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校文化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引擎

2014-07-19杨永彬

江苏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师德师张老师师德

杨永彬

应该肯定地说,当前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有损教师形象、有悖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毕竟是少数的。师德提升仅靠说教是不行的,更多要依靠学校文化的熏陶浸染。

一、建设精神文化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

师德的培育需要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学校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精神文化、师生精神生命的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对师德师风的建设起促进作用。近年来,我们淮安市富士康实验小学以“臻美教育”为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把“臻美”两字作为校训,以此引领教师奋发向上。在实践中,教师时刻以“臻美”作为自己言行与发展的信念,用“臻美”来鞭策、鼓舞自己,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校长是一校之魂,是学校文化的符号,对教师起示范、引领作用。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作为校长,我在全体教师会上响亮地喊出:“向我看,跟我干,我的岗位是模范。”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首先自己带头做到。我每天早晨七点钟到校,伴着初升的太阳迎接每一位师生。由于校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校教职工没有一个人迟到早退过。在精神文化的引领下,教师积极向上、阳光、乐观。

二、构建制度文化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学校来说,规矩就是学校的制度。制度是规范和约束教师言行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制度怎么来?应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近,我校制订了“教师职业规范考核方案”,方案最初由教师代表提出,然后提交给全体教师讨论,大家可以对方案中认为不妥的地方以书面的形式提交校长室,最终在充分讨论协商基础上形成制度。这样既体现了民主,又保证了科学,改变了过去管理者定制度、被管理者执行的做法,使得制度的形成过程成为大家统一认识的过程。制度成了大家自觉遵守的公约,不仅易于执行,而且能够实现“墙上无制度,心中有规范”。这样大家就能从不懂到懂,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不完善到完善,自我提升了师德修养。

三、培育活动文化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动力

从一定意义上讲,高尚师德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好的活动能鼓舞人、激励人,给师德师风建设增添很强的动力。我校先后在教师中开展了“正师风、强师能、树形象”系列活动、“教师十不准”宣誓、“在岗在位成就一方造福一方”主题演讲、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年度臻美教师评选”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师德标兵。如教龄较长的张老师在妻子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每天坚持到校上课,利用课余时间去医院照顾妻子。在校首届“臻美教师”评选中,张老师全票当选。在“臻美教师”颁奖仪式上,学校给张老师的颁奖词是:“30年,一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这是人生三分之一的长度。他用爱心、责任和坚守,培桃育李,甘为人梯。从青春年少到两鬓霜发,他似乎忘记了岁月的斗转星移,默默谱写着季节的春华秋实。他对学生始终不离不弃,却顾不上照顾病榻上的妻子。这不是薄情,而是极致的深情;这不是冲动,而是不悔的抉择。他用行动诠释了‘教师的绝对含义。”学校还把“臻美教师”的先进事迹张贴在校橱窗里进行宣传,在室外LED大显示屏上滚动播出。这一系列活动培养了教师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乐于奉献的精神,也促使教师自觉抵制有损自我形象的不良行为。教师在家长心中的满意率高达98%以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较高评价。

猜你喜欢

师德师张老师师德
致良知与师德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农村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