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

2014-07-21刘庆友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0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对策研究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笔者在进行二十年的教学过程中,就教师如何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这一关键的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现谈谈我的体会和方法。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师质量;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36-02

一、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体体现是为教育事业奉献精神及对科学知识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1.忠于职守,无悔奉献。忠于职守,乐于奉献教育事业是教师上好每一课的前提和动力。不与他人比索取,要与他人比贡献。尽管教师目前的待遇尚有不公之处,但比起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我们少拿几块钱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有胸怀大志,认准目标,锲而不舍,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做到“汗洒教坛终无怨,无悔奉献到白头”。

2.学海无涯,刻意进取。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本身必须具备精深渊博的知识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随着改革的浪潮,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固有的知识要不断的更新和充实。不管是新、老教师,或毕业于何许校门,都要刻苦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充实和提高。要学习新知识,注意医学新动向。或外出进修学习,或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或自学苦读而成才,就是平时多听同事的讲课,也可取长补短,获得不少的新知。

二、制定计划,合理周详

教师每任一门课,预先都要制定合理周详的教学计划。中专学校的教学任务繁重,中医学科存在着课时少、篇目繁多的矛盾。因此,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各专业的特点,对教材进行科学的精选,但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与完整,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认真备课,成竹在胸

备课是老师上课前的一项重要的准备,教材的内容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首先,教师要熟练和掌握教材,编写讲稿时,围绕教材的内容,参考有关的资料,吸取新的知识,丰富讲稿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层次分明,有纲有目,重点突出,难点化易,通俗明了。要做到讲稿内容化为老师知识的一部分,成竹在胸,虽脱离讲稿,亦可以流利地脱口而出,课题中的内容也好像是自己独创的产物,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努力提高课堂吸收率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是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努力提高课堂吸收率。我在讲课时常注意以下几方面:

1.精神奕奕,诲人不倦。老师在讲课时,应精神奕奕,轻松愉快,两眼灵活,目光炯炯有神,面向整个教室的听众,配合和谐的能表达一定思想感情和内容的手势,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基本功。讲课者饱满的精神、抑扬的声音和灵活的手势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对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以促进其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和领会起着巨大的作用;精力充沛,诲人不倦,也最足以激发学生尊敬老师的热情和学而不厌的毅力。

2.措词适当,语言清晰。讲课中要措词适当,表达简单明了,语言清晰易懂,容易使人理解,这是课堂教学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如果老师措词不当,表达不清楚,或者语言含糊不清,会使学生在听课时造成许多的困扰,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语言词汇上要不断的进行思考和锻练。

3.突出重点,联系实际。中专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水平,对教材的内容,通过自己学习可以获得一般的理解和领会,对教材应掌握哪些重点内容,临床上以哪些证侯类型为常见,应如何与临床实际相联系,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老师在讲课时,首先要突出重点,联系实际,详细分析,并围绕课题的内容精简的介绍一些有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或自己的学习体会,临床经验,以加强学生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途径进行学习、研究和探索。

4.启发思维,同步获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师同步获得知识,以提高课堂吸收率,这一指导思想要贯穿课堂授课的始终。

五、组织课堂讨论,促进教学相长

课堂讨论,是补充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争鸣风气,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如《中基》讲完脏腑时,由于学习中医刚入门,有些学生对阴阳五行的理论感到抽象,难以理解,也常把中医的脏腑与西医解剖的器官混淆,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此时安排一次讨论,教师把讨论题分给学生按小组讨论1~2节课,每小组由学生代表依次发言,然后其他学生自由补充,最后由教师提出“标准”答案,解答疑难,提出讨论存在的问题,形式生动,气氛活跃。通过讨论,进行了总复习,把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既增加了学生学习中医专业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学生组织、逻辑思维能力。

六、组织临床学习,增加感性知识

临床见习,是补充课堂理论教学,加强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主要途径。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临床的应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如讲完四诊八纲时,找到相应的病人给学生望、闻、问、切,印象便会更深刻;若遇到病人的某些临床表现与书本理论不尽相同时,引导学生如何抓住主症进行论治;如有脉症不符时,便给学生讲解清楚,什么样情况下舍脉从症?什么样的情况下又舍症从脉?这样所收到的教学效果比单纯的书本理论教学要好,既增加了学生的感性知识,也促进了理性知识的升华。

七、课后辅导,持之以恒

课后下班辅导,是补充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合格率、优秀率的主要形式。学生中存在着智商的高低、接受能力强弱的差异,有时个别学生对教师讲课教授的内容,尤其是对一些难点未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可给这些学生反复讲解,从而弥补课堂吸收的不足;而对于一些对专业产生浓厚兴趣、求知欲极强的学生,通过课后辅导,能引导其向更深的知识层次进行学习和探索,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同时也可增进师生的感情,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从而,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八、严格考场纪律

考查、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形式。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毕业生分配的双向选择等方案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争取好成绩成了在校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短期目标。因此,教师严格考场纪律,无疑是给学生已开动机器的“马达”加油。这些年来,我不管是担任什么学科、什么班级的课,每次考查(试)都是同桌用两种不同的试题,桌面上也只能留仅够考查(试)用的1~2张白纸。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自觉刻苦学习的自觉性,更锤炼了学生忠诚老实的可贵品质。教师也可从中如实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克服,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九、克服自我,为人师表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当教师的座右铭是:“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他说:“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是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本身没有做好,对学生的要求便失去了吸引力和号召力。人生最大的弱点是不能认识自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克服自我,自觉改造世界观,自己才能尽善尽美,才能为人师表,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更好的关键的作用。

作者简介:刘庆友(1984-),男,山东单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教学及教学方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对策研究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职业学校提升教师素质案例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