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现代教学媒体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2014-07-19吕兴祥

江苏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教育教师

吕兴祥

【摘 要】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是现代教学媒体兴起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已有的研究大多从客位视角出发,认为教师在现代教学媒体下的角色或是弱化,或是被替换,或是强化。如果从主位视角来看,现代教学媒体下教师应扮演两类角色:指向教师自身的角色(现代教学媒体的学习者、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者)和指向教师教学的角色(知识信息的传授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信息自由中道德的监督者)。

【关键词】现代教学媒体 教师角色 主位视角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更。具体到教育教学领域,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引发了研究者对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师角色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尤其是教师在现代教学媒体兴起的背景下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定位受到了广泛关注。要弄清楚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对现代教学媒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应从已有研究入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前迈进。

一、现代教学媒体的内涵及本质

对现代教学媒体的认识,首要的是明晰其内涵及本质,只有在把握其来龙去脉和本质属性的情况下,才能明确它对教师角色定位的影响。

(一)现代教学媒体的内涵

现代教学媒体的概念是区别于传统教学媒体而提出来的。教学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口语语言媒体阶段、文字语言媒体阶段、印刷媒体阶段和电子媒体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出现了不同的教学媒体,并以这些具有革命性的教学媒体命名该阶段。一般认为,以电子技术为特征的传播媒体,如广播、录像、幻灯投影、计算机网络等为现代教学媒体。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现代教学媒体是以电子技术为特征的传播媒体,但与口语语言、文字语言、印刷书本之间不存在排斥和替代,而是一种叠加和包含关系。换言之,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之间不是一者消亡一者产生,而是二者共存于现代课堂中,并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二)现代教学媒体的本质

现代教学媒体的本质是什么?对于该问题的回答将直接影响到实践层面上我们对它的看法和使用。过分夸大和缩小现代教学媒体的影响,都会造成教学实践上的混乱。美国学者梅罗维茨认为:在现代社会,媒体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电子传播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人与人的距离缩小,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媒体及其构成的媒体工具环境极大地改变了人和社会。心理学家威廉·史蒂芬森认为:人们使用媒体与其说是处于功利的目的,不如说是出于游戏的目的。因此他视媒体为“玩具”。无论是“环境论”还是“玩具论”,究其本质而言,现代教学媒体是一种工具,是技术的结晶和化身。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体是人的延伸”,借助现代教学媒体能更好地传播信息、获得信息,甚至控制信息。因此,对待作为工具的现代教学媒体,应该持有一种依靠而不依赖的态度。不依靠现代教学媒体我们将错失提升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式、扩充教学手段的契机;而过分依赖现代教学媒体又会患上“弗兰肯斯坦综合症”1,失去人的主体地位。

二、已有现代教学媒体下教师角色研究述评

传统教师以“教学大纲的执行者”“课堂教学组织者”“知识技能的单向传授者”“道德模范及监督者”“学生学业成就的唯一评价者”等形象出现,而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带来了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对教师角色定位也产生了影响。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将教师传统角色和现代教学媒体下的角色相比较,将已有的教师角色作以下三种分类。

(一)现代教学媒体下教师角色的“弱化观”

即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会弱化教师的角色。传统教学媒体下“人—人对话”向“人—机”“人—机—人”转化,“教师中心”在现代教学媒体的攻势下加速向“学生中心”转换。现代教学媒体下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学习渠道打破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教师作为知识权威者、垄断者的角色弱化;同时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甚至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作为学生学业成就的唯一评价者的角色弱化。

弱化观中一个比较极端的观点即“教师替代观”。该观点认为现代教学媒体可以替代教师。爱迪生在1891年就预言:电影放映机将消除对教师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伊凡·伊里奇认为“学校将消亡”“教师将被替代”。他在《非学校化社会》中说:“凭现在的教学技术,完全可以考虑取消学校,取消教师,让所有有学习要求的人,用自己所具有的知识和技术,同希望交流的人进行学习和讨论,并获得学习上的自由和满足。”

虽然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现有的教师角色,但教师角色的弱化或是替代决定于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因素,显然作为一种工具或是技术的现代教学媒体是不能单方面决定教师这一角色的兴衰更替的。

(二)现代教学媒体下教师角色的“替换观”

美国传播学者梅罗维茨认为,在现代社会,媒体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必然导致人类行为的变化。同样,当现代媒体进入教学领域,必然带来教师教授行为、学生学习行为以及教学环境的改变。因此现代教学媒体下,传统教师角色会因为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发生替代或变换。

1.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现代教学媒体的产生有助于打破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地位,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所需知识。因此,教师由知识技能的单向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等。李瑾瑜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李瑛对指导者的内涵作进一步阐释:“教师由教变导主要体现在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导等方面。”诚如斯言,现代教育媒体确实为学生获取信息、获得学习资源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但由此认为教师变为指导者的角色未免言过其实。首先,教师指导者的角色定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主体思想相吻合,不能就此说明教师指导者角色是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带来的;其次,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学生不可能仅仅依靠现代教学媒体而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只能在部分层面上实现。

2.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者。传统的教师一直扮演者教学大纲的执行者角色,教师只要按照大纲的安排教授好自己所教科目即可。“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课程的概念,教师角色不仅体现在对现成知识信息的利用上,更重要地体现在收集课程软件信息、设计和编写课程软件、制作教学节目等方面。”张晓兰等提出:“在教育信息化下,教师还要做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者。”将教师定位于课程设计和开发者有一定的道理,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扩充,丰富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增加课程趣味性等,但将教师拔高到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者,设计和编写课程软件、开发网络课程等对于一般教师而言未免有些浪漫主义色彩。且不论一般教师是否具有编写软件、开发课程的能力,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也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这项任务。

