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提高高校教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2014-07-21蔡梅清乔东凯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8期
关键词:教务管理人员管理工作

蔡梅清,乔东凯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论提高高校教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蔡梅清1,乔东凯2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和教务管理的现状,指出高校教务工作者应具有专业能力、协调能力、监督与组织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等方面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提高教务管理的几点建议,为提升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高校;教务管理;协调能力;创新;奖惩机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不再是以前极少数社会精英的专利,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逐年上升,办学模式和办学层次不断革新,教务管理人员对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愈发重要。各高校为了实现在众多高校中谋求生存,提高学校影响力,都相应制定了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而这些任务的实施离不开教务管理工作者。保证良好的教学是高校立足于社会的重要环节,而高效的教学管理工作是保障良好教学质量的关键[1]。要提高学校的生存能力,就必须输出高素质的人才,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是关键,而这些都离不开高校教务管理的职能。通过探索和研究如何提高教务管理水平,为从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一、教务工作者应具有的管理能力

1.专业能力。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要具有非常扎实的专业能力。大学是教学、科研基地,教务管理者就是要管理教学科研以及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和接受知识的学生。教务管理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必须还要学习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技术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协调好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教务管理比通常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更加复杂,它不仅包括行政管理,还包括学术管理。教务管理除了平常的行政管理事务外,还要积极调动好全校师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怎样做好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及教学监督等教学研究上来。由此可见,教务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科学知识,还要有扎实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同时,其他与管理相关学科的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加强高校教育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与培训,具备现代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教务管理理论,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对教务管理人员至关重要。总之,教务管理人员不但要经常系统地学习专业管理知识和管理理论;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务管理实施过程中提高管理技能,使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得到进一步完善。

2.协调能力。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务管理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立体复杂系统,它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地实现教务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2]。因此,在高校教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协调能力,才能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务人员的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务管理的各项工作。

3.监督与组织能力。高校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充分受益,最大程度发挥和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源,高校必须制定适合本校教务系统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各种质量考核标准,使得教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教务监督部门要切实对对象实施监督,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和手段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在进行监督和奖惩方面一定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不可网开一面,树立监督部门的威信,同时也要让整个教务集体感觉到监督部门的亲和力,这样也对整个监督部门管理人员提出较高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很强的管理与组织能力,能够使在高校教代会上通过的管理机制得到有效实施和全面贯彻。

4.科学研究能力。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就必须对自己的专业理论及其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总结自己的实际工作及其规律,从而获得一定的学术成就。现在的高校重视教学,重视科研,所以作为教务员,要将教务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并且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研究,使教务管理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对口研究方向和专业。这样才能提高教务管理者的学术水平,从而实现专业化。

5.创新能力。在很多人看来,教务工作仅仅是一项非常简单的管理工作,其实不是这样的,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还应当具有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2012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国家兴旺发达须要创新,民族进步须要创新,细化到我国的高等教育上也须要创新。因此,教务管理者不仅要在完成自身烦琐工作的同时,还必须经常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对教务管理工作规律进行不断探索与创新。要对教务工作进行适当改革,把在校外调研和自身研究所获得的先进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精简工作流程,规范教务管理,提高办事效率等。

