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2014-07-21骆宾城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0期
关键词:入学教育新生高职院校

摘要:入学教育是打开新生大学之门的第一把金钥匙,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的多元复杂性,使得抓好新生入学教育更具紧迫性、意义更加重大。本文从生源情况、入学教育思想原则及选取策略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思想原则性及策略等作了梳理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21-02

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步入大学生活的第一堂课,是打开大学之门的第一把金钥匙,是开启大学学习生活之旅的向导,对于帮助新生顺利过渡、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其确定与大学生相适应的思维、生活方式,尽快完成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而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课堂。高校普遍把其作为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抓手,尤其是把其视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作为我国高校中的高职院校认为,教育是新生迈向大学生涯的第一步,是学校加强其学生管理工作的入门引导,是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提升大学生思想素养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我国近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开展好新生入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毋庸置疑关乎到新生对自我大学生活的清晰勾勒与准确定位、大学期间的发展规划、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了解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切实抓好学生入学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情况分析

1.高职生生源构成多层化。高职院校新生来源于多种层面,由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的五年连贯制学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参加考试的学生、中职毕业后参加工作单报高职考试的学生与中职推优学生等几种层次构成,层次多元化。

2.高职生思想表现复杂化。高职生除层次多元,生源心理思想表现也较复杂。高职院校新生录取是在本科(三本)录取之后,学生是普通高校由提前批次、一本、二本、三本,最后再轮到高职高专,是“挑三拣四”后余下的。由于学生、家庭及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偏见认识,有些考生认为高专专业性更强、有品牌味,以及有更深厚的大学资源等原因,致使多数考生宁愿选择高专,也不愿选择高职。另外,部分考生选择复读,高校扩招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在尽量完成招生计划的同时,不得不降低分数线,因此,造成了高职院校的生源是来自高考生的“最底层”和社会中的“散兵游勇”。而这类学生通常在前期学习中掌握的理论知识较为薄弱,思想素养教育普遍差强人意,所以,高职新生中,每类学生都有其在心理、思想或德育方面引导的瓶颈,譬如:有由于高考不理想,分数偏低,可又不愿意复读,带着对未来信心不够与人生失败的心理来到高职院校,到校后,一部分新生对学校坏境、管理水平等与心理理想预期形成较大落差,于是对前途产生消极思想;也有因家庭经济困难,家住偏僻乡村或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而未获得家庭温暖的留守学生;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或推优生也只是“矮子中的高子”,其知识、技能与养成教育都不是很理想,却自骄傲自满等,这些因素都加大了以后的管理成本;五年连贯制学生中也有部分学生总以自己是“老资格”而自居,给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加之现就读学生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过分溺爱,缺失正常的人格教育等,其心理素质、受挫能力、人际交往、独立生活与自我管理能力等都存有或多或少的问题。更为忧虑的是各类学生在前期学习生活中由于德与才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增强提升,或受社会影响,其功利性较强,自私自利之心较重,因而其学习成绩习惯与养成教育等有每况愈下的趋势。以上诸因素使得当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人才培育目标等皆受到新挑战。

二、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思想原则

针对高职院校生源的具体特点,开展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需遵循以下思想原则:

1.针对性原则。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有多个层面、参差不齐,尤其是贫困地区地方高职院校学生家庭背景普遍存在偏、低、穷等情况,于是对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就得从实际出发,加强全方位思考,并紧贴其针对性,特别是要加强对新生的理想、目标和信念教育,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乃至人生发展有清晰的认识或规划,从而较快树立自我人生目标,这既有利于日后学生加强自我约束、管理和成长,又有利于降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成本。

2.合理性原则。高职院校学生在前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也没形成较为良好的养成教育,故对其进行入学教育内容要求等不能太高太难,必须追求在一个合理性的空间内,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实际情况而异,既有利于提升学生,激励其不断进步,使其在不断逐层提高的过程中形成增强自信心、肯定与认可自我,形成科学自我认知,唯此,才能使高校学生对自我大学生活具有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促成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科学定位,绘就美好人生。

3.可行性原则。开展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还得遵循可行性原则,对各方面认知与提升都不能脱离实际,如此,学生通过努力与克服,才能如期实现自己不同阶段、不同层面的个体性目标,才有更大勇气不断挑战自我,促成其前进的动力。

