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电子出版产业版权保护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2014-07-21王晓芬王艳贞

出版广角 2014年11期
关键词:版权保护知识产权信息技术

王晓芬+王艳贞

[摘要]文章就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进行论述,并就如何构建并完善我国电子出版产业的版权保护体系提出建议,为推动我国电子出版物的版权完善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子出版;版权保护;知识产权

[作者简介]王晓芬,王艳贞,石家庄铁道大学。

电子出版业是继活字印刷术之后出版业的第二次革命,其为人类带来了更多便利,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与传统的纸质印刷出版物不同,电子出版物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储存量巨大,极大地减少了纸质出版物的资源浪费。正是由于这些优点,使电子出版物在与传统纸质出版物的竞争中占有巨大优势。

一、数字化环境下我国电子出版物呈现的特点

电子出版物与其他出版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传播工具已不是传统的实物传播,而是通过光、电、磁等储藏体,传播的是一种电子信号。在阅读电子出版物的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如电脑、手机等。电子出版物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 操作的技术性

电子出版产业的信息读取需要借助计算机才能实现,电子出版产业的信息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识别和处理。从实质来看,这些信息数据采用二进制码来记录,即通过数字代码的方式来记录信息数据。电子出版产业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信息数据属于机读式。

2. 数据的结构性

电子出版产业中的信息以一定结构形式存在,即属于经过格式化处理的信息集合体。通俗来讲,电子出版产业如果没有相应的数据库结构,那么计算机将无法对这些毫无顺序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

3. 软件的系统性

只有有相应的软件来支持,电子出版产业才能以声音、图像以及文本相结合的形式展现,才能发挥检索的功能。支持电子出版产业的软件因出版物的差异以及用户需求的差异而表现出各种类型。

4. 应用的依赖性

计算机是实现电子出版产业浏览功能和检索功能的必要工具。电子出版产业发挥自身功能必须有计算机的参与,一是因为只有计算机才能有效识别数据信息,二是因为电子出版产业的检索和浏览需要专业软件的支持才能实现,而计算机是软件运行的必要条件。

二、数字化环境下电子出版物发展面临的版权问题

1. 出版物数据库的版权及相关问题较为普遍

数据库对于版权保护至关重要,其主要功能在于将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储存和分类,以方便更好地对数据进行提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版权的管理。如果没有规范、系统的数据库,那么就很难实现上述目标,就会造成数据丢失,造成电子出版市场的混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14条中,关于汇编作品的规定不能完全适用于数据库,也就是说有的数据库无法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因此,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系统规范,并对其包括的范围进行划分,从而明确相关数据的具体范围。如果包含作品或者作品片段的数据库与汇编作品之间的主要区别主要体现在内容方面,那么就可以把这种数据库划入汇编作品的范围,不必单独列出。

2.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及其保护存在诸多问题

科技日新月异,计算机软件发展迅速,在计算机软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方面更好地保护电子版权。首先,需要对信息复制进行限制,如果不能对复制加以限制和规范,那就很难实现对版权实质性的保护。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复制,计算机软件应该允许,而涉及一些版权问题的文件和出版物,计算机软件就需要根据出版物自身的要求进行复制限制和权限要求等,从而保障版权人的利益。其次,从目前的版权情况来看,软件修改的唯一人选是著作权人本人,这样就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垄断,限制相关软件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在软件修改方面需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全面提升软件技术。

3. 网络出版物涉及的版权问题较为突出

第一,由于电子出版物的方便和快捷,很多人喜欢用匿名的方式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作品。而这样的观点和作品由于没有得到相应的著作权保护,很容易导致作品被其他人利用,但是作者却一无所知,一旦发生类似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利益。

第二,电子出版物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在很多方面还没有明确的定义。首先,对于“复制”这一概念的定义,很多人都存在误解。在大多数人看来,电子出版物是可以被复制的,因为使用方便快捷。但正是由于其使用方便快捷,也为其非法传播提供便利。因此,对于“复制”需要有更明确的定义,规范大众对“复制”的概念。此外,对使用中合理运用也要有所界定,甚至需要法律的介入,否则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合理”理解进行复制使用,同样会造成电子出版业的混乱。

第三,在电子出版业中,电子杂志发展迅速,电子杂志摆脱了纸质出版物的束缚,给更多人提供阅读方便,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电子杂志的流行也带来一定问题,由于电子杂志的文章版权属于著作者,电子杂志并没有给著作权人提供相应的报酬,这就对著作权人的版权造成侵害。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电子杂志在版权方面的问题,使其更加规范。

三、我国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机制的构建

1. 树立版权意识,强化人们对电子出版物的版权意识

限制电子出版物发展的最大原因在于电子出版物的版权问题,由于电子出版物易于传播,方便人们阅读和交流,从而造成大量电子出版物的版权问题。很多人有意或无意地对电子出版物进行传播,侵犯了原电子出版物的版权。究其原因,最根本在于人们的版权意识不强,很多人对版权没有清楚认识,不能通过正当的手段保护自己。因此,强化版权意识对电子出版物的发展至关重要。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让更多人了解版权的重要性和意义,政府需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维护电子出版物的版权。

2. 提升技术手段,加大对电子出版物版权的技术支持

在对版权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在法律制定和宣传教育上下功夫,还需要加大技术支持。通过技术改革和创新,对电子出版物进行适当的保护,如加密、禁止复制和下载等,尽可能减少因非法传播而造成的版权损失。如微软公司在电子出版物的技术支持上就为众多企业做出表率,微软公司首先确认用户是否成功注册微软通行证,接着会搜索、发送用户的计算机信息,由微软的激活服务器接收,随后在硬盘中保存一个软件模块,并将其与已经注册微软通行证的计算机信息进行对比。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使用者想要从事相关的不合理活动,微软系统就会对其操作进行限制。只有当用户通过正规途径获得激活码或认证书时才可以进行相关操作,极大地保护了微软的电子版权。

3. 完善市场机制,做好电子出版版权的市场管理

电子出版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在这片新的市场上,我们需要重视对信息市场的管理,只有有了严格、规范的市场管理秩序,电子出版产业才能够健康发展。对于电子出版版权的市场管理,需要依靠法律和行业内部的相关规范,从多个方面对电子出版版权市场进行管理和规范。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保证市场管理有法可依,一旦出现盗版、非法传播等情况时,需要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减少版权人的损失。行业内部需要制定相关规范,加强宣传,让服务商、著作权人和用户学习这些行为规范,从而进一步净化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协调服务商、用户以及著作权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面对新兴的电子出版产业,我们需要强化人们对电子出版物的版权意识,加大对电子出版物的版权技术支持,做好电子出版物的版权市场管理工作,促进电子产业更好地发展。

[1]何格夫.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面临的六大困境[J]. 出版广角,2008(3).

[2]王巧林. 新出版业态下传统出版业如何生存[J]. 大学出版,2009(3).

[3]张廷广,黄美香. 网络图书版权保护的实践意义[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2).

[4]马景娣. 图书情报学电子期刊及其学术影响分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1).

猜你喜欢

版权保护知识产权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图书出版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思考
当前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难点及对策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互联网环境下的音乐版权保护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