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作用的思考

2014-07-21游训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0期
关键词:思政学科政治

游训龙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政治与法律系,湖南 娄底 417000)

关于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作用的思考

游训龙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政治与法律系,湖南 娄底 417000)

普通高校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那些基础好、潜力大的高校还应该进行省级乃至国家级的重点学科与专业建设。学科与专业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具有巨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二者可以实现良性互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专业正是以这种思路加强建设,获得成功,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良性互动

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是抓学科建设,二是抓专业建设。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过长期的积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都取得了很好成绩,体现了较为鲜明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有近三十年的办学历史,2006年5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同年8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该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重大作用,正确处理好学科与专业的互动关系,使二者实现了良性循环。通过近8年的建设,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特别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颇有心得,在此加以小结以求抛砖引玉。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下称“思政学科”)作为一门科学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学术性和政治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大学生的成长中负有重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思政学科作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上重要日程的。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思政学科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容、方法、规律、实效性等等方面需要不断接受时代的挑战、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加以补充、丰富和发展,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就会变成僵死的说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政学科受社会历史条件变迁的影响和制约更加突出,总是不断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只有做不懈的努力,探索、揭示新的客观规律性,不断地开拓向前,与时俱进,才能符合新的形势、新的实际,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党对思政学科的发展历来是十分重视的,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示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学位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199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强建设”,这是中央首次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作为重点学科加强建设。中共中央于2004年颁发了[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决定》,并召开了全国性工作会议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一重大举措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赋予了新的使命。文件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还特别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学科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思政学科从无到有,由半独立走向独立,由非重点学科走向重点学科,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思政学科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思政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是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思政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思政学科建设是时代所需,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举措。

以上从宏观层面说明了思政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与思政专业教育的紧密联系,从微观层面来看,每一所高校应当进行思政学科建设,那些基础好、潜力大的高校还可以考虑建设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学科。

二、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要想走在时代的前沿、搞好重点学科建设,就要求拥有一支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公认的学术权威、知名学者和实力雄厚的教师组成的科研梯队,这支队伍要有合理的知识、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就我院思政学科来说,虽然我院是地方本科院校,但是在思政学科建设方面已经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已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学科梯队,共有研究人员19人,其中教授9人,还有博导、硕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人才。这支队伍紧紧凝聚在学科带头人周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紧紧围绕学科建设、把握时代脉搏展开科学研究,已经成长成为具有明显特色的研究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本学科的建设中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发展,从战略高度搞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十一五”期间本学科将着力加强学科梯队人才培养力度,优先选送学术带头人到国内一流大学访学或进修,大力支持、鼓励学科梯队成员攻读博士学位,培养学术骨干。同时,本学科将以优厚的条件从校外引进优秀学科带头人、教授5~6名和国内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博士4~6名,到2010年使本学科梯队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达到梯队人员总数的60%以上,教授15名,博士10名。大力鼓励教师拓展知识领域,以实现多学科化,形成一个有机、综合、互补、强势的学科群体,不断提升本学科梯队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学科方向带头人要对梯队骨干成员和梯队其他成员做好传、帮、带工作,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提高他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对贡献大者予以奖励,职称评定给予优先考虑和支持,用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且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明确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和内容

明确科学研究方向和内容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又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重点学科的主要标志是其研究领域要达到学科发展前沿,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恰好从学科确立的研究方向的优势和特色中体现出来。而学科研究的理论成果,往往需要融入到高校的教学之中,以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思政学科作为省级重点学科,选择研究方向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具有学科的前沿水平;第二,必须是思政学科的主干方向,对本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能够很好地推动本学科的发展;第三,具有取得重大突破的空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充足的科研经费,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根据我院已有的科研基础和特色,思政学科确定了重点研究方向和内容拟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研究。包括以下内容: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研究;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方法研究;③思想政治的功能研究;④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研究。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该方向着力从三个方面展开:①对马克思主义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原著进行研究;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当代社会的沟通与契合研究;③创新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三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③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④学生党建工作研究。重点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从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入手,以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为向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述思政学科与专业有关明确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和内容,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根本举措:搞好软硬件建设

这里的软硬件建设,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制度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术会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二是教学科研条件建设,教学科研场所、实验实训场所、图书情报资料建设。三是基地建设。理论包括教学改革研究基地,教育实习(实践)基地。值得提出的是,经费的投入是促进学科与专业建设上质量、上水平、上层次,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坚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科学支配、财尽其用的原则。必须在学校指导和监督下,严格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搞好软硬件建设,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思政学科对专业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一)思政学科对专业的作用

1.思政学科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也是中国大学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保障。[1]

2.思政学科建设与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思政学科建设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更加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在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中得以确立,不再存在其他概念和说法,避免产生歧义和造成混乱。中央16号文件也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这六条重要原则的确立,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思政学科建设的结晶。[2]

3.思政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从过程来看是这样,从结果来看也是这样,我校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已得到了验证:2005年5月,该专业被评为校级重点专业,2006年5月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2006年7月思政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8月,思政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12月,思政学科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优秀重点建设学科”,十二五又被评为重点建设学科继续加强建设,并向新的目标冲击。这个“新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今后申办硕士研究生学位建设点打下基础,二是要加强校地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该学科还专门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创新管理”方向,这就是要突出地方特色,把优势学科转变为特色学科,使特色学科的依托作用更为明显。

(二)思政学科与专业的发展趋势

1.两者互动,专业必须以学科为依托,学科必须以专业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政学科建设,根本是要在学科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本发展观,反对只重书本、不重人本身的发展观,改革教育脱离社会和人们实际需求的倾向,真正使教育成为人们的发展需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保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对片面发展;坚持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发展的协调关系,避免对立发展观。人自身的协调发展,亦可称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实现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结合,并坚持对自身不断超越的状态。[3]也有学者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目的性、全面性、协调性以及可持续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发展中还有不少方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比如学科点布局及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实现思政学科依托发展,正确处理学科与专业的关系。积极拓展本学科的研究领域,科学设计本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4]。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培养优秀的学生都是思政学科的应有之义,同时,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培养优秀的学生,又是思政学科的依托。

3.思政学科与专业的生命力,不仅取决于人们的认识和态度,而根本的是取决于学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任何学科都有需要不断开拓的领域,都存在有待深入探索的新课题。

而且,思政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不仅仅满足于有优势,更重要的是要富有特色。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孜孜以求、诲人不倦,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思政学科和专业一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并与相关专业和学科共同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1]王树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08,(11).

[2]郑永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4,(4).

[3]黄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依托发展 [J].中国高等教育,2006,(18).

G642.0

A

1674-9324(2014)30-0180-02

本成果是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研究》(编号:RKJGZ2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游训龙(1964—),男,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政治与法律系主任、教授、硕导,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学科政治
【学科新书导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