为造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立意上有明显分野,但这并非说西洋绘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光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中国山水画无论对山石树木的皴线或是对人物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下了非常丰富的线型表现形式,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美术理论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从而确立了我国绘画艺术高于形的美学观,这与纯以抽象性至上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有很大的区别,即画物不局限于形似,还要升高到神似,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作品应竭力追求的高度。在这一立意思想的指导下,从古到今出现了许多形神兼备、传神入木的佳作。

三、多点透视,计白当黑,中国山水画构图之立意

中国山水画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就使物象在画面出现时,可以按实物在画面上的艺术需要伸长或缩短其位置,一株低于视平线的树石,也可架高于视平线之上,而取得透视的最佳效果。

山水画在空白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即没有画面的部位要像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

四、随类赋彩,墨彩相和,中国山水画用色之立意

中国山水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变化色,画哪一件物体就赋予那一件物体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的调合,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也就够了。

五、气韵生动,情景相生,中国山水画意境之立意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情与景结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给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一景色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气韵生动,即是画家创造的艺术境界不同于一般,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无穷的内涵,当然就不能给予人这些感受,而达不到中国画富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可以说只有中国画,才有题字盖印的做法,这是中国画立意的又一大特色,不仅文人画可以显示其诗、书、画、印之绝,即使一般的作画也总要题字盖印,这才有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题字和诗句可以提高或补充观者对作品的观赏和理解,也丰富了构图的变化,起到相互衬映、互为彰显、点缀与平衡构图的多方面作用。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之性能也决定着中国画的立意特色,它是通过绢和纸,特别是生宣纸的出现和运用,更加发挥了笔趣和墨彩,宣纸的渗性、毛笔的尖秃又可发挥笔锋的无穷变化,从而形成了各种皴法和描法、画法和写法、使笔和运笔。

六、从写生到写意,中国山水画意象之立意

在学习山水画的初始阶段,以临摹古今优秀作品为入门手段,逐渐过渡到对物象写生,再转入对物象的写意,不仅豪放的写意画如此,就是细致的工笔画也有其写意的成份,因为中国画在画物象时,无论是工笔或为写意,其处理手法都带有写意性,不是按物象简单地复写一遍,而是要得其精而忌其粗,繁其所当繁而简其所当简,对物象加工提炼的程度较高,不以光、色、形的失真,着重在于对内在的认识。endprint

根据董其昌的记载,很多著名的山水画家,都是以真山真水为稿本进行创作的,如李思训写海外山,马远、夏圭写钱塘山,黄予久写海虞山,当后人看这些画时,感到他们既是在写生,又是在写意;既师法于自然,又不以自然现象所限。拿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来看,作者取材于富春山,并不就是富春山的环境地理图,他所表现的是作者理想化了的境界,作画的人在接触自然界的风景时要经常以写生为记录,把观察到的实物用画笔随时收集。如画家齐白石对于各种小生物的生理结构,都非常细致地进行观察和了解,这样做下去,也锻炼了美术工作者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造型能力。鲁迅先生提到过,作者必须天天到外面或室内练习速写,才有进步,到外面去速写,是最有益的。从生活中记录下来的原始材料是活水源头,有无限的生命力和丰富性,比之于拍照片、抄画报得来的素材更亲切而深刻,在深入探索自然风光和人物的实践中,积累的素材和所构思的画才会引起观众无穷的遐想。但素材不同于题材,素材是未经冶炼的矿石,题材则是从大量的素材中,经过淘沙炼金的功夫,找出最适合于表达某一主题的材料,如果对素材的选取不精,会使所要表达的内容失去鲜明性和典型性。

总观中国山水画之立意特点,在学习方面,要练好两个基本功。

一是对中国优秀传统作品和今人作品,要有广泛的临摹基础,因为它是大师们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在其形成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表现手法,一个经常使用的办法,学习者是通过临摹前人作品和名师的画稿,以掌握以上方法的。如清代画家王石谷,临摹宋、元各大家,有相当的造诣,经过数十年的临摹和体验,才感到对青绿山水有了充分的把握。

二是对自然界生动丰富的形象有广泛的写生基础。有了很好的临摹基础之后,生活则是最重要的了,清代画家石涛说:“笔非生活不神”。坐关在屋子里冥思苦想不行,缺点在于离开了自己亲自收集起来的形象,对地貌特征、精神面貌全无所知,这种形象就会概念化。反之,将你生活中最熟悉的静物画下来,一闭上眼,这些物像的形态特征、地域特点都会不呼自出,需要在生活中默默地研磨,才能脱颖而出,需要画家实地旅行写生和体验。

充实而丰富的生活环境和地域特征是画家的活画本,作者应在生活中不停地磨炼自己,国画家常讲求以“造化为师”,只有从这个丰富的宝藏中才能开发出艺术的魂宝,才能使画新意深。

参考文献:

[1]潘旭澜.艺术断想[M].

[2]王学仲.中国画学概论[M].

基金项目:商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JYJX111)。

作者简介:叶玉印,男,陕西商洛人,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立意构思
浅谈“摘抄”在作文教学中的妙用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