二、提高教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对高校保证良好的教务工作和今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的水平的好坏,因此要求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知识和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①加强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与协调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提高教务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教务管理工作非常繁杂,工作量巨大,特别是安排开学初补考的教务管理人员,就连寒暑假都要经常加班,且工作的责任非常大,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和漏洞,工作做得好领导不一定知道,工作中出现一丁点差错就成了教学事故,当事人就要被追究责任。长期的重复性劳动和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服务管理意识,保证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教学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与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息息相关,当出现一些变故或者差错时,教务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协调能力。②加强高校教育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训。身为21世纪的教务管理人员,应该时刻跟随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学习现代化的先进管理知识和理论,21世纪是信息化的年代,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不断标新立异,而教务管理人员普遍学历偏低,工作时间多,很少有空闲时间,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克服困难,尽快掌握更多的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提高教务管理水平。利用网络这个现代化的媒体工具获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发展动态,获取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校教务管理方法和知识。此外,高校还要定期选派一些乐于奉献、工作表现优秀的教务管理人员到教学管理工作出色的兄弟院校学习,通过借鉴外校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吸收他们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管理知识,针对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并通过开研讨会和做报告等方式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传授给本校其他教务管理人员。③加强教务管理人员科研与教研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不仅仅靠任课教师来完成,教务管理人员也应该积极地投入其中,他们要结合自身实际,从工作实践中善于总结,和任课教师多沟通、勤合作,善于学习和思考,果断提出一些适合高校健康发展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提高教务管理人员在科研和教研中是高校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作用,主管教学的部门应该对该方面贡献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④提升教务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与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在我国,高校已基本上实现了教学信息共享和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交流。教务管理人员大多学历层次不高,年龄偏大,高校应该加强对他们的业务能力培训和引导,目前,高校教务工作都是计算机办公,需要熟练掌握多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知识,还有教务系统中的很多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在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的解决,这些都需要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在完成自身烦琐工作的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并掌握其精髓,高校要定期对他们进行计算机软件运用能力和多媒体工具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提出适合他们的考核机制,使得自己在工作中能随心所欲地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和软件,在工作中能做到如鱼得水,轻松自如。此外,高校还要加强对教务管理部门的硬件投入,使得教务管理部门真正实现现代化办公。

2.完善教务管理机制。高校教务人员总体上来说学历偏低,业务能力不高,工作性质较为烦琐,工作动力不足,他们多为高校骨干教师家属,从很多二本高校来看,人员流动较快,严重影响了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4]。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不同于任课教师,他们没有一套完善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工作考核标准很难制定,目前高校都在重视科研和教研,但很多高校实质上对教务管理这一项却没有加以重视,主管教学的领导和部门应当重视教务人员的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地设计考评奖罚机制。高校要抓好教务管理工作,首先在领导任用上就要严格挑选,要提拔一些有能力、有责任心和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让他们起到先锋模范和做好表率的作用,他们的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基层教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激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务管理工作者深受领导的魅力感染,积极向领导学习,不计较个人得失,严谨对待工作,在生活上和工作中始终保持正能量。其次,由于教务管理人员自身学历和工作性质等原因,普遍不能像其他部门那样容易晋升学历和职称,学校高层领导应该制定相应措施,如适当降低晋升职称标准和适当提高待遇等方法,切实使教务管理人员从中受益,改变现在很多教务管理人员“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局面,让他们乐于做这项工作,工作的稳定性就能得到一定的保障,再次,高校要建立教务人员绩效管理和考核机制,应重视管理,实行绩效管理,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应通过科学论证,学院领导与教务工作者共同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通过考核其绩效,对教务工作者的工作绩效进行检验与反馈,以奖励为主,奖优罚劣,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工作积极性[5]。

三、结语

通过研究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管理能力以及改善教务管理的若干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使高校教务管理人员通过全方位的学习、实践和创新,更好地胜任教务管理这一重任,让高校教育研究者更好地做好教务管理工作,旨在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1]刘明.浅论教务工作者素质及其提升途径[J].职业技术,2012,(4):36-37.

[2]陶玉萍.福建高校教务工作者队伍结构状况分析[J].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3-65

[3]周晓辉.浅议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J].大众科技,2005,(3):42-44.

[4]施爱平,姜银方.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浅析[J].江苏高教,2003,(2):75-76.

[5]沈满.浅析高校教务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120-121.

G647

A

1674-9324(2014)28-0014-02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JY201302)。

蔡梅清(1979-),女,广东高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教务员,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务管理。

猜你喜欢

教务管理人员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以培养方案为核心的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