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美术教学方法研究

2014-07-21高建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0期
关键词:课堂优化美术教学新课标

高建平

摘要: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堂给师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发挥和自由创造的空间,但与此同时,也对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怎样建构和谐的美术课堂等问题,成为美术教学中课堂优化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研究者将这些环节巧妙地加以创造性设计和组织,总结了美术教师课堂教学优化的有效举措,本文将从多个层面论述美术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美术教学;课堂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00-02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的改革,美术教学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学中也更多的加入了人文性质的内涵。新课标的要求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因此,应将美术学科教学视为一种艺术的学习,一种文化的传承,并重视它的发展。

一、教师有效引导和美术鉴赏

1.合理开发校本资源。如学校环境资源;图书馆的各类画册、教书、杂志、光盘等资源,用美术教室、美术教学设置等,来为教师备课上课,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2.学会利用校外乡土资源。教师可对当地校外资源进行筛选,让既能满足民族文化传播又能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资源走进学校。例如,让学生走进像南通博物苑、城市博物馆之类的文化集聚之地或将剪纸、印花蓝布等当地民间艺术引入到学校成为优秀的教学材料等。

3.培养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感到头绪很多却无从着手。有的教师花了很多时间来讲色彩的基础知识,结果教学效果相当不理想,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躁,而学生却一知半解。在教学中用一种怎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能比较清楚地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并且乐于接受,这其实一直是美术教师们在研究的问题。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不言而喻,也就是学生熟悉和了解的是生活化的东西。设想让一位城市的学生去画金山,而让一位山区的孩子去创作高楼大厦,学生必定无从着手,作品的结果也必定不会理想。如色彩教学,教师就让学生通过色彩来联想生活中的饮用品,这个环节的设计看似简单却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应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巧妙地引导,把原本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变得容易接受和理解,使学生体验到色彩的丰富内涵。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还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创造力的培养,创建多维互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4.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很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了解世界美术发展的动态,可获得最新美术教学资源。可开展学生作品展和教师教学成果交流等。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可以欣赏世界著名作品,可以收集相关美术资料知识,来扩展他们的艺术视野。

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时,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被调动,然而这一时的创作热情带有一些盲目性的因素,是非理性的。首先,教师应当在学生作画方法和作画技巧的指导与点拨上加以重视,要引导他们的观察、发现、表现等学习方法。其次,教师鼓励学生自主作画、自由写生,但要防止盲目作画。把作画的规则和方法教给学生,而作品的立意、表达技巧等由学生来完成。

2.注重个性培养。美术学科重在培养人的个性,学习结果最终呈现的是具有个人创作意味的不同面貌,因此不可能有个统一的量化标准,对于美术教学的评价来讲质性评定是比较合适的方式,但我们不是绝对否定量化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我们提倡的是以质性评价为主导,结合量化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三、师生互动、拓展教材

心理学研究也认为,教学应该是一种师生双边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是单纯的认识方面的信息交流,必定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的相通,教师应是一种启迪思想、促进理解的角色,持有一种着意开放的心态.尽量避免以假定去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要求进一步澄清问题,创设一种良好的开放的课堂氛围。当学生的“美术”意识被唤醒,创作热情被激发,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的美术学习的综合和探索能力。将美术的这种综合与探索的实践落实在教学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师生互动,共同拓展美术教材。这就要教师在教学中,将单调的教材与丰富的生活相结合,将学生的美术感知、美术意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加深他们对于美术这一视觉语言的理解、把握和运用,并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首先,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让他们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其次,从美术课堂走向生活的拓展。美术是文化的,也是生活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美术的教学就不能脱离文化和生活。在美术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将学生生活中的体验、感受,用美术的语言勾勒、表现,将教材中单纯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融合于丰富的生活,使其内容变得灵动而富有趣味。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因此,教师要唤醒学生心中的“美术”意识,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积极性,鼓励学生的美术学习的综合和探索能力,从而实现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课堂优化。

四、结束语

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有着相似特点,都需要学生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要求。学习语文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可以大大丰富美术创作中所需要的想象能力。反之,美术教学使学生的联想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等有所发展又可促使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所以说,美术是人文性质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韩猛.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教学课堂优化[J].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2012,(10).

[2]张春辉.美术教学方法论[J].科学教育家,2008,(5).

[3]徐会.浅谈素质教育中的美术欣赏[J].商情,2008,(5).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优化美术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导入
浅议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