3.教师是研究者。传统教师作为教学大纲的执行者,主要任务是按照大纲要求传授知识技能。而现代媒体进入教学领域“使教师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他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育科研。”同时现代教学媒体下“涌现出的许多新问题也要求教师潜心研究”。笔者认为教师作为研究者,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而研究内容、研究形式、研究结果的呈现不一定要和专业的教育研究者一致,教师作为研究者应该有其自身的特色。

4.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有学者指出:信息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陈旧率加快,为适应社会发展,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教师必须做个终身学习者。“教师要从‘一桶水转变为‘抽水机,不断‘抽水充实自己,才有可能给学生不断‘送水。”应该说,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的角色并非现代教育媒体下的产物,“活到老,学到老”这种朴素的终身学习思想早已有之,而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只是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者认为教师是人际关系艺术家,教师是合作者、多媒体课件的优化组合者等等。

(三)现代教学媒体下教师角色的“强化观”

“强化观”认为现代教学媒体的兴起并不会导致教学媒体取代教师,也不会弱化或完全改变传统教师角色,而是在教师的行为表现上既有传统角色的影子又有现代教学媒体带来的新变化。如丁卫泽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在学校内部,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没有变化,而且应发挥得更好。对于“强化观”,笔者认为现代教学媒体下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传统教师角色和新教师角色的简单累加,诚然传统教师角色中有关教师本质的角色应当保留,如知识传授者;但也应该有所摒弃,如知识信息的垄断者。因此对教师角色的强化应当是有所扬弃的。

三、基于主位视角现代教育媒体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无论是“弱化观”“强化观”还是“替换观”,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和角色内涵的分析都有拔高之嫌,究其原因是研究者大都站在客位视角,而进入教育领域,这种带有客位视角的研究又大多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因为人们对教育本来就怀揣着一份美好的愿景。但这种浪漫主义的客位视角往往让实践层面难以企及,不免沦为“空中楼阁”或是“乌托邦”。基于此,笔者认为对现代教学媒体下教师角色的定位应采用一种主位视角,即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进行论述。

(一)指向教师自身的角色

教师是专业人员,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所谓指向教师自身的角色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现代教学媒体下扮演的角色。

1.教师是现代教学媒体的学习者。作为一名教师,在接触一项新兴的、陌生的教学媒体时,毋庸置疑他首先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学习者。从现代教学媒体的视角审视,学习的内涵不是上文提到的终身学习,涉及各个方面的学习,而是仅限于对现代教学媒体的学习。教师作为现代教学媒体的学习者的前提是接受,即教师认识到现代教学媒体的价值所在,因为不排除有些老教师由于自身习惯和对传统教学媒体的纯熟运用而不愿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师对现代教学媒体的学习包括认清现代教学媒体的内涵、本质、作用、影响等理论知识,也包括现代教学媒体的操作使用等实践性知识。

2.教师是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者。教师作为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者角色和学习者角色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和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相互交织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时,教师应该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态度,现代教学媒体所起的作用是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那种离开教学媒体无法讲课,教师在课堂中活动范围被限于讲台附近(教学媒体所在),甚至照着课件读教学内容的行为应引起警惕和断然抛弃。

(二)指向教师教学的角色

教师之所以为教师,是因为其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指向教师教学的角色是指在现代教育媒体下,教师承担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角色。

1.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应该说,该角色并不是因为现代教学媒体兴起而带来的,传统教学媒体下教师也是扮演着这样的角色。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作为教师最本质的角色之一,并不会因为教学媒体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在现代教学媒体下,教师依然承担着这样的角色。在传统教学媒体下,教师是知识信息唯一所有者、知识技能的单向传播者,而在现代教学媒体下不存在这样的“唯一”和“单向”,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学生完全依靠现代教学媒体自学,因为对学习者尤其是低龄学习者而言,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仍然需要教师教授。

2.学习方法的指导者。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方便快捷地搜索到他们想要的信息。今天并不是一个缺乏信息的时代,而是信息爆炸使人们变得无所适从的时代。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用为学生不能获得信息而担心,而是要为学生获得有用信息、分析信息、将信息转为知识而努力。基于此,教师应该做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教会学生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教会学生筛选信息,教会学生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信息自由中道德的监督者。现代教学媒体在提供丰富的信息的同时,也暴露了伦理道德领域纷繁复杂的一面。学生在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获取学习信息时,会接触到暴力、色情、凶杀等不良信息,会接触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价值观,会接触难以明辨的道德两难困境。鉴于此,教师要承担起道德监督者的角色,教授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养成道德行为。

客位视角浪漫主义的定位,使教师高不可攀,缺乏实际意义。主位视角下教师角色定位,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从指向教师自身的角色和指向教师教学的角色出发,紧密贴近教育实践,给予教师清晰明确的定位,让教师获得实践操作的可能性。

【注释】

1.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提出“弗兰肯斯坦综合症”即“一个人为某个特定且有限的目的创造了一台机器,可一旦机器造好后,我们却发现——有时候令人恐怖地,常常不舒服地总是让我们吃惊地发现——它是有自己主张,它不仅相当能够改变我们的习惯,而且改变我们的思维。”

【参考文献】

[1]王以宁.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6.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45-246.

[3]王以宁.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

[4]蒋洁.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探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温梁华.教育未来学[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1:139.

[6]李瑾瑜.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发展与教师角色转换[J].教育评论,1997(3).

[7]李瑛.论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及学生的角色转换[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4).

[8]丁卫泽.现代教学技术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定位[J].电化教育研究,2002(3).

[9]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07.

[10]杨芳.教师角色转换——多媒体教学的应然与必然[J].教育探索,2002(12).

[11]周志明.论网络环境下教学和教师角色的转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

猜你喜欢

信息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订阅信息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