4.实效性原则。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在针对性、合理性与可行性原则下,另外需加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大学生活应在一个强有力的学校制度管理下,建构既有制度管理与约束,又有学生个体自由发展的良好育人坏境。因此,高职院校应营造文明严谨、宽松人文、洁净向上的校园环境,促成学生自我管理、约束,争先恐后求学向上的良好氛围,增强学生对提升自己人格、技能、自我价值、人生发展的认知力,进而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达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实在在效果,实现育人的实效性目标。

三、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选择策略

1.对高职新生的心理分析。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全方位分析是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首要性策略。对来自不同家庭境况、知识结构、思想层次、心理认知的高职院校新生进行心理分析,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使得学生对自己目前的情况有正确认知,如此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树立健全的人格,增强适应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目标,培育出对国家社会真正的有用之才。endprint

2.对大学及校园坏境的诠解。常言说:环境育人,需使新生尽快对自己所处的新客观环境有清晰的认知,如:校史馆、校园介绍、同学、专业、老师、制度、管理及对大学的认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其对大学与本校的认识与对比,中学与大学的比较,这有利于新生对大学与我的大学、中学与大学有一个准确清晰的对比认识,如自我学校校史、校园和校纪法规教育,使其增强校纪与法律法规意识,有归宿感、集体感,做到有纪守法、自我管理与约束、礼让和谐与团队合作、自我学习与成长的大学学习生活,使其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客观上也更加有利于学生日常管理。

3.帮助新生促成自我准确定位。尽快使新生对自我有清晰认识,形成对自我定位认知,通过有针对性的学生专业及个性的入学教育,使其经过客观分析、自我剖析,激发其挖掘自身潜力,对自我及前景形成准确认知,找准自我定位,心中树立一面旗帜,树立将来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之人的坚定信念,通过职业发展规划书的形式去梳理需采取的具体措施步骤,经过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4.强化制度管理,融合人格历练、技能提升,实现人才培育目标。入学教育中全方位凸显学校制度管理,向管理要人才,促其树立管理育人理念。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稳定化,讲程序、重细节、有稳健。学生工作开始就在制度规范管理下运行,通过自身人格历练和专业技能提升等努力,使其明白将如何渡过大学三年学习生活,毕业时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将尽快形成对自身服务能力与自我发展的认知,如我高职三年的短期目标是怎样,毕业3至5年中期发展方向在哪,以后人生长期如何发展等。在入学教育与日后常规管理中融合对学生人格历练与技能提升等综合育人内容:①安全教育首位化。心理健康、友好交往、常规安全、法律法规与消防等安全教育;②学籍管理精细化。新生学籍信息管理一定得精确输入、严谨管理,随学生变动及时更新;③党团教育常规化。强抓党团思想政治理论与新生军训教育,重过程、有反思总结、求实效;④职业教育核心化。人生发展规划教育,职业、道德和就业创业等教育;⑤专业知识教育目标化。专业课程及知识教育、实训实验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大一基础知识、大二专业知识、大三临床实践学习等分层教育有目标;⑥资助政策公开化。资助工作做到过程与结果都在阳光下进行,做到“三公”;⑦集体生活团队化。强调大家庭教育,如文明班集体、和谐宿舍寝室与人文精神培植,培育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能力;⑧网络管理科学化。引导学生文明、科学上网,抓好校园、学生宿舍网络文化管理,规避有害、挖掘有利,使网络成为学生在思想理论、专业知识技能、探索新知识等方面的学习载体;⑨日常生活节俭化。强调厉行节约,如食堂就餐、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学校公共财产、管理好自我财物;⑩成长成才系统化。强调自我管理,赋之以校纪班规注入到新生成长的每一足迹,珍惜生命、时间与青春,搞好学生成长记录袋,抓好毕业就业等各环节工作,使之成为系统入学思想教育体系。

以上入学教育策略使新生产生较强心理认同、附有依赖、包容一切去热爱大学生活,增强个人价值认知与成就感,其主体性会得到充分发挥,这潜能一旦得到开发拓展,必将形成强大校园文化软实力正能量。

四、结语

入学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育关键的第一步,这步走得好,以后的工作将会事半功倍。如能高度重视并形成一套完善的入学教育理论体系,使其成为高职院校新生录取入学到培育过程,最后到毕业就业、乃至人生发展的人才培育全程链条中的强大火车头。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注入良好的思想精神食粮和不竭动力,不断为国家、社会和地方输送德技双馨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实现我国人才强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程斯辉.论高校新生与毕业生的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2]肖雅琴.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及途径[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张迎辉.浅谈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J].海峡科学,2010,(2).

[4]赵文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

作者简介:骆宾城(1975-),男,土家族,贵州江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入学教育新生高职院校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中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